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作为是们日常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能源之一,其与人们的日常学习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电力自动化与信息化系统在电力企业当中得到了极大的重视,电力企业逐渐认识到发展电力自动化与信息化系统的重要性。因此,在这一背景下,文章对电力自动化与信息化系统的技术进展进行深入分析。此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提高我国电力自动化与信息化系统的技术水平,进而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信息化系统;技术进展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迎来了信息时代。而这一时代的到来使得我国的电力企业已经开始逐渐走向信息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另外,我国国内大多数的电力企业已经开始了对电力系统实行计算机信息化现代化管理。现代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管理的相关辅助工具已经在在各大电力企业中被得以广泛应用,进而使得我国电力企业的电力管理得到了更大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1 电力自动化的技术进展
1.1 智能无功补偿
传统低压无功补偿技术中主要包括单一信号、三相电容器、三相互补等。但单相负荷的用户采用该种补偿方式后,常出现三相负荷不平衡的状况,出现过补或欠补情况。且该补偿技术未能有效考虑电压平衡关系,不具备较强的检测功能。因此,智能无功补偿技术有效弥补了传统补偿技术的缺陷。其利用固定补偿与动态补偿两种方式的有效结合,以及三相共补与分相共补的集合等技术,有效控制负载变化。同时,先进的投切开关、电压限制的技术模式,促使电容投切更加智能,更加高效。
1.2 光互连技术
在电力工程中,该技术主要基于继电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限制探测器功率扇出数,打破实践应电容性负载,以及平面限制;有利于系统实现高集成度,提升系统监控能力。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电子传输与交换技术,利用对程序的结构重新编写,可促使电力系统更加灵活有效。另一方面,有光互连技术的抗磁干扰性较强,因此在利用中需要加大处理器的干涉能力,提升数据通信效率。除此以外,光互连技术还可实现数据采集、控制、计算、人机界面处理等各种功能。以及电网分析和高级应用功能。随着技术的发展,为促使技术使用更加灵活,为技术服务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光互连技术的画面变得更加清晰,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3 智能仿真技术应用
智能仿真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中,主要体现在技术应用的智能化仿真体系建设中,为了将电力工程建设管理中的技术应用控制能力提升,需要按照电力工程建设中的技术应用控制进行自动化技术仿真模型构建,通过仿真模型构建,能够对整个工程系统运行中的电力传输状况进行监督,保障了整个工程建设管理中的技术应用控制整合能力提升,并且在进行电力工程建设传输中,能够借助自动化仿真技术,将整个系统技术控制中的关键性危险点明确,保障了技术应用控制的整合能力提升。
1.4 PLC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应用
将电力工程建设中的技术应用控制建立在PLC技术芯片之上,通过PLC智能芯片控制,对整个电力供应中的电力运行进行监控,编写不同的指令用来操作不同的系统运行工序,当系统运行中出现了对应的系统故障时,芯片就可以直接发出指令,断掉对应的故障线路,防止出现供电危险,以此保障电力工程电力传输供应安全。按照我国当前电力工程建设中对于智能化供电建设管理需求来看,我国电力建设已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改变,以计算机为智能化供电建设要素的电力建设已经实现,将电力运行中的监控信息和计算机技术应用整合,以此进行智能供电建设管理工作开展中的要点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5 现场总线技术
在电力工程中,利用智能自动化装置以及各种仪表控制设备的连接,实现一体化的数字信息网络。将数字通信、控制、智能传感器等技术结合起来,形成集成化电力自动化系统。在电力工程中,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其利用变送器将用电量进行收集,并在主控计算机上进行信号的控制,再根据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最终得出结论,并发送至控制设备中,实现自动化运行。该技术中,主要应用分散电力工程中的控制功能,并将其与计算机相连接,实现对现场的远程控制。在众多实践中可证明,现场总线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可使得前置机与上位机有效配合,并在下方对电力系统进行控制。电力调度技术的发展中,可满足多种数据形式的电力系统,亦可实现各个信息之间的交换与共享,进而促使电力网络结构的发展更加完善。
2 电力信息化系统技术进展
2.1 配网自动化中的信息化技术
配网自动化作为电力系统中输电和配电的重要工作部分,其为配电工作系统提供了良好的监控。然而在我国的各个不同级别的电力企业配网自动化系统中,DCS 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DCS 技术即为分散控制系统,此系统是一种较为新型的计算机信息化的系统,并且分散控制系统主要是在集中控制系统的基础之上而研究演变的一种系统。另一方面,分散控制系统能与计算机系统以及各种网络信息化系统进行整合,高度的实现了分散控制系统中集中管理的功能。并且,DCS 技术所采用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在生产以及工作过程中对数据进行有效的保护和整合,还能够实现数据的共享,一定程度上为电力公司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2.2 变电站信息化技术
在当前的电力市场需求以及我国目前对电力建设的持续发展要求中,电力行业一直在对变电站以及变电所进行自动化信息化的改造和建设。而电子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系统智能化的特点使得变电站实现了自动化以及信息化的发展,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极大的推广使用。运用信息化的计算机技术中的数据通讯接口的相关设置以及信息的储存功能使得变电站以及变电所实现了数据统计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同时还能够利用信息化技术对现场一些较难的数据进行自动分析。通过现代先进的信息化电子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等其他信息技术能够对变电所、变电站的系统例如:继电的保护、测量以及仪表的装置等各项工作进行相应的优化和升级,进而能够高度的实现系统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共享。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论述可知,我国的电力自动化以及信息化系统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另外,配网自动化中的信息化技术、变电站信息化技术、电网调动的信息化使得我国的电力系统信息化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也提高了我国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技术使得我国的电力系统朝着新能源以及分布化方向发展、自动化的电力系统能够实现数据信息图形化展示和相应的控制、电力系统更加智能化和远程化。
参考文献:
[1]雷荣超.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实践应用探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04):55-56+60.
[2]展宗波,赵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下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6(11):177-178.
[3]王珏飞,王全兴,王军凯.电力工程中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05):164-165.
[4]朱泽宇.基于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探析[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5(06):34+37.
[5]宋泽铁.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J].信息化建设,2016,50(07):73-74.
论文作者:葛江波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7
标签:技术论文; 电力论文; 系统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电力工程论文; 我国论文; 电力企业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