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伊斯兰论文,述评论文,思潮论文,当代论文,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间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轨迹
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在地域空间上扼守“五海三洲”的要冲,处在欧亚非三洲的中介地带,可谓“地利”因素;在历史上又上承古希腊罗马文明,下启欧洲文艺复兴,居于继往开来的位置,可谓“天时”因素;此外,还具有“中正和谐、兼容并蓄”的文化品质,可谓“人和”因素,由于在“天时、地利、人和”诸方面均兼具“中间”特征,因而伊斯兰文明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交往中,曾成功地奉行了“拿来主义”和“送去主义”,在世界文明史上发挥了承前启后、沟通东西的中介作用。
近现代以来,伊斯兰世界遭受到西方殖民主义的全面入侵和长期占领,二战后,虽然各国相继摆脱了殖民统治,实则是进入了后殖民时代,继续遭受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军事控制、政治代理和经济管制,使得伊斯兰各国一直陷于持久的内忧外患之中,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始终处于严重失衡状态。近现代伊斯兰世界各民族的历史是一部屈辱和抗争的历史。在这样的历史过程中,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所固有的“中间”特征非但未能得到发扬,反因受到强力挤压而变形,各式各样试图力挽狂澜、变法图强的社会运动和文化思潮不断消长,此起彼伏——伊斯兰主义、复兴主义、复古主义、新苏菲主义、神秘主义、实证主义、理性主义、自由主义、存在主义、民族主义、世俗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等,形形色色,不一而足,其间还伴生和夹杂着各种形式的极端主义。在这些“运动、思潮”和“主义”相互对垒、相互交锋的错综复杂的矛盾中,还时隐时现的飘荡着另一种声音,那就是“中间主义”。
“中间主义”思想由来已久,它直接渊源于《古兰经》和《圣训》,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但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或文化思潮,则是伴随着近现代伊斯兰复兴运动而兴起和发展的,只是一直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潮流,而是夹杂在其他各种思潮当中,宛如润物细雨,平静缓慢地发展着。到了20世纪后半叶,特别是冷战结束后,西方世界极力鼓噪“伊斯兰威胁论”和“文明冲突论”,单极霸权政治来势凶猛,各种形式的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不断滋生蔓延,局部特别是中东地区战争和冲突持续不断,“全球化”浪潮向四处冲击这样一种国际大背景下,伊斯兰世界的思想界普遍感到忧心重重,有消极退避者,也有积极应对者。“中间主义”思潮作为伊斯兰世界思想文化界对当代世界发展的积极反映,脱颖而出,有了很大发展。在当代伊斯兰国家,许多宗教学者、哲学家、思想家以及一些政治领导人都在不同层面上不同程度地主张“中间主义”,使“中间主义”的发展形势看好。
9·11事件后,伊斯兰世界强烈地感受到向世人正确传达伊斯兰文明带给人类的和平信息和中和思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更加凸显出“中间主义”思潮的时代性,从而推动了“中间主义”思潮的进一步发展。下面这些事例足以说明“中间主义”思潮不断高涨的势头,如当代“中间主义”思潮的突出代表人物——埃及著名学者尤苏夫·盖尔达维因对“中间主义”的大力倡导及其突出的学术成就,于2000年12月在迪拜获得阿联酋政府颁发的“伊斯兰个人年度成就奖”,阿拉伯各国学术文化界的许多著名学者、思想家及各界人士三千多人参加了颁奖大会;又如,世界伊盟下属的伊斯兰教法委员会于2002年1月在麦加召开会议,重申反对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特别强调了伊斯兰教的中正原则,倡导“中间主义”,吁请伊斯兰世界各民族加强团结,防止和反对各种极端思想和行为;再如,约旦皇家伊斯兰思想研究院于2002年8月召开第12届年会,会议主题是“新世纪伊斯兰的未来”,来自伊斯兰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的许多著名学者、思想家、研究者参加了会议,中国学者朱威烈教授应邀参加了会议,各国学者们围绕大会主题,就阿拉伯伊斯兰文明所面临的严重内外危机和挑战,从各个方面探讨了走出困境、谋求发展的途径,“中间主义”再次成为大会的主调。显然,“中间主义”思潮的声音已经越来越响亮,成为当代伊斯兰世界的主流思潮,并受到多方关注。
二、“中间主义”的基本思想和主张
“中间主义”的思想和主张,涉及宗教、哲学、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等各个方面,归纳起来,大体如下:
