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建设越来越多,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仿古建筑将古建筑的建筑风格与现代的工程技术、施工工艺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且越来越被人们喜爱和接受。本文结合实际对仿古建筑形式兴盛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现代施工技术;仿古建筑;施工工艺
引言
信息时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古建筑工程的设计能力、设计标准尺寸与古规制的转换、防水防火防雷设计在古建筑中的结合、新材料加工处理技术、材料防腐技术、高科技的施工测量设备与技术、现代大型施工装备的应用、各种材料的高新科技技术仿古做旧等等使得仿古建筑的施工技术与工艺有了颠覆性的创新改变。
1仿古建筑形式兴盛的原因
1.1文化因素
仿古建筑有效的结合了中国的传统建筑的风格,并体现了中国的历史特征。它在使人赏心悦目的同时,也对中国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历史责任心和民族自豪感的推动下,建筑师们在不断研究发展现代工艺的同时,也开始着手挖掘传统形式所固有的文化资源。古代建筑形式的总体造型和每一个部件都带来特有的美感,建筑中不仅讲究外观美,也讲究动态美、对称美、装饰美以及韵律美,且不同朝代不同地区的建筑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带来各种风格不一的建筑美感。
1.2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精神的追求越来越高,外出旅游也逐渐增多。人们在获得物质经济富足的同时,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提升,而外出旅游成为了人们放松心情的普遍形式。中国参与世界的全球发展,不仅让中国人走出家门、国门,更是吸引了大批的外国游客来一睹我们国家的精神风采。国际间文化的交流,不仅提高了各国旅游者的欣赏水平和情趣,也激发了旅游者仿古猎奇、返璞归真的观赏心理。人们看惯了千篇一律的城市建筑,除了各种独特的外形之外便难以触动人们心灵上的需求,而中式园林古建筑则带给长期生活在现代化钢筋混凝土城市中的人们亲切、宽松、愉悦、耳目一新的感觉。仿古建筑优美的造型,柔和的曲线,匍匐展开的平面,带给人美的享受,受到人们的追捧和信赖,展示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特有的风情与文化,吸引着大批游客为之向往。
1.3历史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新型建筑的增多,使得古城古都都被现代化的建筑所吞没。仿古建筑的出现,不仅复原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外貌,也使得传统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底蕴被保存下来。在历史文化城市,为了统一风格,往往会根据城市的文化历史以新建、复建的形式创造出新的仿古建筑。现今存留下来各地的文物及古建筑如:圆明园、故宫、大雁塔、灵隐寺、苏州园林、三坊七巷、丽江古城......等等,它们的建筑形式无疑是现代建筑师们创作的灵感和源泉,这也是仿古建筑得以兴盛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2现代施工技术在仿古建筑中的应用
2.1仿古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工艺
我国的古建筑多以木材为原料。由于数千年历史以来对天然林的过量开采和对木料低利用率的加工使用方式,森林植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继续使用木材建造仿古建筑已经不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需要,使用其它的建筑材料来逐渐代替木材是仿古建筑的必然趋势。钢筋混凝土作为现代建筑中常见的材料,具有很好的构件强度、较好的稳定性,在主要的承重受力构件中完全可以取代木结构,而且使用钢筋混凝土还有防火,防虫,抗腐蚀,构件使用年限长的特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混凝土构件通过支模板浇筑而成,具有较高的设计外形可选性,对各种复杂建筑的外形的塑造基本都可以符合设计外观要求,这为仿古建筑在当代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可以说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结构是对我国传统建筑的继承和发展,对推动我国当代建筑具有重大意义。传统的木构建筑是以木材作为建筑的框架,现代的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以钢筋混凝土为框架,两者在结构设计、构件受力状况及施工工艺上存在着明显差异。既要做到符合现代钢筋水凝土的结构要求,又要做到与木构建筑不存在明显的外观差别,是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设计及施工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建筑结构设计时应依据古建筑的每一根构件尽量在不改变建筑设计位置及构件外形的情况下优化构件结构设计,包括钢筋混凝土的钢筋种类、数量及混凝土的强度等,甚至在必要时采用全钢构件加以装饰,以保证建筑构件外观风格。
2.2仿古建筑中的木制构件施工工艺
为了实现环保的效果,在仿古建筑中,尽量避免全木结构。但在某些体量小且人员经常使用并近距离接触的仿古建筑,如亭子、走廊、梁柱等,木结构的尺寸都会比钢筋混凝土结构尺寸要小,所以为了展现这类建筑小巧、轻灵的风格,及特有的材质感,可适当采用全木构件制作。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一般都是钢筋混凝土柱及柱础,若按照古建筑柱底靠地面塞入石柱础的方式,则会使柱底变成铰支座,从而破坏钢筋混凝土柱的整体性,对抗震防震功能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可保留采用木结构柱加石柱础或使用钢筋混凝土柱加装饰性石材贴面柱础更为合适。梁是古建筑上架中最重要的组成构件,承受着上架构件及屋面的所有荷载,是上架木构件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古建筑屋顶部分的梁架分为露明造和非露明造两种,露明造要求梁架檩木要做细加工,并且做好油饰彩绘。而非露明造的,在井口枋的高度做天花,高于天花的梁架檩木可以粗加工,并且不做油饰彩绘。而现代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中,属于非露明造建筑设计的时候,檩木位置构件的结构设计即可大大的简化,采取易于满足结构受力需要的各种结构设计形式。
2.3砖混结构
砖混结构的优点是造价便宜,但建筑平面布局较框架结构有较大的限制,适用开间、进深、层高均不太大的小型建筑。如庙宇的附属建筑、风景区的小型旅馆等。古建的韵味体现在细节的处理,现代技术可以为仿古建筑提供较为理想的空间构架,在现代结构的支撑下,很多原来起承重作用的构配件可以转化为装饰的符号,所以设计师可以从美学的角度去追求更为理想的尺度效果。
2.4预制构件吊装技术
考虑预制外挂板重量较大,且构件安装时受到外脚手架与屋檐结构限制,无法通过工程中大型垂直运输设备进行安装,构件到达现场后需另外配置吊装设备。基于构件安装的条件限制,项目部自主研发了一种简单的“悬挑式电动葫芦吊装设备”,设备搭设流程简单,操作方便,仅采用普通材料和机械焊接完成,成本低,效率高,平均速度可以达到30分钟完成一块外挂板安装。降本增效成果:此自主研发吊装设备,既能免除脚手架逐层拆除与二次搭设问题,每层施工约节省20个日工,工期约缩3天;同时,又能节约大型吊装机械租赁、管理成本;在预制挂板安装完成、吊装设备拆除后,各部件材料均可进行二次利用,进行其它施工作业。
结语
仿古建筑的发展不仅是中国建筑工程技术、施工工艺上的进步,也是中华五千年文化传承的体现。现代施工技术与仿古建筑工程的结合发展,不仅完美的诠释了古建筑的建筑风格,而且在古建筑施工工艺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了使得仿古建筑获得长盛不衰的发展,则必须积极改进施工技术与工艺,研究发现工程中的各种问题并不断加以改进,以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去发现、发扬古建筑中的精髓。相信随着现代科技及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仿古建筑将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林晟远.现代施工技术在仿古建筑中的应用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5(20):47-48,49.
[2]姬东.华藏寺仿古建筑改造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5,44(22):88-91.
[3]颜静霞.仿古建筑的设计及现代施工技术特点[J].现代园艺,2016(14):179-180.
论文作者:邱光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
标签:建筑论文; 构件论文; 钢筋混凝土论文; 古建筑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木结构论文; 形式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