民族地区综合实力及其指标体系初探_发展能力论文

民族地区综合实力及其指标体系初探_发展能力论文

民族地区综合实力及其指标体系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标体系论文,综合实力论文,民族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44(2003)01-0063-03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是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综合实力如何,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综合实力。然而,到目前为止,有关民族地区综合实力问题的文章还未见诸于报端。故本人不揣冒昧,就民族地区综合实力及其指标体系作一初步探讨,并以此就教于专家学者。

一、民族地区综合实力的涵义

“民族地区”是指在我国境内享有自治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和少数民族种数与人数较多并享受自治待遇的省级行政区。它包括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和西藏五个自治区,贵州、云南、四川、青海四个省;延边、鄂西、湘西等三十个自治州;孟村、大厂、本溪、连南等一百二十四个自治县。

综合实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的某一行政区域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生存和发展的全部能力。它由资源能力、经济活动能力、宏观调控能力、对外经济影响能力、社会发展能力、对外交往能力等综合而成。

民族地区综合实力就是指我国境内享有自治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和少数民族种数与人数较多并享受自治待遇的省级行政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生存和发展的全部能力。它同样由资源能力、经济活动能力、宏观调控能力、对外经济影响能力、社会发展能力和对外交往能力等综合而成。这里所说的资源能力是指民族地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以及人文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及人文资源三个方面。经济活动能力指民族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建设和整体经济发展的能力,包括经济发达程度、发展水平、发展速度、经济结构、经济体制、生产力布局等方面,是民族地区综合实力的基石和核心部分。宏观调控能力是指民族地区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驾驭能力和技巧,包括经济调控、行政调控、法制调控等能力。但由于行政调控能力和法制调控能力难以量化,而且在经济手段中也只有财政手段相对来讲比较容易进行量化分析和对比,所以,本文采用“财政控制能力”来代替“宏观调控能力”指标。对外经济影响能力是民族地区一定时期内在国际经济和区外经济及其发展中的影响程度,包括对外贸易(含本区域的国际贸易和本区域在国内的区外贸易两个方面)占世界(国内区外)贸易总量的份额、对国际(国内区外)资本的使用程度、境外(国内区外)投资状况等。社会发展能力是指民族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发达水平和发展能力,包括社会保障的发达程度、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的发达程度、人们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和保建程度等等。由于教育和科技的发达程度、发展水平和投入程度直接影响民族地区国民经济和人力资源素质的高低、国民经济技术的领先水平和民族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后劲,因此,我们将“教育科技能力”从“社会发展能力”中划出来与其余部分的能力合并称为“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能力”,侧重从人民生活水平(生活的富裕程度和质量高低)的角度反映社会发展能力。

二、民族地区综合实力指标体系

进行民族地区综合实力研究,必须按照构成综合实力的基本要素,结合相关学科和相关理论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配套性高、可靠性强的指标体系。由于民族地区是我国的一个特殊的社区,民族地区的事务(包括经济事务)受《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保护,因此,在选取和设计衡量民族地区综合实力的指标及其体系时既要遵循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又要考虑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同时,还要考虑由于我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采用的是东方核算体系,而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加入WTO后,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逐渐地由东方体系过渡到西方体系,因而不能再象过去那样,只考核生产过程以及对生产过程有重要影响的环节,而要根据西方核算体系的要求来对民族地区经济及社会活动进行宽领域、大角度的核算,所以,民族地区综合实力指标体系应当是一整套科学合理、配套性高、可靠性强的指标体系,它既符合国家国民经济核算与统计的要求,又充分体现和反映民族地区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对民族地区综合实力进行科学而准确的测算。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民族地区综合实力指标体系应包括以下细部指标:

(一)资源能力

1、数量指标:国土面积、耕地面积、水资源理论蕴藏量和可开发量、煤炭资源保有量和可开发量、石油及天然气储量及可开发量、其它各种主要矿藏储量及可开发量、地表资源(主要森林及牧草资源)拥有量(如森林覆盖率、木材累积量、一定时期内可采伐量、草山草坡面积、载畜量等)、人口数、少数民族人口数、少数民族劳动力数等。2、质量指标: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水资源理论蕴藏量和可开发量、人均煤炭资源保有量和可开发量、人均石油及天然气储量及可开发量、人均主要矿藏储量及可开发量、少数民族人口占区内总人口的比重、少数民族劳动力占民族人口的比重、经济活动人口数及其占总人口的比重等。3、人文资源指标:文物古迹数量、风景名胜区数量、自然保护区数量、民族风情、文化习俗等。

