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提高引进版图书的编校质量
马 华
(航空工业出版社,北京 100028)
摘 要: 引进版图书在我国的出版品种逐年增长,影响逐日加深,因此,对引进版图书的编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编校实务角度探讨如何提高引进版图书质量,重点阐述了稿件编校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 引进版图书;编校质量;体例校对
一、引言
图书是科学文化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为推进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发挥着重要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出版合作逐年增长,尤其是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出版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国际合作出版越来越频繁,版权图书的引进已经成为出版业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引进版图书是指经原版图书出版方许可后,以版权交易的形式,用版权引进方的语言翻译并出版该图书。随着从境外引进的图书种类越来越多,读者对图书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将根据个人的工作经验,重点阐述如何提高引进版图书的编校质量。
二、重视译稿质量的提高
图书翻译人员的业务素质是保障图书出版工作顺利进行,有效提升图书出版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一名优秀的译者往往是图书出版工作的催化剂,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译者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直接决定了图书的成败。目前,译稿质量普遍较差,主要原因:①翻译稿酬标准低,翻译人才流失严重,尤其是特定专业领域的人才更是极为匮乏。②译者由于主观或者其他因素,责任心较差,对其负责的翻译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以致在翻译过程中出现错译、漏译等各种失误。更为严重的是,为了完成交稿任务,采用机器翻译代替人工翻译。③译稿质量控制流程不完善且把控不严。
因此,书稿正式翻译前,试译环节不可忽略。尽量选择除语法结构相对较复杂、信息量较多,长度适中的章节,以检验译者的水平,建议同时选择2~3名译者,视译文质量的高低决定最终的译者。
DCFR第二编第六章规定了多项关于代理的规则,却未规范代理人与被代理人之间的内部关系。II.-6:101宣称:本章所含规定仅适用于代理行为在被代理人与第三方缔约人之间、以及在第三方缔约人与代理人之间创设的外部关系。这一态度与《国际商事合同通则》2.2.1第2款相同。在关于代理制度之一般的II.-6:105和II.-6:107中,统一规定直接代理和间接代理则是一项意义非凡的新事物。说到底,这两个条文都受到了《日内瓦公约》第12条和第13条第1款的影响。
在对译文进行编辑加工前,建议先按照对译者的要求对译文进行审读及核查。重点核查是否有漏译、错译;涉及多人合译的,重点审查译文风格是否一致,上下文过渡部分是否流畅。出现较多纰漏,应退改译稿。
木材,源自大地,浸润生命气息,彰显源源不断的力量,抒发无限诗意。这种根植于土地的材质,贯通物质与精神的内在属性,密布着纤细敏感的细胞,以特有的姿态,“解读”着兼具静寂与沸腾的审美意味,抒写着兼具温润与张力的材料语言,是固化苍茫天地、日月精华的物质,也生生不息地提炼出一种博大的原始动力。
三、编校环节的质量把控
(一)编校人员的选择
可以看出,二者在空间分布上是有一定相似性的,但考虑到:(1)反射层深度不等于20 cm且各处深度不一,相差较多,因而20 cm深度平均土壤含水量与反射层深度之上的平均含水量并不相等;(2)用于插值分析的TDR
此外,专业性较强的引进版图书,可以考虑聘请外审专家审读来把控稿件质量。
(二)编校工作的重点内容
(5)缩略语。由于语言习惯不同,中国读者对于外文中出现的像公司、机构、委员会等名称的缩略语会很陌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有必要在缩略语后面加注缩略语的全称,以方便读者阅读。缩略语的全称只在该缩略语首次出现时加注。
但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大家发现老邓的嘴里得不到半点消息,而且他的出现比小偷更令营业部损失惨重,他每次不是要走几斤腊肉,几斤盐巴,就是一瓶江津白酒,而且日复一日,没半点消停的意思。刚开始他还到仓库里转悠转悠,向甲洛洛询问一些仓库货物的存储情况,后来把这道手续也减免了,干脆径自去找丁主任,拿完东西就走人。
审稿中,既要重点核查是否有漏译、错译;涉及多人合译的,还要审查译文风格是否一致,上下文过渡部分是否流畅,对表意不明或不符合中文表述习惯的译文进行修饰。出现较多纰漏,应退改译稿。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在审核译文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时刻对文中的敏感内容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近些年,西方一些具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的主流媒体和某些政治势力对我国恶意攻击,不断抛出“中国崩溃论”等妖魔化中国的标志性话语,因此,编辑人员对于像这些抹黑中国历史、中国执政党、激化民族矛盾的内容应当坚决抵制和删除。如果删除上述类似内容对文章体系有影响,应当退回译者或者与译者沟通后进行修改。
2.体例、格式的编校重点
(6)插图/表。编辑人员应当对译文原著的图表进行格式、文字的修改,解释说明也应当译成中文,从而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其中,照片或者截取的图片中的外文可以不做修改、翻译,但是应当加旁注说明。
三是在三塬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示范推广了日光温室智能化控制系统,可远程监控温室大棚内的土壤温湿度、空气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度等生产环境数据,远程视频监控生产过程,远程控制卷帘、灯光、滴灌、放风口等终端设施,有效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品质和效益。据估算,该项技术可为每座棚年节省劳动成本1 500多元,节水40%以上,节肥30%以上。
