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结构变动在加入WTO后面临的综合性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变动论文,综合性论文,结构论文,我国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80X(2003)06-0012-09
一、工业品进口结构变动的影响
工业结构的升级,从根本上说是由需求结构的升级拉动的。工业品的需求结构是由国内需求结构和国外需求结构(出口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工业品的进出口结构对于需求结构的变动从而工业结构的升级具有重大的影响。
从国内需求结构的变动看,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会引起工业品需求结构(包括消费需求结构和生产需求结构)的升级,同时也导致工业品进口(需求)结构的升级。但是,如果进口品(需求)结构的升级超过了国内需求结构升级的速度,就会减弱国产品需求结构的上升趋势,从而影响对工业生产结构升级的拉动和支撑作用。在我国工业化尤其是工业发展所处的阶段上,工业品需求结构的升级,就是对高技术含量从而高性能、高档次、高质量的产品的需求比重上升;工业生产结构的升级,就是技术密集度高的产业和产品的生产比重上升;二者之间是统一并相互作用的。由于在这个发展阶段上,我国的大多数技术密集型产业(尤其是高技术密集度产业和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还缺乏国际竞争力,其中有些产业还处于幼稚产业阶段,因而这些产业的产品大量进口会冲击国内市场,影响国内同类企业的发展和相应产业的成长,进而影响工业结构升级的进程。当然,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进口增加也会对国内同类产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带动效应,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新的市场需求,促进产业内的竞争,产生技术溢出效应,等等。但这些作用只有在进口量不超过一定比例时才能发生。
加入WTO之前,我国自主地大幅度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使原来受进口壁垒限制较强的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大量增加,所占比重明显上升。在关税和非关税措施减让迅速推进的1993—2001年期间,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比重没有上升(还有所下降),而技术相对密集的化学品及有关产品、机械及运输设备的进口比重却明显上升。这些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进口额由1993年的547.3亿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1391.5亿美元,进口增长速度达到年均12.4%,其占工业制成品进口的比重由61%上升到70.3%,上升了9.2个百分点。这表明, 扩大开放引起了工业品进口结构的较快升级,从而使国产品需求结构的升级及其对工业生产结构升级的拉动和支撑作用受到了一定影响。
加入WTO之后,全方位扩大开放尤其是贸易权开放、 分销权开放和相关服务贸易开放,将进一步导致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进口比重上升,会对国内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和工业结构的升级带来新的影响。本文根据国际上尤其是经合组织(OECD)有关高、中、低技术产业的划分口径,结合我国工业统计和发展的实际情况,将制造业行业分为高技术密集度产业、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中低技术密集度产业和低技术密集度产业等几种类型(见表1)进行结构分析。
表1制造业中按技术密集度划分的产业
资料来源:根据OECD有关标准和我国制造业实际情况划分。
根据李善同等的有关模拟结果(李雪松等,2002), 与不加入WTO的情况相比,加入WTO后(到2010 年)制造业产业的进口几乎都明显增加。高和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进口增加的幅度普遍高于中低技术密集度产业,也高于除了纺织和服装(这两个产业的进口由于“多边纤维协定”的取消而大幅度增加,具有特殊性)之外的大多数低技术密集度产业。从进口变化的构成看,高和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由于加入WTO 而增加的进口额占全部增加进口额的比重达到35.9%,远远高于不包括纺织和服装在内的低和中低技术密集度产业的比重(二者之和只为23.9%)。(注:如果将纺织和服装业的具有特殊性的进口增加额剔除出去,则在因加入WTO而增加的工业品进口额中, 高和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所占的比重达60%左右。)也就是说,加入WTO 后工业品进口结构的升级趋势是明显加强的。这种趋势,将对我国高和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冲击,使我国工业结构升级的进程受到较大的影响。
根据阿杨、雷炯的模拟结果(李雪松等,2002),与不加入WTO 的情况相比,加入WTO后(到2020 年)制造业产业的进口变化有三种模拟方案。对三种模拟方案的结果按我们设定的产业技术密集度分类进行结构分析,制造业进口结构的变动具有以下三种趋势:第一种方案假定按名义高关税来考虑降低关税的影响。在这种假定下,各个制造业产业在加入WTO 条件下都增加了进口,而高和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的进口增幅普遍高于除了纺织业之外的其他中低和低技术密集度产业,前者在整个制造业的进口增额中占有明显较高的比重。第二种方案假定按所有进口商品都部分免税来考虑降低关税的影响。其结果是,各制造业产业的进口增幅与第一方案相比都大大降低,一些产业出现了加入WTO 后进口减少的情况,但高和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的进口增幅普遍较高的趋势没有变化。只有在第三种方案下(假定按用于生产的进口产品才免税来考虑降低关税的影响),不同技术密集度产业的进口变化没有太大差别(汽车和纺织业除外),即加入WTO 后制造业进口结构的升级趋势没有明显加强。如果说第二、三种假定比较接近我国的实际情况,那么,加入WTO后将出现技术密集型产业进口增长相对加快,从而可能对我国工业结构升级带来影响的趋势。
