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直觉创造认识论的意义_认识论论文

论直觉创造认识论的意义_认识论论文

论直觉的创造认识论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认识论论文,直觉论文,意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创造认识论就是研究主体的创造认识的一般过程和具体环节的认识理论。创造认识是指主体探索人类未知领域、提供独创性的认识成果或者产生新的认识方法的认识活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能动的反映过程本身就包含了选择、建构和创造于自身之中,能动性和创造性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特征。在这种意义上说,创造认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它又是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即是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研究的特殊部分——创造认识作为专门研究的对象。

(一)认识的能动反映本质也是创造认识的本质,不过这是创造认识和其它认识的共同本质,创造认识除了和其它认识的共同本质外,还有其特殊本质,创造认识的特殊本质就在于它的创造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能动”的反映过程必然包含着一定的创造性因素,但创造认识论所说的创造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能动性,而是指能动性的最高形态即能获取创造性认识成果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这种创造认识活动要么是打破常规思维,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去反映客体,从而获得新的、创造性的认识成果;要么是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在观念上对客体进行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新的客体形态。不管是什么样的创造认识,它们都具有共同的创造性特征,这些特征就构成了创造认识的特殊本质。创造性特征主要表现为:

认识主体所具有的创造能力。一般而言,作为主体的人具有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创造认识主体也具有主体的这些一般属性。但创造认识主体的根本属性和特殊属性就在于他的创造认识能力或曰认识的创造能力。主体的创造认识能力是指主体独有的探索未知客观世界和获取新的、创造性认识成果的能力。创造认识能力的具有,是人成为创造认识主体和从事创造认识活动的根本条件。

认识活动的探索性。创造认识是指主体探索人类未知领域的认识活动,创造认识的客体一定是以前没有认识过的未知客体。创造认识正是要探索人类未知客体的奥秘,揭示人类未知客体的本质和规律。如果主体去反映的认识客体早已被人类所认识,那么主体的认识活动决不是创造性的,而是一种无意义的重复认识活动。一部人类认识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探索未知世界奥秘的历史,人类的认识过程就是不断地使客观世界由未知转变为已知的创造性的过程。

思维方法的新颖性。创造认识由于是以未知的客体为反映对象,这种认识活动具有开拓性和探索性。因此,创造认识的思维方法和认识方法是没有现成的规章可循、没有现成的方法可照搬的,可借鉴的只是与此相关的知识经验和已有的思维方法、认识方法。创造认识惟有独辟蹊径、独闯新路,摸索出新的思维方法和认识方法,才有可能揭示出未知客体的本质和规律。一般说来,主体思维、发散思维、逆反思维、直觉思维、梦境思维等,同其它思维方法相比,更具有创造性意义。

认识成果的首创性。由于创造认识是探索人类未知领域的活动,又由于创造认识的思维方法和认识方法是超常规的和新颖的,从而,创造认识所获得的认识成果是人类首创的。一切科学的伟大发现和技术的发明创造都是人类首创的,正由于此,科学技术上的发现和发明是一种伟大的创造活动。当然并不否定科技史上有重复发现和发明的实例,这些重复发现和发明如果是在不知道已有首次发现发明的情况下,并且又和首次发现发明在时间上相差不远,又的确是发现发明者的独创性成果,那么这种重复的发现和发明也应该属于创造性的活动,只不过是机遇没有首次发现发明者那样好。如果是完全依照他人的成果,照搬他人的发现发明过程和方法,那么这种认识活动不但没有任何创造性,而且连一点意义也没有。

认识主体所具有的创造能力、认识活动的探索性、思维方法的新颖性和认识成果的首创性,就构成了创造认识的特殊本质。但认识的创造不是任意的,也不是凭空的想象,认识的创造一定要符合客体的外在尺度和主体需要的内在尺度。而且,认识的创造离不开认识的反映,反映包含了创造,反映是创造性的反映,反映的能动性本身就包含了创造性的成分。另一方面,创造是反映中的创造,反映为创造提供了基础和内容,离开了反映,创造就成了无本之本和无源之水。因此,我们决不能用认识的创造来代替或者否定认识的反映,认识的反映和创造是统一的,这种统一就意味着创造认识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的统一,创造认识的一般本质是基础,创造认识的特殊本质是其升华。

