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高技能资本的形成机制与投资收益_投资收益论文

企业高技能资本的形成机制与投资收益_投资收益论文

企业高技能资本的生成机理与投资收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机理论文,投资收益论文,高技能论文,资本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20世纪60年代舒尔茨使用人力资本概念分析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原因,并用收益率测算人力资本投资对美国1929-1957年间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例高达33%之后,人力资本的边际递增生产力,即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制造中心”入华的背景下,加强技能型人才的开发,特别是高技能人力资本的价值收益与生成研究,以满足我国企业对高技能人才不断扩大的需求就成为构筑企业竞争优势的紧要课题。

一、企业高技能资本的界定

企业高技能资本是企业高技能人力资本的简称,是与一般技能资本相对应的概念。企业高技能资本作为企业技能型人力资本的高层次部分,是以高技能为研究对象的人力资本;是作为一种企业生产要素而存在于员工体内的拥有“较高”专业知识、经验、技术和能力的总和;是一种能为其投资者现在和未来带来“较为可观”收入的人力资本。

企业高技能资本属于企业技能资本范畴,具有一般技能资本的基本属性:特定人身的依附性,这是技能资本的根本的首要属性;能力水平的层次性;能力形成的累积性;资本产权的私有性;生命存在的周期性;价值实现的流动性;使用过程的创新性。同时,企业高技能资本还具有自身的价值特征:岗位技术的深度结合性;关键技能的难模仿隐性;高专用性下的利益高攸关性。

二、企业高技能资本的生成机理

(一)企业高技能资本生成的影响因素

企业高技能资本的形成源泉来自于人力资本所有者个体和外部。从其个体来讲,高技能资本是在一般技能资本存量达到一定高度的前提下产生的。当一般技能资本达到一定存量后,具备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个体就会脱颖而出,进而成为高技能人力资本。从其外部来看,一般技能资本通过所在的工作团队、企业组织和社会关系网络会获取新知识、新技术,进而成为高技能资本。具体地说,高技能资本生成还受企业组织中人力资本载体的素质和水平、企业组织与外部网络联系的紧密性、技能人才的价值观与自我激励力、企业或组织中激励机制等因素的影响。

(二)企业高技能资本生成的基础:劳动力技能的形成

技能是基于劳动者主观意愿应对特定任务所需的知识、技术和能力的总和。其形成是以社会分工和个体分工为前提,其形成过程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与市场需求高度相关,外部环境对其影响很大。社会分工使劳动力能从事各种不同的职业,导致对技能的不同需求;个体分工使各个劳动力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从事不同阶段的工作,进而将生产过程分解,导致劳动力技能不断细化。而在劳动力技能不断细化的过程中,劳动力技能的高低分化会不断强化。由此在企业内会出现不具备高技能的简单劳动力和脱离简单劳动的管理人员两个阶层,形成“两极分化的员工结构”,并且这种技能的分化在生产技术不断革新中还会进一步强化。

在现代社会中,劳动力技能的形成渠道主要是通过教育和培训。当然,不同类型的技能,其形成过程不一样。根据劳动力技能与时间是否存在正相关关系,即技能是否随着时间增加,通过教育、培训的方式得到提升,我们把劳动力技能分成三种类型。技能I是最为基础的一种类型,其技能形成很难随时间增加而提升,与教育和培训的作用关系不大,其技能与劳动力的健康水平关系密切,更多地依赖于饮食、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投资。技能Ⅱ是高一级的技能,多数依赖于职业技术学校或师徒关系下的技术传承,一般可在短期内达到较高水平。这两种技能具有明显的一般性人力资本的特征。技能Ⅲ是最高级别的技能,如日本小和池男提出的“知性技能”。这种技能是经过较长时间积累,通过持续的教育培训,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提高应对问题和变化的能力。

(三)企业高技能资本生成的途径:人力资本的投资

企业高技能资本的形成与人力资本的形成一样,需要通过各种教育投资、各种专业技能投资以及各种健康消费投资才能实现。(1)教育投资是高技能资本形成的基本形式。教育投资越多,其技能增长率就会越高,就越有可能实现预期收入,带来更多的预期满足。(2)专业技能培训是高技能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途径。以职能和技能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化人力资本,需要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与时俱进地进行培训,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否则,一般技能资本不仅不会提升为高技能资本,而且还会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险。(3)“干中学”是高技能资本形成的关键因素。“干中学”的机会成本和技术培训费用是专业化技能化人力资本投资成本的两个组成部分。虽然企业依据边际产出率与边际成本的对比原则进行投资,负责一般培训费用,但员工的学习费用须由个人支付,是一种随着工作时间延长,与预期工资收入相比较而带来的时间贴现。“干中学”中个人支付越多,其时间贴现率就越低,未来的边际产出率就越高。

