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洪管理的节约型园林绿地设计研究论文_周翔宇

基于雨洪管理的节约型园林绿地设计研究论文_周翔宇

恒大地产集团重庆有限公司 重庆市 400000

摘要:在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城市陷入到洪涝灾害和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状况中来,由于传统的雨洪管理模式不能达到雨水的合理利用,这些问题的出现使人们开始考虑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地,利用园林绿地的建设来管理城市雨洪,这样的模式不仅可以防护洪涝灾害而且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功不可没,同时城市的雨水资源也可以得到更好更有效的利用。

关键词:雨洪管理;园林绿地;设计;研究

引言:

随着气候变暖的问题的加深,非理性城市化发展以及过度的城市化问题引发了许多城市水文问题,如水资源消耗量过大等,对城市运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此情势下,城市仅仅借助基础设施开展雨洪管理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进行转化,这就需要挖掘出找到一种更具生态、活力以及社会功能效益、对雨洪资源化利用更为有利的可持续发展途径。之所以开展研究工作,是因为要促使我国雨洪管理手段的传统理念发生改变,要在风景园林领域不断扩大我国雨洪管理方式,以城市园林绿地为发展重心,以做好雨洪管理工作为发展目标,立足于综合公园节约型园林绿地的建设的基础,针对城市用地区域中依托园林绿地设计实施雨水径流渗透、净化、滞留、调蓄利用的一种手段。借此有效地处理好如今雨洪管理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不断提升资源化利用、流量管控的意识,提升雨水径流水质,使我国综合公园节约型园林绿地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1、基于雨洪管理的节约型园林绿地的设计原则

1.1整合性的原则

要想将雨洪管理的诸多方面打造成节约型园林绿化,就必须要从整体的角度融合暴雨洪水管理设计等诸多方面的设计流程,其中涵盖了园林绿地中的休闲设施、艺术作品、活动场地、娱乐设施等。在开展设计工作时,应重点关注:不断改良娱乐设施与休闲设施的功能,增加其实用功能。例如,在造型的设计上可设计出更加有利于排水的形状;在设施的构建上应坚持土方平衡的原则,并符合当地的实际特点;应科学选择园林中的植物种类,尽量选择一些具有控制水流量效果的植物,同时也应尽量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在园林中雕塑作品的设计上可突出雨洪管理的主题,从而衬托出园林的氛围,要求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熟练运用专业的雕塑艺术功底,还应当发挥出充分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将雕塑艺术与雨洪管理技术有效结合;应注重参观路线的设计,尽量保证路线的简单,同时,路线的距离不应太长,这样才有利于园林绿地内径流的控制。

1.2专项设计的原则

基于雨水管理的保护性园林绿地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对雨水径流的特殊设计进行控制,设计者应实现控制方式的可视化,尽量将径流保持在地表传输,这样的设计不仅体现了科学的雨洪管理的观念,同时还能创造出良好的景观效果,比传统的排水工程具有更多的功能和价值。设计师应注意以下2点:在地下管线的设置方面,应改变传统地下管线的布局形式,根据径流量的大小来合理布局管线,在降雨量多时,雨水首先应进入地表的排水设施,当地表的排水设施不能满足排水需求时,再通过地下管线排出;应尽量增加一些具有美化环境功能的地面排水设施来代替地下管线,这样不仅能起到地表径流控制的效果,同时还能增加园林绿地的美感。

1.3坚持以原有自然排水条件为基础的原则

在传统园林绿地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通常直接将排水管线与市政设施相连,这种方法不仅成本高,而且不能充分发挥出场地自身的排水功能,基于雨洪管理的节约型园林绿地设计要求设计者将原有的自然排水条件作为基础来实现场地径流控制的目标,在设计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原有的沼泽、湿地、自然沟渠、洼地等要素,设计者应坚持保护性的设计原则,这些天然的场地对于渗透和拦截雨洪具有很大的作用。此外,在一些人工景观方面,例如农田等,设计者应充分考虑到这些人工景观在滞洪、蓄洪等方面的功能,最终采取适当改造或者保留的措施。

