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血压护理过程中护患沟通的作用论文_卞春荣

(新疆新源县72团医院 新疆新源 835811)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护理过程中护患沟通的作用。方法:选取我社区卫生服务站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4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研究患者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强护患沟通,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以及护理质量等情况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前焦虑评分为72.5±5.3,干预后为35.1±4.4,对照组患者干预前焦虑评分为72.6±5.3,干预后为38.1±5.5。观察组患者干预前抑郁评分为68.6±6.1,干预后为39.5±6.1。对照组患者干预前抑郁评分为68.5±6.6,干预后为56.3±5.7。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对比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降低,两组数据差异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差错和投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研究患者数据差异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护理过程中强调护患沟通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因疾病产生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增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患者满意度较高,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高血压;护理;护患沟通;作用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5-0352-02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社区卫生服务站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4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研究患者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男34例,女28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44.9±5.2)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5.4±2.5)年。病情类型: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24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1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15例,高血压合并脑缺血9例。对照组男35例,女27例,年龄39~72岁,平均年龄(44.1±9.0)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1±2.0)年。病情类型: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22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14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17例,高血压合并脑缺血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主要有以下几点:(1)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在操作中应充分考虑高血压患者实际情况,尽可能为患者创设舒适诊疗护理环境,促使患者可以获得最佳休息状态,便于康复。保证诊疗环境安静,缓解患者因疾病产生的不安。(2)心理护理:一般高血压患者因疾病会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严重影响患者治疗和护理。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心理状况采取合适对策,让患者应有愉悦心情,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治疗护理工作。(3)饮食护理:高血压患者应减少钠盐,每日食盐量控制在10~15g,减少心脏负荷和水钠潴留,降低外周阻力和血压,达到改善心功能目的。严禁食用肥肉、油炸食物、含脂肪较多的点心或动物内脏,在日常烹饪中可运用炖蒸煮。叮嘱患者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相关研究指出,增加水果和蔬菜摄入可以降低舒张压和收缩压。每日摄入100g水果和400~500g新鲜蔬菜就可较好地改善患者血压情况。(4)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患者高血压患病原因,高血压分期,高血压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促使患者树立早诊断、早治疗和早预防意识。最重要应明确告知患者只要坚持合理且有效的治疗,就能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强护患沟通,患者入院接受治疗之前需要协助医师了解患者具体病情、健康情况、喜好以及过敏史。配合主治医师和患者沟通交流,以积极耐心的态度回答患者以及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在实施护理时需要与患者友善亲切交流,为患者营造轻松舒适环境,使对方可以敞开心扉聆听护理人员建议,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护理人员还可根据患者不同疾病和性格采取不同沟通方案,充分掌握患者性格和心态特征,尽可能避开患者反感内容,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心理需求。

1.3 统计学分析

本文研究运用SPSS18.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运用%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则运用平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t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

观察组患者干预前焦虑评分为72.5±5.3,干预后为35.1±4.4,对照组患者干预前焦虑评分为72.6±5.3,干预后为38.1±5.5。观察组患者干预前抑郁评分为68.6±6.1,干预后为39.5±6.1。对照组患者干预前抑郁评分为68.5±6.6,干预后为56.3±5.7。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对比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降低,两组数据差异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

3.讨论

相关调查研究指出,高血压发病原因和患者食盐程度、年龄、生活环境、肥胖程度、遗传、工作职业等各个方面因素有着紧密联系。特别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长,其身体系统和器官都处于退化状态,不断减弱的免疫功能和自身抵抗为高血压发病创造有利条件。动脉硬化是老年人高血压发病基础,不断增加的收缩压则会加快和加重动脉硬化。高血压常见且严重并发症为脑卒中和冠心病,与此同时还和高脂血症、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前列腺肥大等多种疾病共存,正是上述并发症和多种疾病相互牵制影响,增加老年高血压治疗难度。沟通在高血压护理中处于较为重要地位,合理有效的沟通交流才能拉近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距离,使患者能全身心信任医护人员,提高依从性,更有利于护理人员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和完善工作,避免护理纠纷和矛盾。但很多患者都没有真正了解高血压疾病知识,极易出现抗拒和抵触等心理。如果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护理人员主动和患者以及家属沟通交流并向其介绍和解释相关高血压知识,避免护理纠纷。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护理过程中强调护患沟通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因疾病产生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增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患者满意度较高,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赵珊.护患沟通在高血压护理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291-292.

[2]宋炜.在高血压护理过程中应用护患沟通的重要性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6,10(4):343-344.

[3]马玉荣.高血压护理中应用护患沟通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5):215-216.

论文作者:卞春荣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8

标签:;  ;  ;  ;  ;  ;  ;  ;  

试论高血压护理过程中护患沟通的作用论文_卞春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