然而,Ianchovichina and Martin(2001)的预测结果显示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他们的分析区间为1995—2005年。由于采用的制造业产业尤其是高和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的数量较少,预测结果不能充分反映制造业进口结构变动的基本趋势。而且,2005年之前,中国还处于加入WTO后的过渡期,一些技术密集型产业尤其是幼稚产业(如汽车等)的市场开放还没有完成,进口的变化还没有完全表现出来;多边纤维协定尚未最终取消,纺织业和服装的进口变化也尚未显示出较大的特殊性。从所选产业在加入WTO条件下的进口结构变化看,高和中技术密集度产业的进口增幅并不大于低技术密集度产业,这个预测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加入WTO后的过渡期没有结束之前(2005年之前),制造业进口结构的升级趋势还不明显,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进口增长虽有所加快,但增幅变化没有超过一般的加工工业,因而对工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不大,或者说影响尚未表现出来。
根据上面的比较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大致的结论:在加入WTO后的过渡期内(2005年之前),工业品进口结构的变化还不明显,对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和工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还没有表现出来; 到2005 —2010年期间,工业品进口结构的升级趋势明显加强,高和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的进口比重大幅度上升,将对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和工业结构的升级产生较大的冲击;而2010—2020年,工业品进口的结构水平存在着继续上升的趋势,可能对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和工业结构升级带来进一步的影响。
二、工业品出口结构变动的影响
工业品出口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品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品出口结构的升级既是工业产出结构升级的主要表现形式,又通过拉动工业品需求结构的升级进一步促进工业生产结构的升级。在我国目前工业发展和结构变动的阶段,工业品出口结构的升级主要表现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和产品的出口比重上升。在加入WTO 前我国大幅度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迅速增长,出口比重持续上升。1993—2001年,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额由199.1亿美元增加到1082.7亿美元, 增长了4.44倍,年平均增长速度达23.6%;在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条件下,技术密集型产品占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比重由26.5%提高到45.2%,上升了18.7个百分点。这表明,工业品出口结构的升级具有较强的趋势,并对工业生产结构的升级起了有力的拉动作用。
加入WTO后, 我国可以利用双边或多边开放的有利条件扩大工业品的出口,但是,在出口壁垒尤其是非关税壁垒降低的情况下,我国的出口增长可能要面对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往的出口增长是在主要的出口国或地区受到配额量的限制,而现在是配额限制取消或降低了,但必须通过与其他出口国或地区的竞争去争夺和扩大市场份额。在国际竞争中,我国竞争力较强的是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处于比较劣势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仍相对较弱,如果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新的多边开放条件下有效地实现出口的大量扩张,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出口增长却受到新的国际竞争环境的制约,那么工业品出口结构的升级趋势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对工业生产结构升级的拉动作用就会相应降低或减弱。下面我们再通过有关的研究资料,来具体分析。
从李善同等的模拟预测结果看, 与不加入WTO 的情况相比, 加入WTO后到2010年,大多数制造业部门的出口都出现下降趋势, 其中高和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的下降幅度最为突出;中低技术密集度产业中除化纤产业外,其他产业的出口增长也普遍下降; 低技术密集度产业中有4个产业的出口增幅上升,但纺织业和服装业的出口增幅高达100.4 %和114.3%。从制造业出口变化的构成看, 高和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的比重为-9.8%,中低技术密集度产业为-2.2%,低技术密集度产业为112%,出口结构的低级化趋势很突出;排除纺织和服装两个由于多边纤维协定取消而出口高度扩张的产业,其余低技术密集度产业的出口比重为-4.9%,与中低技术密集度产业的比重之和为-7.1%,仍大于高和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的出口比重,说明不包括纺织和服装业在内的出口结构水平也是下降的。这种出口结构低级化,尤其是高和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出口水平大幅度下降的趋势,将对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和工业生产结构的升级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但是,阿杨、雷炯的模拟预测结果有很大的差别,在三种不同的假定条件下,所有制造业部门的出口在加入WTO之后(到2020 年)都是明显扩大的,而且,除了汽车制造业,高和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的出口增幅普遍大于服装和纺织业之外的其他低技术密集度产业和中低技术密集度产业。从制造业出口结构的变动看,虽然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出口总增加额中的比重相对较低(尤其是在第二、三种方案,所占比重均在30%以下),但如果考虑服装和纺织业出口扩张的特殊性,则出口结构水平并没有下降。这里与上一种模拟结果出现重大差别的原因,也许在于2010—2020年期间制造业的出口及其结构变动发生根本性变化,也许是由于预测方法、假定条件或数据使用方面的问题。不过,在各个产业的出口增长率明显上升的条件下,只要出口结构水平不出现下降趋势,尤其是高和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的出口能够进一步扩大,就有利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不会影响工业结构升级的基本进程。
