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泓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众所周知,内部控制对于企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必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力度,借以保证企业综合发展水平和管理工作实施效果有所提升。但是我国各个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工作时还会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造成企业内部控制水平低下,难以满足企业综合发展需求。本文将对信息技术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优化改善措施,使得信息技术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作用效果得以彰显。
关键词:信息技术;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措施
引言
现阶段,信息技术在我国各个行业取得广泛的应用。其根本原因在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改善我国各行业传统经营模式,对于提升社会综合发展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但是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或多或少会对企业内部控制产生的一些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大大提升。基于此,就应针对信息技术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制定相应解决措施,确保信息技术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工作顺利开展。
1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问题
1.1交易授权牵制效果低下
一般来说,企业在进行交易授权工作时也需要相应组织机构对这一工作项目实施有效控制,在保证企业交易授权顺利开展的同时,减少企业发展麻烦。但是企业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开展交易授权工作,会导致相应工作整体安全性下降,仅仅通过多媒体网站传达的各项资料信息开展交易授权工作,影响企业对交易授权工作的保障力度,继而导致企业交易授权工作漏洞百出。如果不能对这种现象实施优化改善处理,长此以往必然导致企业内部控制水平低下,对于企业综合发展水平也有很大影响。
1.2信息技术规章制度不够完善
在对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大量档案信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工作顺利开展,更好的实现企业稳步发展的目标。但是在电子信息技术条件下,各项信息分析往往是通过计算机进行。如果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分析过程中出现问题,相关人员不能在短时间内找出电子信息处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不仅影响电子信息可视化效果,还会导致企业内部控制水平低下,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3内部控制环境不合理
与传统企业内部控制模式相比,信息技术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往往通过数据和程序集成开展。一旦企业内部控制出现问题,则会导致企业中重要信息资料暴露在外,继而导致企业发展风险增加。不仅如此,在电子信息技术条件下开展内部控制工作设计的资料信息也比较多,这就会导致企业资料整理难度加剧,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效果。
1.4内部控制人员对信息技术不够了解
为保证信息技术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工作顺利开展,必须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人员对信息技术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同时要求相关人员灵活的应用信息技术开展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但是受企业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影响,相关人员对于信息技术不够了解,不能依靠信息技术开展企业内部控制工作。造成企业内部控制与其企业综合发展要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继而影响信息技术在企业内部控制中作用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信息技术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改善措施
2.1保证企业各项信息质量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开展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必须保证企业内部控制中各项信息质量,同时按照企业发展需求创建合理的信息系统,更好的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对于信息技术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来说,应通过信息系统对内部控制问题实施有效分析,并按照分析结果制定合理的优化改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企业各项信息质量的同时,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确保企业向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在对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时,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设备构建相应程序,并在相应程序支持下对企业内部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实施优化处理。对于较为复杂的内部控制问题来说,应在与企业内部控制人员相互沟通的条件下改善企业内部控制中出现的问题。提升信息技术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效果,使得信息技术在企业内部控制中有更为广泛的应用。
2.2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定相关制度
对于信息技术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来说,其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时缺乏相应制度,对于企业综合发展也有很大的阻碍作用。为此,企业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开展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之前,应结合信息技术作用效果和企业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相关制度,并利用相关制度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实施有效管理,减少信息技术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出现问题的可能。与此同时,还应利用互联网优势对企业内部控制中涉及的交易凭证实施有效监督。强化企业管理部门对内部控制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在提升企业内部控制作用效果的同时,使得企业中信息技术的作用效果得以彰显。
2.3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实施内部控制工作存在质量低下和内部控制不合理的问题,不仅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效果,还会导致企业综合发展紊乱,造成企业发展停滞不前,不利于我国社会发展水平提升。基于此,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开展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应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和其他方面因素创设合理的内部控制环境,优化改善企业原有内部控制环境中不合理的地方。在提升内部控制对信息技术适应力度的同时,使得企业内部控制更加顺利的开展。除此之外,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还可以改善企业内部控制原有组织结构,或者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等信息渠道向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人员传授一系列理论知识。在扩展相关人员知识层面的同时,提升员工查询企业发展资料的便利性,借以为推进企业内部控制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2.4对企业员工实施综合素质培养
出于多方面考虑,信息技术在企业内部控制中作用效果低下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企业员工综合素质不达标上。为此就需要对企业员工组织相应培训,向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人员以及其他员工传授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借以实现企业员工综合素质提升的目标。加上网络系统本身具有共享性特点,因此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还应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性,避免网络病毒和木马对企业各项电子信息产生影响。在保证各项电子信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同时,将企业内部控制出现问题的几率降到最低,落实企业内部控制作用效果提升目标,凸显相应企业综合发展价值。
结语
综上所述,了解到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开展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不仅影响企业发展过程中各项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还会加大企业内部控制出现问题的可能,阻碍企业稳步发展。基于此,就应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信息技术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并制定针对性解决措施。在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效果的同时,彰显信息技术实质内涵。
参考文献
[1]钱元慧.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路径探究[J].财会学习,2017(22):252.
[2]张海燕.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J].中外企业家,2017(26):142+144.
[3]左蕾蕾.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浅探[J].财经界(学术版),2017(17):51-52.
[4]邓刚.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2014(12):65-66.
论文作者:唐碧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内部控制论文; 企业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条件下论文; 工作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效果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