1.坚持信仰原则,不偏不倚,“谨守中道”,反对各种极端思想和行为。“中间主义”强调中正和谐是伊斯兰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观、审美观,是伊斯兰文明的优良传统,中正和谐为美的理念体现在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各个领域。《古兰经》说:“我这样以你们为中正的民族,以便你们作证世人,而使者作证你们(2-143)。”伊斯兰世界各民族不是因为某种特殊语言或肤色而成为“中正的民族”,而是因为其信仰和文明是“中正”的。信主独一原则的信仰就是介于无神论和多神论之间的中正。基于这一原则之上的一切思想行为都是中正的;任何偏离中正原则的“不及”或“过激”言行,都是有悖于信仰的。
“中间主义”尤其强调诸如“天启”与理性、精神与物质、前定与自由、今世与后世、人文与科学、个人与集体、家庭与社会、传统与现代、权利与义务等之间的中正平衡,不偏不倚。如强调信仰后世,又不能忽视耕耘今世,脱离红尘、离群索居,或沉迷现世、顺从私欲,都是极端的,如同《古兰经》所说:“你应当借真主赏赐你的财富而营谋后世的住宅,你不要忘却你在今世的定分。你应当以善待人,像真主以善待你一样。你不要在地方上摆弄是非,真主确是不爱摆弄是非者(28-77)。”再如,倡导发展科技,又不能崇拜科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要和谐互补,科技失去了人文精神和道德约束,就可能成为脱缰之马,祸及人类,导致灾难。
“中间主义”认为,伊斯兰中正和谐的理念不仅体现在信仰的哲学层面上,也贯穿于具体实践中,无论现实生活还是宗教生活,都要坚守中正,谨防极端。《古兰经》说:“他们用钱的时候,既不挥霍,又不吝啬,谨守中道(25-67)。”《圣训》说:“最优美的事是中正之事。”另一则《圣训》讲:“有三个人到穆圣那里去,第一个说:‘我要天天彻夜礼拜’;第二个说:‘我要长期封斋,绝不饮食’;第三个说:‘我要戒绝女色,永不结婚。’穆圣则对他们说:‘我是你们当中最敬畏真主的人,可是我既封斋,也开斋;既礼拜,也睡觉;我也结婚。谁远离我的道路,谁就不属于我们’”。这一《圣训》充分说明了穆斯林在宗教生活与世俗生活间的中间道路。
“中间主义”强调宗教易行,主张宽容温和,反对各种极端主义,认为对宗教教义的无知或随意解释、武断教条式的错误理解及个人私欲、标新立异、宗派主义、对别人的恶意猜测和嫉恨等,都会导致偏离中正原则,产生极端思想。《圣训》说:“真主喜欢宽厚温和地处理各种事务。”还说:“你们谨防宗教上的过激,你们之前的民族就因为宗教上的过激而灭亡。”
“中间主义”还特别提醒人们,不仅要反对宗教方面的极端主义,还要警惕和反对其他各种思想和主义中的极端主义,因为这些极端主义思想和行为业已给伊斯兰世界造成一系列严重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如,全盘西化就是一种典型的极端主义,一些西方人或主张全盘西化的人,将伊斯兰世界抵制西方的色情“文化”、反对堕落的生活方式视为“侵犯人权,干涉自由”,甚至将穆斯林保持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和交往礼仪等视为极端主义,那是别有用心,实则相反,因为这样认为的人恰恰是一种极端主义者。
2.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间主义”强调:伊斯兰教带给人类的首要信息就是和平,以伊斯兰教的名义从事或支持恐怖主义,从根本上说是违背了伊斯兰教的使命。任何侵害或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宗教信仰、名誉尊严的行为,无论其实施者是个人、组织或国家,都是恐怖主义。“中间主义”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反对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民实施的国家恐怖主义,主张消除恐怖主义要标本兼治。认为伊斯兰世界滋生恐怖主义有其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原因,要彻底根除恐怖主义,就必须铲除滋生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本根源,这些根源主要是:巴勒斯坦问题长期得不到公正解决,以色列当局对阿拉伯巴勒斯坦领土的长期占领和对巴勒斯坦人民实施的野蛮屠杀;美国推行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伊斯兰国家政府的腐败无能和专制独裁;长期的社会动荡、分配不公、贫富悬殊等。
“中间主义”特别强调,世界上不仅存在打着宗教旗号的恐怖主义,还存在打着“维护人权”、“捍卫自由民主”旗号的恐怖主义,要警惕和反对国家或军事集团打着各种漂亮旗号实施侵害人权、杀戮无辜的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即使不是一种恐怖主义形式,也是导致恐怖主义的根本原因,因此,反恐必须同时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主张建立公正和谐的社会秩序,倡导民主协商,反对专制独裁。“中间主义”认为,伊斯兰“中正和谐”的基本意义就是公平、公正,只有实现公正,才能达到中正和谐。正如《古兰经》所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尽忠报主,当秉公作证,你们绝不要因为怨恨一伙人而不公道,你们当公道,公道是最近于敬畏的(5-8)。”“你们当为正义和敬畏而互助,不要为罪恶和霸道而互助(5-2)。”