(二)经济活动能力

1、数量指标:GDP、谷物总产量、油料总产量、原木产量、标准能源总产量、发电量、钢(铁)产量、水泥产量、民族特需品企业总数及其规模、区际贸易总额、进出口贸易总额、外汇收支总额、利用外资总额、对外投资总额、中央(国家)投资总额、自筹资金投资总额、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工业企业利润总额、道路总里程(含公路、铁路、内河航运)等;2、质量指标:人均GDP、人均谷物总产量、每一农业劳动者生产的粮食数、人均油料总产量、人均原木产量、人均标准能源总产量、人均发电量、人均钢(铁)产量、人均水泥产量、人均区际贸易额、人均进出口贸易总额、人均外汇收支额、人均利用外资总额、人均对外(含对国外和国内区外)投资总额、人均中央(国家)投资总额、人均自筹资金投资总额、人均利润额、道路密度、人均第三产业产值、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人均能源消费量、人均粮食占有量等。

(三)教育科技能力

1、教育方面(数量和质量):公共教育经费、基础教育经费、民族教育经费(专用于少数民族教育)、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上级财政补贴教育经费总额、大中小学学校数、民族学校数、民族小学数、民族中学数、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数、民族高等学校数、适龄儿童入学率、成人识字率、成人文盲率、15周岁完成率、17周岁完成率、大学入学率、人均公共教育经费、人均基础教育经费、人均民族教育经费(专用于少数民族教育)、各级各类学校中少数民族学生数、少数民族学生占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的比重、每万人口中的大(中、小)学生数等;2、科技方面(数量和质量):科技经费总额、农技经费总额、农技校经费总额、民族地区专业技术人员总数、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数、R&D总额、R&D占GNP的比重、百万人口平均专业技术人员数、人均科技经费、人均农技校经费、科技人员人均科技经费、科技事业费等。

(四)财政控制能力

财政收支总额、本级财政收支总额、政府消费总额、政府消费占GDP的比重、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总额、人均财政收支额、本级财政收入占本地区GDP的比重、本级财政支出占本地区GDP的比重、财政自给率等。

(五)对外经济影响能力

本区域商品出口总量(国外)、本区域商品出口总额(国外)、本区域产品输出总量(国内区外)、本区域产品输出总额(国内区外)、人均商品出口量(国外)、人均商品出口额(国外)、人均产品输出量(国内区外)、人均产品输出额(国内区外)、出口商品或服务(国外)占全部商品或服务的比重、输出产品和服务(区外)占全部产品和服务的比重等。

(六)人民生活与社会发展能力

民族地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人均零售额、民族特需品生产及销售量、少数民族人均消费水平、少数民族农民人均纯收入、少数民族职工平均工资、每一少数民族职工劳保费、少数民族人均蛋白质摄入量、每千人医生数、少数民族总户数、少数民族每千人医生数、民族地区恩格尔系数、少数民族恩格尔系数、少数民族人均卡路里摄入量、百户拥有电话数、百人移动电话数、每百户拥有电冰箱和自行车数(在今后若干年内可增加汽车、摩托车、家用空调等指标)、人均服务费支出、病床总数、每万人拥有病床数、预期寿命、城镇人口所占比重、第三产业劳动者比重、非农业劳动者比重、人口自然增长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重、贫困人口数、最低生活保障费总额、人均最低生活保障费、社会保障参加人数等。

这一指标体系从不同方面完整、全面地反映了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和实力,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和配套性,又符合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因此,可以根据重要程度的不同,给每个指标赋予不同的分值和权重,然后加权计算出民族地区综合实力的总分并进行排位(可以进行区内排位,也可以与非民族地区比较后排出位次)。

三、设计和确立民族地区综合实力指标体系的意义

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地区,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综合实力的强弱,不仅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而且其综合实力的强弱也对全国的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增强有重大影响。能否准确测算民族地区的综合实力,也会极大地影响到全国综合国力测算的准确性。因此,设计和确立民族地区综合实力及其指标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设计和确立民族地区综合实力及其指标体系,有利于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过程和发展状况进行科学测算,从而为加强管理和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的数量依据,提高民族地区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程度。21世纪是一个综合实力竞争的时代。不仅国与国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在一个国家内部不同的行政区域和市场主体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那么,经济社会发达程度和发展水平本来就与国内较发达的东部地区有很大差异的民族地区,如果不能准确地测算自身的发达程度和发展水平,就有可能盲目地制定一些不切实际的发展目标、确定脱离实际的发展速度、选择没有基础的发展战略,这不仅不能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民族地区的综合实力,反而会带来无穷的后患,阻碍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其次,设计和确立民族地区综合实力及其指标体系,可以促使民族地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最大限度地节约和有效利用各种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使它们能够持续、有序地为提高民族地区综合实力服务,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不断增强民族地区综合实力。

再次,设计和确立民族地区综合实力及其指标体系,还有利于正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实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在21世纪的具体表现形式,旨在通过大开发来迅速提高西部地区尤其是民族地区的综合实力,但是,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指标体系来测算和衡量这种开发的程度和速度,大开发战略的目的就不能完全实现。因此,设计和确立民族地区综合实力指标体系既是必要的,也是符合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的。它将有利于正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

收稿日期:2002-09-18

标签:;  ;  ;  ;  

民族地区综合实力及其指标体系初探_发展能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