Ianchovichina and Martin的预测结果也有很大的不同。1995—2005年期间,加入WTO使所列的制造业部门的出口增长都有所上升, 但增幅较大的反而是高和中技术密集度产业,其中汽车制造业的出口增幅高达18.75倍,年均增长速度提高了34.8 %(这与前两种预测结果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而低技术密集度产业中,只有服装业的出口增长大幅度加快(纺织业的出口增长没有特别的变化)。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加入WTO后的过渡期内出口结构变化的不同趋势和特点, 即与过渡期之后的出口结构变化可能存在着重大的差别。因此,根据这种预测结果,在加入WTO后的过渡期内, 工业品出口结构的变化仍有利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和工业生产结构的升级。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概括:在加入WTO 后到过渡期结束前,工业品出口结构升级的趋势还没有发生明显改变,出口结构仍有利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和工业结构的升级;但到2005—2010年,由于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发挥,特别是多边纤维协定取消导致以纺织品和服装为中心的出口格局变化,工业品出口结构将出现明显的低级化趋势,高和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的出口相对减少和出口比重大幅下降,将对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和工业结构升级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而2010—2020年,制造业部门的出口增长可能又出现普遍加快的趋势,出口结构将恢复升级的进程,高和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的出口将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增长速度,从而将对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和工业结构升级产生新的带动作用。
三、工业品进出口结构变动的总体影响
工业品进出口结构是指工业品进口结构与出口结构的关系,包括各个产业进出口差额(净出口)的构成、进口比重与出口比重的差别,以及进口与出口增长速度的对比关系。进出口结构的变动从进口和出口的综合上进一步反映了对外贸易对工业结构升级的总体影响。因为不论是出口还是进口的影响,都是从增加或减少国产品需求方面对工业结构变动起作用的,而进出口的对比关系则从净需求方面表现出最终的或直接的影响。
从20世纪90年代至加入WTO前工业品进出口结构的变动看, 工业制成品的净出口迅速增加,2000年达453.8亿美元,2001年也为419.6亿美元,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净出口却一直是较大的负数,2000年和2001年的贸易逆差分别达-274.4亿美元和-308.8亿美元;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与进口比重之差由1990年的-7.1%上升为2001年的8.9%,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与进口比重之差一直有较大的落差,2001年仍为-25.1%。不过,从进出口比重的对比看,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重逆差基本上是不断缩小的,2001年与1990年相比降低了16.2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工业品进出口结构虽然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但结构升级的趋势是明显的。当然,同样是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对外贸易,进口的可能主要是高和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的产品,或这些产业中技术密集度高的产品,而出口的可能更多的是中低技术密集度产业的产品,甚至是这些产业中的低技术密集度产品,两者之间不完全可比。然而尽管如此,工业品进出口结构上升的总体趋势,以及对工业生产结构的作用向有利方面转变的基本趋势,仍然是可以肯定的。
加入WTO后,工业品进出口结构将出现什么样的变动趋势? 根据前面的几种模拟预测数据和以产业技术密集度分类的结构分析框架,我们可以做进一步的分析。
第一种情况:到2010年期间,加入WTO 将使大多数制造业部门出现外贸逆差,而高和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的贸易逆差明显大于其他产业,逆差增加额达2426亿元,其中汽车工业的外贸逆差最大,为845亿元; 中低技术密集度产业也将增加626亿元的外贸逆差; 只有在低技术密集度产业中,纺织业和服装的净出口分别高达1416亿元和3466亿元,抵消了其他产业的外贸逆差,使这类产业的净出口额增加了3921亿元。从净出口变化的构成看,高和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的比重是-279.2%,其中汽车工业的比重是-97.2%;中低技术密集度产业的比重为-72%;而低技术密集度产业的比重为451.2%, 主要是纺织业和服装的净出口比重起了拉动作用。这种情况表明,加入WTO后工业品进出口结构的水平是大幅度下降的(净出口的增长主要依靠纺织业和服装业的拉动),因而将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和工业生产结构的升级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第二种情况:到2020年,在三种方案中,加入WTO 使大多数制造业部门都增加了净出口。