“真主的确命人公平、行善、施济亲戚,并禁人淫乱、作恶、霸道(16-90)。”“他曾将天升起。他曾规定公平,以免你们用称不公。标们应当秉公地谨守衡度,你们不要使所称之物分量不足(55-7~9)。”据此,“中间主义”主张实行社会改良、健全民主法制、建立社会公正,走适合伊斯兰国家自身实际的道路。这条道路既不是资本主义道路,也不是社会主义道路,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发展道路;强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生产与消费、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等之间的平衡协调以及可持续发展;倡导以民主协商的基本原则为基础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反对专制独裁、腐败剥削和分配不公。
4.对内主张求同存异,加强团结;对外主张文明对话,促进交流。“中间主义”深刻地认识到内部纷争已经严重削弱了伊斯兰世界各民族的力量,阻碍了它们的发展和进步,认为加强团结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是各民族必须履行的“主命”。只有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才能从容应对各种挑战。因此,“中间主义”本着“穆民皆弟兄”的精神,积极致力于维护和促进伊斯兰世界各民族的内部团结,呼吁不同教派、不同党派、不同国家之间开展对话,求同存异,寻求合作,加强团结。
“中间主义”主张不同文明之间开展对话,以促进相互了解和理解,强调尊重异己、倡导文明对话是伊斯兰文明的基本精神和历史传统,如《古兰经》所说:“众人啊!我确已从一男一女创造你们,我使你们成为许多民族和宗族,以便你们互相认识(49-13)。”《古兰经》中还特别强调要与“有经人”——犹太教徒、基督徒开展对话:“你说:‘信奉天经的人啊!你们来吧,让我们共同遵守一种双方认为公平的信条:我们大家只崇拜真主,不以任何物配他,除真主外,不以同类为主宰’(3-63)。”“除以最优的方式外,你们不要与信奉天经的人辩论,除非他们中不义的人。你们应当说:‘我们确信降示我们的经典,和降示你们的经典;我们所崇拜的和你们所崇拜的是同一个神明,我们是归顺他的’(29-46)。”“你应凭智慧和善言而劝人遵循主道,你应当以最优美的态度与人辩论(16-125)”。
“中间主义”本着“人类皆平等”精神,积极致力于文明对话,认为不同信仰、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和友好交往,是人类共同发展和世界持久和平的基础,所谓“文明冲突论”及一切将某一种信仰、意志、发展道路、生活模式强加于人的言行,都是有损于世界和平事业的,是不文明的。
5.开启创制之门,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平衡中与时俱进。“中间主义”主张,“教法创制”已成为伊斯兰各国民族现实的必需,应当重建“教法创制”这一伊斯兰文明的更新机制,从而更好地解决日益复杂多样的现实问题。如果抱残守缺,不思进取,就会落在历史的后面,而一味抛弃传统和伊斯兰的基本原则,失去所以称之为伊斯兰的特征,就会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因此,“中间主义”认为,强调和张扬诸如“中正和谐”、“宽容和平”等一系列伊斯兰的核心价值观念,不是复古,而是正本清源;不是背弃传统,而是继承传统;不是回归历史,而是与时俱进,伊斯兰历来就是在继承中发展,是开拓进取的,不应也不会被抛在历史的后面,更不会在历史中消失,正如《圣训》中说:“每过百年都会有革新家刷新宗教”。伊斯兰应是永远新鲜的、年青的面孔,而不是陈旧的木乃伊,伊斯兰不是一个有限的时空概念,不是需要恢复的一段历史。“伊斯兰是过去,是今天,也是未来。”[1]
“中间主义”还强调在阿拉伯民族中维护伊斯兰教及其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的重要性,认为脱离伊斯兰教的任何形式的狭隘的、极端的民族主义是没有出路的,因为正是伊斯兰教重新塑造了阿拉伯民族,改变了他们旧有的各种陈腐极端思维模式和陋习恶俗,培育了他们的人文精神和世界意识,使他们敞开胸怀吸纳异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道德水准和智力水平。没有伊斯兰教,阿拉伯民族的历史是微不足道的。
三、“中间主义”的主要特征和现实意义
1.“中间主义”是当代伊斯兰世界的一种较普遍的社会文化思潮,是当代伊斯兰世界广大知识阶层和社会良知的某种共识,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和广泛性。在伊斯兰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不同领域,不同宗教派别、学术流派以及宗教学者、思想家、政治家、青年知识分子、大学生中,都有许多人不同程度地主张或赞同“中间主义”,虽然各自对“中间主义”的具体认识和理解并不完全一致。但“中间主义”不是一个宗教教派、学术流派、社会政治组织或某一执政当局的政治反对派,不是相对于其他某一派别而言的、不是摇摆于各派别之间的机会主义。“中间主义”以积极进取的心态而不是消极对抗的心态面对现实,继承传统,着眼未来,谋求团结合作与发展进步,致力于实现伊斯兰世界各国民族复兴大业,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伊斯兰各国广大穆斯林的心声,因而得到广泛的响应。目前,“中间主义”思潮还处在发展之中,可谓方兴未艾,它很可能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伊斯兰世界的主流思潮。