(二)创造认识离不开理性因素,可以说,认识在其本质上是一个理性过程,创造认识是其整个认识过程的一个方面或某些具体环节。因此,创造认识也必然受理性的支配和制约,理性因素为创造认识铺垫了认识的背景和基础,为创造认识准备了充分的条件和手段,为创造认识提供了出发点并指明了方向。但非理性因素在创造认识中,特别是在创造性认识成果产生的那一短暂时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一般说来,创造认识过程相伴着强烈的情感体验,创造性认识成果大多是凭借主体的直觉、灵感甚至是无意识的梦境等这些非理性因素的作用脱颖而出的。如果说理性是创造认识的坚实基础,那么非理性则是创造认识腾飞的肢膀。本文只对直觉这一非理性因素的创造认识论意义作些分析。

直觉是指主体基于一定的直觉能力、感性经验和事实材料,以形象和概念为媒介,在一瞬间就能直接洞察和把握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并使认识问题得到完满解决的思维形式和认识活动。直觉具有非自觉性、偶然性、瞬时性、跳跃性和浓缩性。直觉是在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过程中,并且是在认识过程的暂时中断和认识覆盖的空隙中迸发而出的,它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联系的桥梁和必经环节。

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乃至在日常生活中,直觉的存在已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经验丰富的汽车司机能辨别出发动机声音的细微变化,并能直觉到发动机的故障;经验丰富的医生一看病人的气色就能马上判断出病人的大致病情;人们初次见面,往往能直觉到对方的大致性格和为人;高斯在求证一个数年而未解决的问题的过程中,有一天答案像闪电一样,谜一下子就解开了。另外,在文艺创作中,直觉和灵感的突然光临也是常有的事。爱因斯坦曾明确指出:“我相信直觉和灵感。”(《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第284页,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玻恩也指出:“实验物理的全部伟大发现都是来源于一些人的直觉”。(《我这一代物理学》第183页,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著名俄国作家契诃夫也说过:“平时注意观察人、观察生活,……那么后来在什么地方散步,例如在雅尔达岸边,脑子里的发条就会忽然咔的一响,一篇小说就此准备了。”(《论文学》第40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契诃夫说的“脑子里的发条就会忽然咔的一响”,指的就是直觉和灵感的闪现。

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无限夸大直觉,任意贬低理性,主张直觉主义认识论。从本质上说,直觉主义认识论否定世界的物质性,鼓吹唯心主义认识论,并把直觉看作是认识精神世界的本质的唯一的方法,同时把直觉方法神秘化,这 样就给直觉主义认识论披上了神秘的外衣。直觉主义认识论虽然也有合理的因素,但总的说来是唯心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

但是,批判直觉主义认识论和指出它的错误所在,并不等于批判直觉本身和否定直觉在创造认识中的作用。相反,我们批判直觉主义认识论的目的,就在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分析直觉在创造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

直觉最主要、最核心的作用,集中表现在认识的创造性上,直觉的其它作用都是在这一作用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

认识的创造性质就在于它的探索性、首创性和新颖性。而直觉的认识创造性作用,是指直觉的迸发能产生出新的认识成果,解决新的认识问题和提供新的思维方法,从而扩大人类的认识领域,推动人类认识的向前发展。无疑,直觉具有认识的探索性、首创性和新颖性,从而也就具有认识的创造性。例如,爱因斯坦写作狭义相对论的第一篇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时,就多次得益于直觉的突然迸发。爱因斯坦回忆说:“一次,我读了洛仑兹1895年的著作。他使用略去V/C高次项的一次近似方法(式中V是运动物体的速度,C是光速),讨论并完满地解决了电动力学的问题。接着,我根据这样的假设,即洛仑兹电子方程像洛仑兹原来讨论的那样在真空参照系中成立,同时也应该在运动物体参照系中成立,……方程式在运动物体参照系中成立的假设引出了关于光速不变的概念,而光速不变却与力学中的加法定律矛盾。”(张巨青:《科学逻辑》第47页,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爱因斯坦为了解决这两个概念的矛盾问题,用了近一年的时间试图修改洛仑兹理论,一无所获。后来,爱因斯坦与米凯尔·贝索讨论了这个问题的各个方面。爱因斯坦从讨论中受到了不少启发,但是问题并没有解决。有一天夜晚,爱因斯坦躺在床上,又开始思考那个折磨他的难题。突然直觉迸发,答案闪电般出现,办法就是分析时间这个概念。爱因斯坦立即开始工作,使用直觉提供的新概念,第一次完满地解决了问题。接着,他用了五个星期的时间,终于把论文写成。显而易见,爱因斯坦在床上睡觉时直觉给他提供的新概念,对于写成论文,创立狭义相对论具有重要的作用。又如,我国荣获戴维逊奖的数学家侯振挺创造地解决“巴尔姆断言”的数学难题时,也得益于直觉的迸发。