(四)高技能资本生成的关键:隐性人力资本的创造、固化、识别和价值实现

高技能资本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技能的隐性,即技能的关键性、难模仿性。因此做好了隐性技能的创造、固化、识别和价值实现就等于抓住了高技能资本生成的关键。(1)隐性人力资本创造。即高技能人才利用各种工具与手段,利用信息技术,对来源的知识进行提炼、分类、归纳与总结,激发组织内技能、知识、经验的生产、分享、应用,实现知识创新。(2)隐性人力资本固化。即高技能人才对各种隐性技能进行沉淀和梳理,剔除不符合隐性人力资本特点的各种要素,界定创新与隐性技能的关系,梳理隐性技能的类型和隐性人力资本的贡献等。(3)隐性人力资本识别。即高技能人才为了体现自身价值而向企业或组织进行“显示”。在显示过程中,只有能够被企业所识别和认可的才会为高技能人才创造现实价值。(4)隐性人力资本价值实现。即把高技能人才的隐形技能转化为显性技能进而实现价值的过程。只有企业隐性人力资本不断显性化和显性人力资本存量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的作用才会发挥得越充分,高技能资本的价值功能最显著。

三、企业高技能资本的投资收益模式

由于不同类型的技能有不同的收益模式,因此前面提到的三种技能类型所表现出来的资本属性与收益模式是不同的。技能Ⅰ、技能Ⅱ只有一般性人力资本特征,技能Ⅲ的专用性人力资本特征明显,能够成为企业高技能人力资本。因此,本文所探讨的企业高技能资本收益模式对应的是技能Ⅲ。这种技能类型是现代社会中最紧缺的,形成过程最为困难,周期最长,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劳动力个体,其投资都是最大的,但是这种类型的人力资本对企业组织带来的收益是长远的,对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是最大的。

如果用横轴表示三种技能受教育培训的“时间”长短,用纵轴表示其所获得的“收益”高低,做函数图式,那么,劳动力技能Ⅰ、技能Ⅱ、技能Ⅲ对应的投资收益模式分别是A、B、C三条线。由于技能Ⅰ主要依赖劳动力自身的身体健康素质的投资,且硬技能成分较多,故其技能水平很难随着时间的增加而提高,企业员工工资收益也不随时间的增加而增长,这说明技能Ⅰ对应的投资收益A线基本上是一条直线。由于技能Ⅱ主要是在短时间内通过教育培训获得,依赖对职业院校教育的投资,故技能Ⅱ能够并快速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但是在达到一定水平之后,这种技能无法随着时间进一步积累提高,很难再进一步提升。这样,技能Ⅱ对应的投资收益B线被描述为:B线的起点虽然低于A线,但在短时间内迅速向上超过了A线,并快速达到高点后停滞,这说明技能Ⅱ对应的投资收益B线是一条“先上提后平折”线,即在初期快速超过了A线,在快速达到顶点后,其收益就基本上不再增长。技能Ⅲ对应的投资收益C线是一条向右上倾斜的曲线,说明技能Ⅲ只要经过较长时间,通过持续的教育培训,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其知性技能特征就会更加明显;意味着劳动力技能水平随时间的增加而提高,而倾斜的角度越大;意味着技能存量提升速度越快,收益水平提升速度也越快。向右上倾斜的投资收益曲线表明,技能Ⅲ尽管在初期的人力资本投资最大,收益最低,但随着时间的不断增长,技能水平的不断提升,其人力资本的收益也会不断增加,并且是成为三种技能中收益最大的一种。因此,综合以上分析,技能Ⅰ、技能Ⅱ作为一般技能,体现着一般技能资本的特征,其形成主要是由劳动力个体承担投资成本;其投资收益模式表明,在以科技为主的知识经济社会里,一般技能资本的局限性不可能实现收益不断增长的需要。技能Ⅲ作为高技能,体现着企业专用性高技能资本的特征,其形成是企业和劳动力共同分担投资成本的结果,且企业在技能形成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其投资收益模式还表明,高技能人力资本培养与开发是解决目前企业高技能人才奇缺,优化企业技能人才结构,做大做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实现中国经济增长的现实需要和必然选择。

标签:;  ;  ;  ;  

企业高技能资本的形成机制与投资收益_投资收益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