2.“中间主义”有着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背景。“中间主义”不是凭空而来的一种新理论或空洞的说教,也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对伊斯兰文明固有的和平宽容、中正和谐思想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强调和张扬。中正和谐是《古兰经》和《圣训》的原则精神之一,是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历史基调和主要特征,曾经成功地体现在历史交往、社会生活、宗教生活、艺术创作、学术研究等各个领域的具体实践过程当中。在伊斯兰美学思想和审美观中,始终视“中正和谐”为至美。“耕耘现世,犹如要永久生存;重视后世,犹如明天就要离世”的两世吉庆观,沟通亚欧、贯通东西的历史交往,对称和谐的伊斯兰建筑、书法艺术,百年“翻译运动”和“智慧宫”兼容并包的学术活动等等,无不源于“中间主义”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背景。“中间主义”所拥有的深厚文化底蕴,是它产生和发展的沃土,也为“中间主义”力图在新的时代为伊斯兰文明的国际交往拓展空间、求得自身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历史依据和现实基础。
3.“中间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积极的现实意义。“当今的阿拉伯伊斯兰社会正处在一个变化时期,正在寻觅属于自己的文化特性同现代物质文明的最佳结合点。面对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化时代,它试图找到传统文化经过‘价值裂变’后的合理定位。这将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2]“中间主义”正是这个变化时期探索求进的一种努力,既有批判现实的一面,又有与现实相妥协的一面。它既不反传统,也不反现代,既不反西方,也不尾随西方。“中间主义”着眼于现实和未来,主张重新开启教法创制之门,努力挖掘伊斯兰固有的但却被忽视的深层思想和内在适应力,坚持原则、灵活务实,反对僵化极端与恐怖暴力,力图化解矛盾,弥合分歧,积极应对各种危机和挑战,协调传统与现代等方方面面的关系,为解决现实问题、选择适合自身的稳健发展道路提供一种方法论和实践论,以期达到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传统的自我解困、自我调适、自我更新的目的,从而增强应变力和适应力,在现实中求得新的定位。
“中间主义”“强调要为伊斯兰教正本清源,正面阐述伊斯兰教主张的宽容、和平、仁慈、中庸和公正等信条,开展文明对话,从各种文化中吸取符合本民族发展所需的各种营养。……这些见解都是立足本身,力求自强的声音,反映了在世纪交替之际,穆斯林学者中不乏远见卓识之士,他们不故步自封,不满足于引经据典,正在着手设计和提出一份以正统的伊斯兰复兴思想为基础的当代文明文化工程。这种努力显然是很可贵的,也符合中东各民族的发展实际。”[3]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伊斯兰世界的全体穆斯林渴望与世界各国人民和平相处,平等交往,渴望实现包括文化复兴在内的民族复兴,这是他们在过去几个世纪里饥贫瘠弱、任人宰割的屈辱境况中长期孕育的全民族的历史夙愿,是合理的要求和历史的必然,也是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挡的历史潮流。“中间主义”顺应这一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应是当代阿拉伯伊斯兰思想文化界最能体现时代精神的一种思潮,在应对内外危机和挑战方面,在对文化传统进行梳理、整合乃至重塑方面,在引导民众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方面,理当能够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若果能如此,则必会在新的时代使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千年传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展现出新的思想风貌,为伊斯兰各国民族的复兴,为人类的共同发展和世界的持久和平做出应有的贡献。“中间主义”任重而道远。
标签:阿拉伯民族论文; 中国伊斯兰教论文; 伊斯兰文化论文; 政治文化论文; 世界政治论文; 世界主义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政治论文; 社会思潮论文; 伊斯兰建筑论文; 文明发展论文; 当代历史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恐怖主义论文; 古兰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