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nh, Hoai, Nam(郑怀南)[1]2015年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越中经贸关系研究》文中指出中国与越南于1950年1月8日建交。在此之前,两国之间曾经出现过很大的矛盾,也因为边境问题发生过很大的动乱。但是现在,两国建交,这标志着两国进入新的关系纽带中。1991年11月,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邀请越南总书记杜梅、部长会议主席武文杰率团访华,经过这次访华经历,双方一致认同结束过去,共同开阔未来,不再追究过去的种种,一同开辟一个美好的未来。互相辅助,取得共赢。特别在近几年,两国高层之间交往频繁,一同建立了一个互利,互信的的合作关系,迅速发展经济,各个部门都在进行频繁的交往,领导人之间、老百姓之间都在互相帮助。双方都在进行改革开放,根据国情,制定出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两国经济发展,中越经济往来密切,成为越南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其大部分的产品都是销往中国,中国也通过与越南的贸易合作,对自己的经济发展实现了一定的成绩,两国真正的取得了共赢。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有利环境下,两国之间的贸易得到很好的发展机遇,促进两国贸易往来。本文将通过对此框架协议的内容,建立的必然性,合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阻碍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并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同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过程,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问题,节省成本,可以分析研究其他区域比较成功的合作模式,参照成功的案例,促进合作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让我们更加深层次了解越中经贸合作是在怎样的一个大环境下发展前进的。本文以此部分的叙述作为基础,对越中经济关系做进一步的分析和论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确实可行的建议。最后对全文分析论述,得出结论。对两国之间的关系,优势,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的方法作进一步的分析描述,争取双方取得双赢。
陶越英[2]2004年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越中经贸发展前景》文中研究说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为越中两国的全面、深入合作创造良好的区域环境。因此,本文首先通过对此框架协议的内容、建立的必然性、目前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的现状,以及在建立自由贸易区方面仍存在的障碍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同时,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建立过程中也应该借鉴其他区域合作,如欧盟的国际经验,避免走更多的弯路,促进合作的实质性进展。这样,我们就对越中经贸合作的大环境,更确切地说是越中合作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把握。本文将以此部分的论述作为基础,在文章随后的几个部分,就越中两国经贸合作关系做进一步的分析和论述,并针对越中两国的经贸合作现状、问题以及在框架协议下的优势所在,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对策。 最后总结全文分析论述,得出本文的结论,即越中两国关系的发展,将带动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关系的深化,在中国与东盟各国实现共赢的基础上达成双赢。
李冰[3]2012年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框架下的中越经贸合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越两国自1991年关系正常化以来,双方本着友好互利的原则,在各个领域的合作都有了迅速的发展,两国的贸易不断增长,中国已经成为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更是为中越两国的经贸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框架下的中越经贸合作作为研究对象,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框架体系为基础,首先介绍了中越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历史,然后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叁个方面阐述了两国经贸合作的现状,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与越南的经贸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给双方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有利于双方扩大双边贸易、增加投资、规范贸易方式、公平合理地解决争端,但在解决贸易失衡等问题上还需要两国做出进一步的努力。最后,本文从规范完善经贸合作机制、扩大双边贸易和投资、深化服务贸易合作、建设“两廊一圈”等方面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框架下的中越经贸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武鸿泰[4]2011年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越中经贸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依据区域一体化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越中经贸发展的影响。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世界经济危机等新形势下,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产生的贸易效应、投资效应、产业效应对越中贸易、相互投资、越南对中国产业转移接收的影响,探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越中经贸合作的发展前景和策略。本文对越中贸易发展状况划分为叁个阶段进行研究,发现越中贸易商品结构具有二重性:两国贸易具有互补性和互斥性,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创造效应、市场扩大效应、规模经济效应的影响下,这一特性不仅促进越中贸易发展,同时还导致越南对中国贸易逆差扩大,限制越中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主要通过贸易创造效应和市场扩大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影响越中贸易关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效应对越中投资的影响主要通过投资创造效应和投资转移效应表现,投资创造效应促进了中国对越南的直接投资,投资转移效应则在加剧越中两国对外资竞争的同时,又为越南吸引外资提供了新机遇,产业转移效应给越南承接中国产业转移带来机会。最后,本文提出越中两国应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加强在农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以推进双方的经贸合作,越南应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对中国出口、采取进口替代和分步承接外部产业转移等措施以促进初级工业化,平衡越中贸易,促进越中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阮氏河平[5]2011年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越中经贸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越中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随着两国政治和经济贸易关系的不断加强,两国双向经贸合作领域也越来越广泛。越中两国经贸遵循“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的16字指导方针,共同致力于两国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本文首先运用越中贸易的实际数据,分析了近几年两国的经贸合作发展情况。近年来,越中两国的商品进出口总额不断增长,进出口产品种类日益增加,贸易规模和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显示出双方经贸合作的巨大潜力。文章重点介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及其对越中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以及越中“两廊一圈”的建设及其对越中边境贸易的影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和“两廊一圈”的建设为越南的货物运输、贸易和旅游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还扩大了其他经济领域的合作,不仅促进了越中双方经贸合作,而且推动着中国西部、西南部与越南北部、中部之间的经贸合作,使区域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促进了越中贸易的不断合作,但在贸易货物结构、投资自由化体系与政策、企业管理水平、产品竞争力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越中两国政府要加强对双方边境贸易的规范化管理,不断完善双方边境贸易投资的服务体系和监管体系,加大反私力度,使边境贸易健康发展,发挥越中两国边贸的优势潜力。越南企业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产品竞争力,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
