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_李鹏飞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_李鹏飞

云南银发绿色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106

摘要:环境影响评价是针对各类建设项目是否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作出评价,并分析可能形成影响的程度,其工作在现阶段社会重视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背景下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随着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的影响,公众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这就导致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也开始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但由于环评工作开展时间较短,各方面经验仍较为缺乏,因而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可见存在多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对相关工作质量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开展当中还要求相关人员应明确了解工作存在问题,并积极探究针对其问题的良好解决对策。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存在问题;对策

1导言

环境影响评价构成了我国环境治理的重要部分。本文探析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提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针对性对策,旨在提高环境评价的有效性,更高效的服务于环境治理工程。

2现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制度普及度不足

在我国现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虽然已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在实际工作推广过程中,由于企业环保意识低、环评管理工作未完善等因素影响,其工作制度的实施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些企业仅注重争取企业自身经济效益,不但采用对环境会形成较严重污染的生产方法,还借助非正规手段来避开环境影响评价,从而加重了该区域的环境污染。这就要求环评相关工作人员应重视研究普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确保能使相关企业正确认识到其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2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公众参与性不高

由于环境影响评价属于一种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而其工作过程中同样也离不开公众的配合与帮助。而现阶段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性不高也是尤为严峻的一项存在问题。此问题主要表现在公众未正确认识环评工作与自身生活的相关性,从而不愿配合工作开展,或是一些地方的环评部门未重视公众参与此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向公众告知、普及相关工作性质,这也等于损失了公众监督的力量。因此,环评相关工作人员还应重视研究提升公众参与积极性的实施策略。

2.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缺乏法律执行力

虽然我国现阶段对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已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当相应法规表明,违反环评相关工作的法律法规时多是罚款以作惩处,而这一惩处过程对于一些企业来说根本不痛不痒,也无法使其真正明确环评工作的必要性,对其起不到有效的约束作用。加之在相关规定中,虽然提出了需对阻碍环评工作的责任人进行刑事责任追究,但此文件中并未落实相关刑事责任该由哪个部门追究,这给相关法律监管工作也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2.4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人员专业性较低

在我国现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要求并未提出必须持证上岗的职业硬性要求,这就致使环评工作可能因在岗人员多是无证上岗人员而缺乏规范性、专业性,甚至有可能对相关环评工作埋下一定的隐患,并可能对其工作质量形成了不良影响。而一些持证上岗人员,也可能因此工作制度的缺乏而不重视自我提高,由此对此工作的长期发展也会形成负面影响作用。

2.5环评机制落后

在进行环境过程中,其主要的负责部门是环评机构以及环保部门,而这些部门由于各种方面的原因,都会很容易使得环评工作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不够准确。环评机构以及环境保护部门由于各种利益方面的因素,尤其是建设单位与环评部门一定存在利益交叉,这就会使得环评机构在根据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环评过程中并不够严谨,同时由于建设单位方面的影响,使得环评工作并不能公平公正的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对策研究

3.1完善导体体系及条款

基于我国存在导体体系不完善的问题,首先要完善环评导体体系,善于借鉴国外环评制度经验,完善导则体系,细化指标,加强对指标解释,必要时利用举例说明方式对导体的内容进行补充。其次,尤其是完善导体中对于战略环评、大型工程、生态工程等宏观影响,强化长期性的影响评价。再次,在技术层面强化环境要素的导则,例如废弃物、土壤振动等,加强条款的执行力度,变抽象条款为操作性条例,加快对技术导则的编制进程。

3.2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管理

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管理,市场化进程中环评人员需要资格认证,严格审查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实行定期考核制度,根据绩效考核的方式激励环评人员提高业务素质。国家应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建立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从每个环境影响评价机构选拔优质的环评人进入专家队伍中,并根据项目的划分建立不同的队伍。

3.3建立完善指导原则

针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普及度低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宣传力度。由于乡镇偏远地区的信息渠道并不通畅,对环评的重视程度较低,应发挥环境部门的牵头主导作用,广泛宣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另一方面,明确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指导原则。由于环境影响存在差异性,区域地理位置的不同带来的环境影响不同,由此,为了扩大环境影响评价的普及度,则要建立全国统筹的指导性原则,各地方各区域根据指导性原则因地制宜,普及运用环评制度。

3.4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评价机制

在进行环境评价过程中,一定要提高公众的参与力度,在环评的报告书中一定要将公众所提出来的意见进行反映,只有这样才可以对公众的利益有所保障,在规划后对相应的社会团体以及公众进行弥补。建设单位的环评工作一定要对公众的环境情况加以了解和深刻的认识,尽可能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减少公众的利益损失,同时根据公众的意见能够更好的完善评价制度,并且可以根据公众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改变,使得规划的环境更加合理化和人性化,更加符合公众的要求,同时要对公众的环保意识进行提高。

3.5灵活评价程序和监督工作

环境评价具有显著的时间性,在项目的准备周期内完成环评,对中期规划的对策实施有很大的基础作用。第一,根据不同的项目活动制定不同的工作程序,初步评价和详细评价相结合,项目方案的性质、规模对环境影响程度指标逐一罗列。第二,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资金支持及时到位,提高环评的服务报酬,保证环境影响评价的前瞻性和科学性。第三,若实际发生了对环境的影响,则需对预期环评结果进行执行效率评价,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实时动态监测。

3.6强化相关培训

对于环境评价的参与人员要进行强化培训,使其能够深刻了解到目前我国环境方面的缺陷与不足,根据实际发展的需求提出几点要求:首先是要改变目前的培训模式,需要参与人员对具体的环境问题有所了解,并且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况提出一定的解决措施;其次是对培训讲师要根据参与人员的实际情况对培训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第三是不但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培训,更是要根据不同的案例情况进行实际的应用培训;第四是对培训的具体情况进行反馈,并且能对培训的情况进行合理评估。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仍存在着制度普及度不足、公众参与性不足、缺乏法律执行力、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等问题。在此认知基础上则要求在此工作中加强制度宣传,完善公众参与制度,落实相关法律工作,提升人员专业素质。以此才可确保在良好环境影响评级工作实施过程中能切实地做好对各项生产活动形成环境污染的评价工作,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合理、良好的技术助力,从而真正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坡,徐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16,01:237.

[2]刘玲.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进展[J].生态科学,2016,02:189-194.

[3]钱正超.浅析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化工管理,2016,21:129-130.

[4]刘晓曦.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6.

[5]郑倩倩.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问题与对策[D].华东政法大学,2016.

论文作者:李鹏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9

标签:;  ;  ;  ;  ;  ;  ;  ;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_李鹏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