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层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不断增多,施工质量标准与施工周期也不断有新的要求,施工工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施工的原材料也不断的更新变化,相应的施工机械设备不断完善和更新,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本文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作些粗浅探讨。
关键词:城市高层;建筑设计;施工技术
引言
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不断加快,合理的建筑规划设计与先进的施工技术促进着我国建筑事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在城市高层建筑建设中人们正在努力的完善高层建筑的规划与设计,但由于我国高层建筑科技尚不发达,在高层建筑规划设计与施工过程中仍存在不足,因此,本文笔者就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一、高层建筑的建筑设计
1.1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有的建筑已经达到80多层,在中外建筑行业上处于领先水平;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发现和应用,也产生了新的结构形式;外形更加复杂化,现在新建的很多高层建筑更多的是表达美的曲线外形或不对称的结构,这些都充分利用了科技发展的力量。
1.2高层建筑的尺度设计
高层建筑的尺度设计主要指细部尺度、街道和城市尺度、整体尺度等。在关于整体尺度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均衡性的方面,需要处理好顶部、裙房、主体的尺度问题,整体尺度做好了才能保证细部尺度的合理和优美,才能保证其他小部分的结构的丰富;在街道和城市的尺度上,要使高层建筑能够给城市带来美感,如果设计不合理,不仅影响人们的视觉还会使人感觉到突兀等不舒服的感觉,高层建筑一般较大,宜将裙房设计在沿街的部分,就能减少高层建筑给道路带来压迫感;细部尺度,就是设计师在进行相关的细节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尺度问题,包括要结合人的尺度,满足人们的观赏和使用要求。
1.3高层建筑的环保设计
随着人们对环保的重视,高层建筑在设计时也要考虑对环保的体现,向建筑无污染、可循环的方向努力。这就要求设计者再设计时,要根据所在地区的气候、地质、人文等条件合理的进行设计工作;还要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建筑的整体设计,重视绿色科技的应用,因为绿色环保技术的应用可能会提高建筑的造价,但对长期使用来说会带来较大效益。
1.4高层建筑的节能设计
首先要考虑建筑的选址和建筑的朝向,如果建筑的密度太高,就无法满足人们日照的需求,不仅影响建筑的舒适度还会是采光成本增加。一般在满足采光的前提下,靠南窗户的面积要加大,靠北窗户要减小,这样在能够获得太阳光照和热量和同时又保证热量的损失较小。
其次要优化维围护的结构和墙体的设计。在一些温度比较低的地区,在设计墙体时可以采取空心砖符合墙体、页岩陶粒混凝土空心砌砖、空心砖岩棉夹心复合墙体等,选择合适的材料能够保证建筑的隔热性能和保温性能。其他因素对高层建筑节能的影响,高层建筑的外围护墙体的耗能较大,占到整个建筑的四分之一。建筑的外形影响着建筑的外露面积,外露面积越大建筑的散热就越多。因此,高层建筑在设计时不应太过复杂的外形。
1.5高层建筑的生态性设计
高层建筑虽然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和当前城市用地紧张的需要,但高层建筑在建设时消耗了大量资源,并给环境也造成了一定污染。在对高层建筑进行设计时要考虑高层建筑的运行的生态性。建筑的体型系数和建筑平面会对建筑的采暖造成影响,也就是说建筑体型系数的减少会降低建筑的采暖成本,所以在设计时要予以考虑,一般来说圆形建筑的外围面积最优。还有合理的基址,高层建筑的很多设计都和基址有关系,应积极遮蔽带和植被开发的潜能。还应尽量利用自然通风,降低对空调的依赖,从而降低能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能够合理进行设计高层建筑能够实现很好的生态性,在设计时应从宏观到微观的方面综合考虑高层建筑的生态性发展,使城市和建筑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
二、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2.1安全技术
(1)高层脚手架地基一定要牢固,要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坚硬度,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脚手架整体和局部沉降的危险。
高层脚手架应设置足够数量的牢固连墙点,依靠建筑结构的整体刚度,加强整片脚手架的稳定性。搭设脚手架时要保证质量,并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应将井架一侧中间立柱接高(高出顶端2m)作为接闪器,在井架立杆下端设置接地器,同时将卷扬机的金属外壳可靠接地。建筑工地上的起重机最上端必须安装避雷针,并连接于接地装置上;起重机的避雷针应能保护整个起重机。
(2)高层建筑施工其它安全措施
高空作业时必须正确使用安全带;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起重机械设备的使用,要严格按照额定起重量起吊重物,不得超载及斜拉重物;使用中应健全保养制度,安全防护装置要保持齐全有效;起重机械必须按国家标准安装,经动力设备部门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等。
2.2混凝土工程
(1)在混凝土工程开工前,要根据设计要求做级配实验和配合比实验。在实验时要采取严格的工程措施和规范,执行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初步配合比计算和基准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并把实验结果作为实际施工中的严格参照标准。
(2)在混凝土进行浇筑前,一定要测量混凝土的温度、坍落度、和易性等因素,看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在确保混凝土没有分层、泌水、离析等问题后才能够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在浇筑过程中要按混凝土自然流淌坡度、斜面分层、连续逐层推移、一次到顶等方法开展。浇筑完成后,还应在混凝土初凝前加上安全的覆盖物,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上下层浇筑间隔没有超过混凝土初凝的时间,这样就可以减少施工冷缝的出现。
(3)现在的高层建筑施工中大多采用泵送混凝土的形式,这种工艺的特点在于能够改善混凝土施工性能、缩短施工周期的特点。采用这种形式有严格规定,在施工时不仅要严格控制浇筑、振捣的过程,而且要执行严格科学的混凝土养护制度,保证养护人员专业素质。
2.3钢筋工程
(1)进场检验
进厂检验就是在钢筋进场前,对其质量、数量、品种、级别、规格等因素进行抽取试件检验,以此来确定其是否符合规范和有关标准的规定,不符合规定的钢筋严禁入场,符合规定的钢筋要确保其数量。
(2)拼接安装
钢筋的拼接安装就是指对柱、梁的安装。这个过程一定要认真检查柱底板下的垫铁是不是达到了垫平、垫实的标准;此外,柱在安装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位移的情况,这就需要在安装柱时进行合理科学的检测,确保它的位置的精确;检查主次梁的主要因素包括垂直度、平直度和侧向弯曲度、螺栓的拧紧程度、是否对摩擦面进行清理等。
(3)焊接涂刷
钢筋工程必不可少地要进行焊接,但为了保证其质量,在焊接时又必须保证焊缝表面的美观,做到无裂纹、焊瘤的遗留,焊缝无气孔、夹渣、弧坑裂纹;涂刷构件时要在构件表面无毛刺、焊渣、水、油污等异物的前提下进行涂刷,不论是遍数还是厚度都要符合设计的要求。
结束语:高层建筑在城市化进程中得到飞速发展,我国对于高层建筑的要求也将越来越严。只有成熟的建筑,才能为人们服务,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相关设计者应做好高层建筑的设计规划工作,以促进我国的高层建筑行业的长足进步。
参考文献:
[1]苏文雄.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浅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
[2]路海勇.浅谈高层建筑施工技术[J].建筑建材装饰,2010
论文作者:徐永展1,陈淑娜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
标签:高层建筑论文; 建筑论文; 混凝土论文; 尺度论文; 脚手架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钢筋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