阮芳鸾[6]2009年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越中贸易关系研究》文中指出中国与越南于1950年1月8日建交。越中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七十年代后期越中关系曾经历波折。1991年11月,应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的邀请,越南总书记杜梅、部长会议主席武文杰率团访华,双方宣布结束过去,开辟未来,两党两国关系又实现了正常化。随着两国高层互访频繁,两国的传统友好、互信、平等、互利关系在各个领域都得到迅速的发展,各个部门,各个级别的交往也日益频繁,再加上双方不断地加深改革开放,制定了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两国的贸易不断增长,对两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是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与中国的贸易成为越南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之一,促进了越南经济结构及单一市场的改善。中国也通过与越南的贸易加强同东盟的联系,促进了贸易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迅速发展,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越中两国的贸易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开端,不仅关系到中国、东盟的经贸发展,同时也是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如何利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带来的好处来发展越中贸易。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我选择的论文题目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下越中贸易关系研究”,文章第一部是当前中外学者对越中贸易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是对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相关理论进行了介绍。第叁部分简介东盟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背景和内容。第四部分是对越中贸易进行了分析包括越中贸易发展历史,发展趋势,越中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投资的情况。第五部分是越中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六部分是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对越中贸易的影响。第七部分是越中贸易的发展对策建议。第八部分是得出结论。本文针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下,分析了中国与越南贸易的现状,对影响贸易的因素作了细致,并给予了政策建议,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陈基海[7]2007年在《从经济互动角度看“两廊一圈”在中国》文中认为“两廊一圈”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一个次区域经济合作区。当前,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如何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双向经济互动与合作变得越来越紧迫和需要。而“两廊一圈”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们能够成为担当起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双向的经济互动与合作的重任。为此,本文从经济互动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两廊一圈”相关国家和地区采取哪些措施,进行哪些建设,营造何种氛围来促进这种经济互动。并探讨了“两廊一圈”相关国家和地区进行的这些经济互动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上所起到的作用。文章首先对“两廊一圈”进行一个概述;对“两廊一圈”建立的相关理论依据进行阐析;对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大背景下,相关国家和地区已经营造出的有利于建设“两廊一圈”的背景进行分析;接着分别探讨“两廊”及“一圈”相关国家和地区如何进行经济互动以及能从哪些方面进行经济互动;最后从经济互动的角度得出“两廊一圈”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作用,并对如何进一步发挥“两廊一圈”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双向的经济互动方面的作用提出一些建议。
黄定嵩[8]2004年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西南民族经济》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和东盟将在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是双方对当今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的积极回应,是中国在加入WTO后与邻国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重大举措,是东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将对亚洲乃至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同时,它也给与东盟各国地缘经济关系密切的西南民族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西南民族经济由封闭走向开放开辟了的无限美好的前景。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如何把握机遇、发挥优势,加快西南民族经济发展,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呢?这是我们当前的重要现实问题,也是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课题。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五个部分,分述如下: 第一章阐述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时代背景。共分为四个要点:(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潮流,两者既相互矛盾又紧密联系,使世界经济全局及各国各地区经济愈益受到这两大趋势的影响,并沿着这两个方向迅速发展。(二)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物,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这叁大区域经济集团不断扩张演变,对区域经济和整个世界经济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叁)东盟是目前发展中国家规模最大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其建立和存在增大了东盟各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权重,也必将有力地促进了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四、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受亚洲金融风暴、美国“9·11”事件等影响,东亚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新变化:美国经济及安全战略不断调整,日本“头雁”无力领飞,东盟经济出现急剧波动,暴露了东亚区域经济结构的深层次问题。同时,中国作为东亚经济增长“发动机”的作用日益突出。与中国加强合作,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东亚国家的必然选择。 第二章探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框架建设问题。包括:(一)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创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说明东盟与中国联合共建自由贸易区是比较能弥补东盟内部的脆弱性、发挥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性、体现中国与东盟经济的互利性的现实选择。(二)多层面探究自由贸易区在具体构建过程中将面临的困难和障碍,如贸易区运行机制、领导权、贸易投资自由化与经济技术合作关系等问题:东盟某些国家单方面与其它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东盟内部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美国和日本等国的干预等,这些都给自由贸易区建设增加了不确定因素。(叁)以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架构为基础,综合分析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合作框架和建设内容。(四)总结预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阶段、发展模式、发展重点和发展前景。 