直觉不仅在科学研究中具有创造性作用,而且在文艺创作,尤其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上具有创造性作用,不过我们一般把艺术直觉称为艺术灵感。伟大的作家、艺术家一般都有过灵感的体验。高尔基写作时特别重视语言的锤炼,他下笔时总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有一次他写成了一篇小说,老觉得其中有一个词用得不够准确,就没有交出去付印,尽管编辑已经催促好多次了。一天他去看马戏,正看得入迷时,脑子里突然跳出个词来,用在他那篇新作中再好也没有了。于是他立即放弃看精彩的马戏,赶快跑回家去,在原稿上作了修改。”(转引自田运著:《思维科学简论》第117~118页,北京工业学院出版社1985年版)我国杰出的作家和诗人郭沫若谈他写作《凤凰涅磐》时说:“《凤凰涅磐》那首长诗是……课堂里听课的时候,突然诗意袭来,……写出了那诗的前半。在晚上行将就寝的时候,诗的后半的意趣又袭来了,就在枕上用铅笔只是火速地写,那明白是表现着一种神经性的发作。那种发作大约也就是所谓灵感吧!”(转引自王极盛:《科学创造心理学》第485页,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科学家、作家和艺术家不仅大都有过直觉、灵感的体验,而且认识到了直觉、灵感在科学认识和艺术认识中的创造性作用。物理学家福克指出:“伟大的、以及不仅是伟大的发现,都不是按逻辑的法则发现的,而都是由猜测得来,换句话说,大都是凭创造性的直觉得来的。”(劳厄:《物理学史》第63页,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爱因斯坦认为,直觉能抓住事物的联系,从而导致科学的发现。他指出:“在法拉第——麦克斯韦这一对同伽利略——牛顿这一对之间有非常值得注意的内在相似性——每一对中的第一位都直觉地抓住了事物的联系,而第二位则严格地用公式把这些联系表述了出来,并且定量地应用了它们。”(《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第102页)英国H·奥斯本在他的《记灵感》中也指出“艺术作品不是通过遵循每一组规律就能创造出来的,它们也不仅仅是某些可以传授的技巧的产物。在任何艺术作品中都有某种独特的东西。这种东西不是那些可以传授的技巧所能制造出来的。”(《外国文艺思潮》第1辑,第93~94页)奥斯本所说的艺术作品中有某种不可传授的技巧实质上是指文艺创作过程中的灵感闪现。

直觉为什么会有这种认识上的创造性呢?因为直觉是对事物的直接洞察和领悟,但又不是对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洞察和领悟,而是对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洞察和领悟。因此,直觉的迸发总是相伴着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把握以及对认识问题的解决,并导致科学和艺术的重大发现、发明和创造,形成一定的概念、定律和原理,从而使直觉的迸发具有认识上的创造性。

直觉的迸发是偶然的、瞬间的,同时又是在无意中迸发出来的,这样就往往给直觉的认识创造性披上了神秘的色彩,好像直觉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是上帝和神赐予的。我们说,直觉是一种伟大的创造力,但它并不神秘,更不是神的赏赐。直觉的迸发虽然是偶然的和瞬时的,但它都是长期艰辛创造性劳动的结果和产物。直觉能力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既不同于感觉能力,也不同于抽象的思维能力,而是一种非理性的思维能力。直觉能力是在长期的,甚至是在主体整个一生的创造性认识活动中逐渐培养和积淀而成的,离开了长期不懈的创造性劳动是不可能培养出直觉能力的,直觉能力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和认识资源,它会在创造性认识活动中发挥其作用,从而也就会迸发出直觉。所以,直觉的迸发虽然是偶然的和瞬间的,但直觉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偶然的和瞬间的,而是长期的,甚至是人的整个一生。

