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制——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传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人民论文,大学教授论文,公共财政论文,体制论文,王传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中央对建立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何深入认识和理解公共财政体制已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记者近日就此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传纶。
王传纶提出,建立和健全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是根据我国国情、完成改革和发展两大任务,探索解决财政工作现实问题的实践过程。兼顾效率与公共、政府与市场配合,是建立和健全公共财政框架的原则。
他说,当前,我们面临改革和发展的两大任务。无论改革还是发展,既不能排斥市场,也不能排斥政府。如何使二者“配合”好,是一切经济工作的核心问题。正确地理解公共财政,建立和健全我国公共财政体制,也不能离开这个核心问题。
市场机制是有效率的,但也有“失灵”之处;补救市场机制的缺陷,政府就起到了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提高经济效率的作用。国民经济现实生活中市场与政府如何“配合”,不同国家并没有一定的模式。但选择取舍的标准归结起来不外乎两方面:一个是效率,另一个是公平。很多国家的经验是:效率和公平不可或缺;没有效率,就没有经济增长和发展;但欠缺了公平,经济不能持续地发展,也就谈不上效率。因此,兼顾效率与公平、政府与市场配合,这是建立和健全公共财政框架的原则。
王传纶分析,一方面,公共财政应当增进社会公平,财政支出中对弱势群体的扶持,税制中对收入和财产实施累进课征,财政对社会保障事业的支持等等,就是明显的例子。另一方面,公共财政又能起到促进经济效率的作用。提高经济效率是要求资源配置的优化,并非局部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更不是某些人利益的最大化。提高经济效率是一个过程,其前景是国民经济的迅速和持续的发展,从这样的战略角度看,公共财政对促进经济效率是大有可为的。对此王传纶举了几个例子:
比如,经济要持续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和资源。为此,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并经过较长一段时期方能见效。但见效之后,就会福泽于很多人和很多代。这种投资能促进经济效率,但完全依靠市场来做是相当困难的。由于风险高,筹资成本高,投资者也就会裹足不前。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必定要干预,公共财政也必然包含了这种投资支出。进一步看,当这种支出成为公共财政支出之后,也并非投资都由政府包下来而且由政府直接管理。现实表明,当政府干预到一定阶段,就有可能利用社会资源,而且在组织形式上也必须吸纳市场经营管理的特点。在这类公共财政活动中,政府与市场的“配合”,仍然是可能也是必要的。
再如,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在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上有足够的投入。科教事业和各种基础设施就是明显的例子。这类投资不能全部由政府负责,政府也无需这样做。但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表明,没有政府的参与是会造成低效率的。政府在这些事业上可以起先导作用,获得“四两拨千斤的”效应,从而提高了而不是降低了经济效率。
又如,科技推动生产力发展,从而导致经济结构的变迁,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其中政府的作厨是客观的、必要的。以经济结构的调整来说,大到产业结构,小到行业、企业的结构,更小到企业中产品的结构、生产经营流程的结构以至于企业的治理结构,都不能没有政府的作用,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机制无形之手的配合至关重要。
王传纶最后强调,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和健全,应该注意三点:一是公共财政体制并非从某个理论模型中推导得出,而是财政实践的结果。二是公共财政体制应不断健全、充实和变革,在发展中愈益完善。三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公共财政应兼顾效率和公平,目标是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