第叁章阐述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东盟经济的发展。一方面通过分析东盟各国基本国情、与中国经贸合作概况,研究东南亚市场对中国企业的商机,为中国企业开拓东盟大市场提供参考。这也是达成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双赢”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概括分析东盟在自由贸易区框架下复苏经济的整体战略,以及东盟各成员国在新形势下的经济策略及对华贸易政策调整。 第四章具体研究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给西南民族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一)简要说明西南民族经济发展概况。(二)详细分析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给西南民族经济带来的时代机遇:自由贸易区是西南民族地区由国内边睡变为国际通道的重要条件;是拉动西南民族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全面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西南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重要保障;是加强西南民族地区与东南亚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叁)深入探析西南民族经济与东盟经济一体化的优势和障碍。西南民族地区与东盟国家有密切的地缘关系、较强的经济互补性,加上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西南国际大通道的初具雏形、西南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积极进展,这些都有利于西南地区在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占得先机;但是由于政治意识、民族宗教、经济层次、利益矛盾、软硬环境、企业能力等主客观方面的原因,西南民族地区要率先与东盟经济融合,所面临的分岐、压力和障碍因素也比较多。(四)从总体上提出,西南民族经济应对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对策,即应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优势,努力实施大通道战略、大通信战略、大经贸易战略、大口岸战略、走出去战略、政策倾斜战略、内外合作战略。 第五章进一步论述如何打造西南民族地区面向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和“凝聚核”。在新形势下,广西和云南两省区都有条件成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冰堡”:两省区都具有独特的地缘、交通、资源等条件,广西南宁又获得了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永久承办权,这些都将说明桂滇两省作为西南民族地区开放前沿,必将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桂滇两省区就“桥头堡”地位展开激烈的角逐与较量,广西及时确立了面对东盟的国际发展取向,云南也进行了建立云南陆上邻边自由贸易区的实质性设计。但两者之间加强合作,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共建“?
单玲玲[9]2010年在《广西边境贸易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边境贸易是毗邻国家或地区之间特有的一种贸易形式,对一国对外贸易发展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尤其对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意义更为重大。发展边境贸易是建设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广西具有沿边、沿海、沿江的区位优势,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出海大通道。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开放环境,为广西边境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启动又为广西边境贸易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广西边境贸易发展迅速。本文以边境贸易的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统计数据从多个层面分析了广西边境贸易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广西边境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在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对广西边境贸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广西边境贸易发展的对策措施。近年来,广西边境贸易呈现强劲增长之势头,边境贸易规模和边境贸易商品范围不断扩大,边境贸易进出口商品结构逐渐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不断提高,边境贸易经营主体多元化,民营企业成为广西边境贸易进出口的主力军,边境贸易方式日益多样化,边境贸易结算环境实现创新改善。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广西边境贸易的快速发展,对广西外贸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起到了极大的拉升与促进作用。广西可以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的契机,用好边境贸易优惠政策,建立科学合理的边贸管理体制,规范和加强对边贸经营秩序的管理;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重视边境口岸建设;充分调研边贸出口市场,优化出口国别结构;改善边境贸易进出口商品质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积极开展边境旅游项目,大力发展通信、运输、旅游等边境服务贸易,切实解决广西边境贸易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促进广西边境贸易发展进入新阶段。
谢玉碧(Ta, Ngoc, Bich)[10]2015年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及其对中越贸易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1991年正常交往以来,中越两国的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成立更为越南与中国提供了新的合作平台,为中越经贸关系提供更多的机遇。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理论文分析法及计量方法来探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ACFTA)的特点、越南与中国的贸易合作以及ACFTA的影响:越南经济开放力度较大,整体贸易增长速度较快,虽然还处于贸易逆差情况;中越贸易总额迅速增长,边境贸易逐年扩大,进出口互补性明显;在ACFTA的合作框架下,虽然双方贸易已经往前迈了较大一步,但仍然存在诸如贸易失衡、边境政策不完善、基础设施的滞后、贸易趋同性增强等问题。最终本文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一些推动中越贸易合作的政策建议,例如转移贸易结构、制定恰当的边贸政策、加强双方友好关系来推动贸易、越南争取加入“亚投行”等,并且期望通过加强与越南的贸易合作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关系。
参考文献:
[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越中经贸关系研究[D]. Trinh, Hoai, Nam(郑怀南). 云南大学. 2015
[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越中经贸发展前景[D]. 陶越英.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4
[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框架下的中越经贸合作研究[D]. 李冰. 黑龙江大学. 2012
[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越中经贸的影响[D]. 武鸿泰. 广西大学. 2011
[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越中经贸的影响[D]. 阮氏河平. 湖南大学. 2011
[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越中贸易关系研究[D]. 阮芳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
[7]. 从经济互动角度看“两廊一圈”在中国[D]. 陈基海. 广西大学. 2007
[8].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西南民族经济[D]. 黄定嵩. 中央民族大学. 2004
[9]. 广西边境贸易研究[D]. 单玲玲. 青岛大学. 2010
[10].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及其对中越贸易的影响研究[D]. 谢玉碧(Ta, Ngoc, Bich). 华东师范大学. 2015
标签:经济体制改革论文; 东盟自由贸易区论文; 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边境贸易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广西民族论文; 越南旅游论文; 越南民族论文; 越南总理论文; 经济学论文; 中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