(三)直觉还能连接并加速创造认识的发展。直觉往往是在原有认识的暂时中断,在一些轻松、愉快和悠闲的活动中迸发出来的。因为原有认识活动的思维受阻而难以进展和突破,主体就暂时放弃这种认识而去从事一些与原有认识活动无关的轻松活动。这时原有认识实质上已处于暂时的中断和停顿状态,但在偶然事件的诱导和刺激下迸发了直觉。这种直觉不是对别的认识问题的体察和领悟,而恰好是对原有的,现在已暂时中断了的认识问题的体察和领悟,并提供了满意的答案。这就说明了,直觉实质上是在原有认识暂时中断的情况下,不自觉地,并且在一瞬间继续和连接着原有认识。

但直觉对认识的继续和连接,并不是按照常规认识的程序和速度进行的,而是跳跃地、浓缩地、聚焦地,同时也是快速和高效地进行的,从而加速了认识成果的获得。直觉虽然也是一个过程,但这一过程是非常短暂的,它像闪电和流星,来去匆匆。直觉的这种瞬时性就在于它能跳过和省略掉常规认识的许多认识阶段,并以极度浓缩和聚焦的方式在一瞬间展开其认识的全过程,并能获得满意的认识成果。也即是相对于常规认识来说,直觉不会经过常规认识那样的许多认识阶段,并一步一步地得出认识结论,而是跳过常规认识的许多阶段,直接和快捷地得出认识结论。直觉的瞬时性不仅在于它的过程是快捷的和浓缩的,而且主要在于它所获得的认识成果也是快捷的和瞬间的。直觉就是对事物本质的直接领悟和把握,它的迸发就能直接解决认识问题,直接获得其认识成果,直觉的短暂认识过程也就是认识成果的直接获得。在直觉逆发的那一瞬间,并不明显地表现为认识过程是获取认识成果之前的认识活动,认识成果则是认识过程之后的认识结果,而是表现为认识过程和认识成果的直接合二为一,不过这种合二为一是在一瞬间内达到和完成的。可见,直觉不只是单纯从速度和效率上加快认识的发展,这一点常规认识也是可以做到的,而是直接从认识成果的获得上加速认识的发展。可以说,直觉加速认识的发展是和认识的完成以及认识成果的获得是联系在一起的,这一点是常规认识难以做到的。所以,直觉的迸发不仅连接着认识活动,而且也加速地推动认识的发展和完成。直觉连接和加速认识的发展与直觉的认识创造性是联系在一起的,直觉正因为提供创造性认识成果,才使它连接和加速着认识的发展,也正由于直觉能提供创造性认识成果,才使直觉具有认识的快速性和高效性。但反过来,没有直觉的认识快速性和高效性,直觉的认识创造性也很难得到保障。

另外,直觉对创造认识还具有开启和先导的作用。我们知道,直觉的迸发一般是有诱因诱发的,诱因诱导着认识的产生,实质上也就是开启和先导着认识的产生,但这种开启和先导不是常规认识所说的一般启发和先行,而是一种直接和顿悟式的启发和先行,也即是直觉的开启和先导。如果没有这种诱因的直接开启也即是直觉的开启,按照常规认识的思路和程序是很难产生一种特殊的创造性认识成果的。如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住医院时,被病房墙壁上的世界地图所吸引,他直觉地发现大西洋两边的海岸线太相似了,于是他决定研究大陆的板块结构。在这里,墙壁上的世界地图是诱因,这一诱因使魏格纳直觉到大西洋两边海岸线的相似,面这一直觉又开启着他去研究大陆板块结构。出院以后,魏格纳借了大量的地质学书籍来研究,越来越发觉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四块大陆可以拼凑成一块。又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探索,魏格纳在1912年得出了一个大胆的结论:南美洲、非洲、印度和澳洲原先都聚集在南极周围,是连成整体的原始大陆——冈瓦纳古陆。后来由于某种驱动力,它们才分开了,这就是著名的“大陆漂移”假说。后来,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古气候学家、古地磁学家都从不同学科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证明了“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价值。(参见肖君和:《论思维——思维探新》第101页,时代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显然,魏格纳在病房里对墙壁上的世界地图所产生的直觉和灵感,开启着他研究大陆的板块结构,从而产生了“大陆漂移”的科学假说。从这个例子中,我们能看出直觉对创造认识的开启和先导作用。

标签:;  ;  ;  

论直觉创造认识论的意义_认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