(3)标点符号。对于标点符号的用法,国内外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是也有若干差别。例如,英文的顿号、书名号和省略号就与中文的不同,英文的顿号相当于中文的逗号,英文中没有书名号,一般将书名、节目名、文章名等添加下划线或者使用斜体标注等。此外,编辑人员还应注意如何正确地使用全角和半角。
(2)专业名词术语。在编校人员对译文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在保障文字语句是否通畅,文内体系是否合理的同时,应当更加注重专门术语是否符合规范、标准是否统一等细节性问题。专业名词术语是保证译文、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给予重视。译者对于译文中出现的专业术语的翻译,应当采用国内通用的译文。编辑人员在对译文校对过程中要保证一本书或者一套书使用同一术语。如果在校稿的过程中发现同一术语存在不同内容的解释,编辑应当对原文进行校对检查或者与译者进行沟通。这项工作也较为烦琐,建议在译稿前期阶段,由译者制作专业术语表,供编校人员对照参考。
为中国近代翻译建立理论基础的,首推清末马建忠。他提出了“善译”的翻译标准。他认为,拿到一本外文书,反复阅读揣摩,明确其意旨;再模仿原作者的神情、语气;然后“心悟神解”,振作精神,下笔译书成文;翻译之后的文字与原著无丝毫的出入,这样才能使读者读之受益,跟观原文无异,如此可以称之为“善译”。因此,编校人员应先按照对译者的要求对译文进行审读及核查,以及对译文进行加工润色。
(4)国内外单位。如果在译文中出现英/美制单位,编辑人员应当参照《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计量单位表”等工具书统一转换成国际标准单位。
对于图书的出版质量,编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是图书编辑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出版单位要把对编辑人员的业务培训作为更为紧要的工作来抓。引进版图书的编辑工作不仅要求有丰富的编辑工作经验,还要求有一定的外语基础。因此,为保证引进版图书的质量,应选择合适的编辑人员。对于引进版图书的编辑,主要是两方面:一是要加强编辑人员的自觉意识,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二是要通过专项业务培训,不断丰富编辑人员的知识储备量,提升编辑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密度,加强编校人员的版权意识。
1.编辑要对译稿进行全篇审读
(1)专有名词。像国外的人名和地名的翻译一般都是音译,如果不使用统一的标准,文章就会显得杂乱无序。目前,在翻译过程中使用的译名工具书主要是来自商务印书馆,比如《英语姓名译名手册》《外国地名译名手册》等,这些工具书对在翻译引进版图书时起到了参考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在长期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人名和地名可以直接引用;对于在译文中重复出现的人名和地名,为了文字简练,避免烦琐,翻译人员应当凭借计算机等办公软件在该人名首次出现时备注原文,再次出现时直接标注中文即可。
(7)注释。注释是对文章的有关内容进行解释或者补充性说明。注释可以由译者加注,也可以由原版著作权人加注。当今的做法是加脚注和书末注。注释的格式也各有不同,如果是专著,注释内容的顺序为作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和起止页码;如果是期刊,则为作者、提名、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如果是英文的刊名或者书名则用斜体,格式统一无需翻译成中文。
3.加强版权意识
Dentsply Sirona公司在2003年就成功应用了PC和Ethercat端的Beckhoff控制技术。对此Daniel Roy说到:“首要任务是找到一种系统,可以无缝实现轴的控制且不使用另外的集成硬件,对第三方零件开放。我们当时只使用了PC端Beckhoff控制系统,这种具有SPS和NC功能的多合一自动化。带来的是高效化的Beckhoff IPC。故搭载4核处理器Intel Core i7硬件平台的总机PC C6920足够控制IM4P磨床——全部的4个机器模块,包括SPS功能下的工件处理以及集成的安全功效。”
对于引进版图书,一定要注意版权纠纷。为了避免造成版权上的纠纷等不良后果,编辑在加工图书时应当根据原著认真比对比参考文献,从而保证参考文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此外,编辑人员还应当对译文中的图片和插图进行标注并发表声明。
在编辑加工完成后,还应对照合同核对封面、扉页、书脊、版权页等相应位置是否标注作者信息,版权页是否标注版权登记号及版权声明。
(三)重视引进版图书的出版管理
图书三审制是编辑工作流程中的基本制度,是编辑工作系统中最重要的环节,对提高引进版图书的出版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对于当下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图书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出版社坚持对图书特别是引进版图书的三审制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利于对书稿质量严格把关,对于提高编辑的业务能力和保证书稿质量关系重大。
四、结语
质量是图书的生命,更是编辑的使命与责任,要有效地提高图书质量特别是引进版图书的质量,就必须提高编辑的综合素质,为出版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在新的形势下,图书编辑处于出版行业的最前沿,必须主动适应当前的环境,过政治关,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素质,努力培养业务素质,出版既忠实于原著又符合中国读者阅读习惯的优质图书。
参考文献:
[1]郭力伟.如何提高引进版图书的编校质量[J].新媒体研究,2017,3(01):92-93.
[2]邵箭.编著译校手册[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5.
[3]李爽.如何提高引进版图书编校质量[J].传播力研究,2018(05).
[4]刘丽.图书编校质量问题分析与对策[J].新闻传播,2018(20).
[5]丁桂焱.图书编校质量提升策略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8(16).
[6]夏悦.图书编校质量检查的流程及要点[J].出版参考,2017(12).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079(2019)14-0126-02
作者简介: 马华,女,汉族,山西孝义人,编辑。研究方向:图书出版、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