2、雨洪管理的节约型园林绿地设计方法

在城市的园林绿地建设中基于雨洪管理的节约型园林绿地占得比重并不大但与整个园林设计范畴的关系却不容小觑。节约型园林绿地的设计与雨洪管理不可分割,其节约性、经济性和高效性的特点对城市绿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将雨洪管理纳入节约型园林绿地的建设中,在设计初期要根据考察的城市水文特点作出特有的设计,考察当地水文特点要做到运用特有设备收集降雨,从而完成设计前的数据准备,设计园林绿地要考量暴雨来临时园林绿地的防护能力,做好绿地的合理规划。

2.1人造湿地的设计

人造湿地是指人为建设类似沼泽、湿地类似的功能,在节约型园林绿地的设计中,我们要依据科学合理的布置人造湿地,从而增强地表的水体和控制洪水的流量,而且在需要的情况下还能对洪水中的垃圾进行清除,这样以来还可以对环境的环保有这重大的作用。在人造湿地时应该要注意,在土壤的下面要铺垫一层塑料不,这样一来可以稳固植物的根系,二来是可以保护地下的环境不会因此受到污染,最重要的是在人造湿地要有一定的陡坡,这样可以达到顺利排放洪水(水流)的效果,如果没有陡坡水流不能顺畅的排放,这样植物处在水深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植物死亡。

2.2蓄水池留地的设计

在园林绿地的设计中,蓄水池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蓄水池不仅能在洪水(雨水)大的时候起到排涝的作用,还能在旱季的时候将蓄水池里的水用作对园林绿地进行灌溉,这样一来就可以达到有效合理的利用水利资源,而且还避免了雨水的浪费。蓄水池的设计可以在园林中设计成人工湖的样子,这样的设计可以净化园林的空气,另外,蓄水池的设计还可以和园林周边的绿地有效的结合起来,方便对园林植物和周边植物的灌溉。

2.3园林道路的设计

节约型园林绿地的建设在设计时还需考虑路面的铺设问题,因为在公园等休闲类的场所还需满足游人的需求,通过透水路面的设计不仅满足了雨洪管理的需求而且还补充了园林绿化所需的用水需求。同时,透水路面的设计可以根据公园主题来进行铺设,使园林绿地的景观更加美丽,产生更好的观赏效果。

2.4规划植物群落

在节约型园林绿地的设计过程中还应着重考虑园林的植物群落的配置,因为要充分发挥植物的储水功能和净水功能。通过科学的分析完成植物群落的配置,同时还需确定植物的种类,园林绿地一般常使用乔灌草复层植物群落,而且要使用乡土植物,因为乡土植物对当地的气候和土壤适应性较强所以长势很好容易形成景观效果,而且对实现绿地的节水目标容易实现。

2.5多功能调蓄设施

多功能调蓄设施由日本提出并逐渐引入到我国,它是将雨水的径流调蓄功能结合其他社会功能并得以利用,这样可以将城市的土地资源得以高效利用,一般来说,多功能调蓄设施比较适合地势较低且排洪压力较大的区域。

2.6主题公园的设计

城市中具有特定功能和价值的绿地在雨洪管理概念的指导下可以充分考虑专项设施和特有需求作出相应设计调整。例如,在植物园中建设水生植物园,这样既能突出植物园的特色还能突出雨洪管理的概念。

3、结束语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传统城市道路排水的弊端日益显现出来,人们对雨水的思想还始终停留在“排”而不是“蓄”上。城市里的雨水利用率甚至不到10%,大量雨水资源不断流失浪费,如果不采取措施,还将积蓄扩大流失量。而利用基于雨洪管理的节约型园林绿地,采用新的雨洪控制技术、园林科学技术、节能节水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道路排水问题,还能提高园林用水效率,对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弥补修复,缓解园林用水紧张的问题,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韩雪梅,梁凤林.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4,13:78-79.

[2]章祥敏.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J].绿色财会,2015,07:24-26.

[3]张友新.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J].企业研究,2013,08:91-92

论文作者:周翔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9

标签:;  ;  ;  ;  ;  ;  ;  ;  

基于雨洪管理的节约型园林绿地设计研究论文_周翔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