在方案一中,低技术密集度产业的净出口增加了809.6亿美元,占全部净出口增加额的78.6%, 其中服装业的净出口高度扩张,增加额达到1398.6亿美元;而高和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的净出口只增加119.3亿美元,比重只有11.6%, 其中汽车工业的净出口减少647.2亿美元;中低技术密集度产业的净出口增加额和比重也只有100.6亿美元和9.8%。在方案二和方案三中, 高和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的净出口较大幅度增加,分别达到259.6亿美元和295.9亿美元,在净出口总增加额中的比重分别为21.7%和23.8%,但汽车工业仍然有较大的外贸逆差;中低技术密集度产业的净出口变化较小,所占比重分别只有3%和5.4%;而低技术密集度产业的净出口增加额还是最大,比重仍高达75.3%和70.7%,其中服装业的净出口依然起着根本性的拉动作用。三种方案反映加入WTO都使外贸结构水平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但由于高和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的净出口仍较大幅度增加,因此仍有利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对工业生产结构升级的影响相对较小。
第三种情况:在1995—2005年期间,加入WTO 引起的制造业对外贸易变化中,多数高和中技术密集度产业的出口增长上升率高于进口增长上升率,尤其是汽车工业的差别较大(年均变化率相差达14.2%);而低技术密集度产业则大多数出口增长上升率低于进口增长上升率,其中饮料和烟草进出口的年均变化率差别高达-51.2%。因此,工业品进出口结构的升级趋势是明显的。这将有利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和工业生产结构的升级。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从加入WTO到2005年, 工业品进出口在进一步扩大中将保持结构升级的趋势,继续对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和工业结构升级起拉动作用;但2005—2010年,加入WTO 将使大多数制造业部门的进出口出现逆差,高和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的外贸逆差更为突出,所占比重很大,将对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和工业结构升级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2010—2020年,整个制造业和多数部门的净出口又大幅度增加,高和中技术密集度产业的净出口增加额和所占比重虽相对较小,但仍将进一步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发挥拉动作用,在整个工业品进出口水平大幅度提高的条件下,进出口结构水平的下降趋势对工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相对较小。
四、工业领域外商投资结构变动的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包括港澳台投资)对我国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结构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一直集中于制造业部门,使外资企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迅速上升;二是外商对制造业投资的产业分布不平衡,使外资企业在不同产业中的比重及影响存在着较大差别。
外资企业在我国制造业中的比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幅度上升。1995年,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外资企业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9.4%,而到2001年,在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外资企业的比重上升为29.2%。如果不考虑工业统计口径变化的影响,外资企业在我国制造业中的产出比重提高了约10个百分点;按同口径比较,外资企业的比重在1998—2001年的3年间就提高了4.6个百分点。从这个趋势看,外资企业对我国制造业产出的影响在迅速增大。
从外资企业在制造业中的产业分布看,外资企业在高和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中的产出比重明显大于低和中低技术密集度产业,近几年外资企业的比重上升速度也是前一类产业明显快于后一类产业。2001年,外资企业在高技术密集度产业中的增加值比重高达55.8%,在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为33.5%,而在中低技术密集度产业和低技术密集度产业分别只有23.9%和23.3%。从产出构成变动看,高和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的比重是上升的,2001年与1998年相比分别上升4.2和2.6个百分点,而低和中低技术密集度产业的比重是下降的,同期分别下降4.1和2.3个百分点。这表明,外资企业中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明显较快,产业结构升级的趋势是较强的。随着外资企业比重的上升,这种趋势将对我国制造业结构的升级产生越来越大的带动作用。
加入WTO后,我国将全面遵守《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协定》(TRIMs协定),取消对外资企业的外汇平衡要求、贸易平衡要求、出口实绩要求、当地含量要求和技术转让要求,工业领域将进一步扩大对外资开放,外商对我国工业部门的直接投资将继续较快增长。在2005年前的过渡期期间,工业尤其是制造业领域中,对外资开放的推进速度明显快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降低的速度,这将使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相对加快。预计至少在2010年之前,外资企业的产出增长将继续快于内资企业的增长,外资企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和影响将进一步上升。
同时,制造业中外商直接投资(包括港澳台投资)的结构将进一步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倾斜。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取消外商投资的技术转让要求和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将促进外商增加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二是我国制造业部门的市场饱和趋势日益突出,大多数一般性产业和产品的生产能力增长超过市场需求增长,只有技术密集型产业和产品的市场规模随着社会消费结构和生产结构的升级而不断扩张,需求的较快增长对供给增长起了较强的拉动作用,这将导致以市场取向为主要目的的外资企业越来越将投资重点集中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和产品;三是随着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外资企业之间竞争程度的上升,跨国公司将会加大对这些产业的投资力度;四是加入WTO 后的全方位扩大开放,将使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为主的外商投资增长明显快于国内港澳台商投资的增长,而前者的投资更多地集中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截至2001年,制造业中外资企业在高和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的资本(实收资本)构成主要以外商资本为主(分别占55.3%和50.2%),港澳台资本的比重相对较低(分别只有20.5%和19.5%),而低和中低技术密集度产业的资本构成则外商资本与港澳台资本的比重差别不大(前一类产业的比重只差1.2个百分点,后一类产业的比重相同)(见表2)。因此,外商投资的较快增长势必加快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增长,加快我国制造业结构升级的进程。
表2 2001年制造业中外资企业的资本结构单位:%
资料来源:根据《工业统计年报》(2001)有关资料计算。
五、经济体制环境和资源配置格局变化的影响
加入WTO后经济体制改革的加快, 将促进资源自由流动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入WTO使我国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 将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加快。中央政府必须履行加入WTO 谈判中的有关承诺,同时有责任使地方政府的相应行为与中央政府保持一致,因此政府体制必须也必然要在这种外部压力下和转轨过程中加快改革步伐。政府体制改革包括政府机构的调整和政府职能的转换,即改变不适应WTO 规则的法律、政策和机构设置,减少和取消对经济活动的不适当干预,增强相应的服务功能。其中一个重要的改革内容,就是迅速减少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各种审批制,增加企业经济活动的自主权和自由度。政府体制改革的直接结果,是减少和消除各种影响经济运行内在联系的因素,提高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和速度,其客观效应是促进资源自由、合理流动,从而将有利于加快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加入WTO 后国有企业的扩大开放将推动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有利于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加入WTO后, 国有企业要按照商业规则进行购买和销售,要直接面对国外企业的竞争,政府不能对国有企业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中央预算提供给国有亏损企业的补贴要相应取消,同时,政府采购也不能违背公开、公平、公正、有效及符合公共利益的原则而向国有企业倾斜。国有企业扩大对外开放的形势,使大多数国有工业企业要进入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运行轨道,面临一场相当严峻的挑战。将促使有关方面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制度性变革,从而使国有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实现自身的经营和发展。这个过程将带动国有工业企业的产业转轨和技术改造,减少国有经济对产业内分工、专业化和配套生产的影响,加强产业之间的关联效应,提高资源的流动性和配置效率,因而有利于相应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
全方位开放带动我国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将促进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加入WTO后的全方位对外开放, 将带动对内开放的大步推进,民营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将获得新的条件和机遇,加上国有工业布局的战略性调整给非国有工业创造了新的产业环境,因此企业所有制结构将进一步调整变化,非国有企业尤其是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比重将继续以至较大幅度上升。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和民营经济的发展会加强市场竞争的程度,提高市场机制的调节效率,因而有利于资源配置的优化,并将促进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加入WTO后,企业购并、重组和联合的趋势, 将推动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在加入WTO后的过渡期期间,我国将出现企业购并、 重组和联合的浪潮。其原因在于:一是跨国公司将扩大对我国的购并投资,尤其是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购并国有企业;二是为了提高我国企业的经济规模和国际竞争力,国家“十五”规划明确提出了推进企业购并、重组和联合的政策;三是随着工业产品市场饱和日益突出,工业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有实力的企业为了实现规模扩张,提高市场竞争力,纷纷走上购并、重组和联合之路;四是区域之间的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的严重影响,使一些发展较快的企业不得不通过购并、重组和联合异地企业的方式来占领和扩大市场。这种购并、重组和联合的浪潮,客观上将带动资源的产业流动、区域流动和所有制流动,将推动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大企业(集团)对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的带动作用。
六、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对加入WTO 对我国工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加入WTO所引起的工业品进出口变化、 外商直接投资变化以及经济体制环境和资源配置格局的变化,总体上说将促进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和工业结构的升级,但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影响趋势和特点。在加入WTO后的过渡期期间, 工业品进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继续对我国工业结构升级发挥促进作用;2005—2010年期间,工业品进出口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但外商直接投资进一步发挥促进作用;到2010—2020年期间,工业品进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工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应将进一步表现出来;而在这个过程中,经济体制环境和资源配置格局变化对工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将不断增强。因此,加入WTO 对我国工业结构变动的综合性影响,在第一个阶段将继续保持积极态势;进入第二个阶段将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正负面影响很可能相互抵消);到了第三个阶段将出现明显有利的趋势。
为了加强加入WTO 对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和工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应,减弱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需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工业品进出口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加入WTO 后,工业品进出口结构的变化可能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扩张而不利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而外商直接投资对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和工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将日益突出地表现出来,因此,要利用外商投资与产品进口的一定替代关系,通过更多地引进跨国公司的高技术投资,促进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及出口的扩大,抵消或减弱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增加对国内相应产业的影响,推进工业结构升级的进程。二是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的关系。外资企业的发展虽然会带动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并提高这些产业的技术水平,但外资企业尤其是其中的外商独资企业毕竟是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企业,其迅速发展也会对我国尚属幼稚产业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的内资企业带来冲击和影响,以至可能将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本土企业扼杀在摇篮之中。为了减弱这种不利的冲击和影响,还要重视通过有效的政策措施,扶植和促进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的内资企业的发展,使内资企业逐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尽快增强国际竞争力。三是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关系。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目前内资企业中的大型骨干企业大多数是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这些企业具有较大的规模和较强的实力,是加入WTO 后与国外跨国公司及其在华投资企业抗衡的主要力量。但随着国有企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很多体制问题尚未解决的国有大型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正面临严峻挑战,而很多迅速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正在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他们有可能逐步接替大型国有企业而成为与国外跨国公司抗衡的重要生力军。为了尽快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中民族企业或本土企业的发展水平,需要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加大对民营企业的开放力度和扶持力度,促进民营企业加快提高经济规模和核心竞争力。
标签:技术密集型产业论文; 净出口论文; 工业品论文; 工业生产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wto论文; 拉动增长论文; 产品方案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