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县第二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于产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于我院分娩的126例产妇纳入研究病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63例,观察两组产妇的产后恢复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产妇的盆底肌肉肌力相仿,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的盆底肌肉肌力均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产妇的盆底肌肉肌力的提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的治疗有效率(93.7%>84.1%)相对更高,并发症发生率(1.6%<14.2%),观察组产妇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在产后护理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充分为产妇的健康着想,减轻盆底肌肉损伤,加速其康复进程,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产妇
产妇在分娩后,其盆底肌肉松弛、肌力下降,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多于盆底肌肉造成了一定的损伤,存在发生尿失禁、脏器脱垂的可能,显然不利于其产后恢复。为了帮助产妇尽快的恢复,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后护理质量,着重加强盆底康复治疗,提高其生活质量,保障其身心健康[1]。本研究以2016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于我院分娩的12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7.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于我院分娩的126例产妇,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分别接受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和常规治疗。观察组产妇中最高龄36岁,最低龄21岁,平均年龄(28.6±5.7)岁。对照组产妇中最高龄37岁,最低龄20岁,平均年龄(29.1±5.4)岁。两组产妇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的盆底康复治疗,以肛提肌训练为主,指导其收缩肛门括约肌,收缩、放松等动作各持续5s,5次/组,5组/d。然后将肛门向上提起后放松,然后持续、反复的进行上提、放松的练习,持续练习15min,5次/d。注意在训练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指导产妇正确的呼吸方式,来保持其他部位的放松。观察组则是在常规盆底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使用盆底肌肉康复仪,排空膀胱,将经过消毒的探头探头置于阴道内,然后逐渐增加电流,刺激盆底肌肉收缩,考虑到产妇的耐受能力,合理进行电流(0~25mA)、频率(5~100Hz)的调控,持续治疗20min左右。利用生物反馈仪进行肌感训练,能够在盆底肌肉肌力的恢复训练中合理掌控收缩部位以及力度,逐渐形成肌感,持续进行15min,1次/d。持续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恢复情况[2]。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 ±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χ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8.结果
2.1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的盆底肌肉肌力恢复情况
观察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的盆底肌肉肌力恢复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盆底肌肉肌力接近,治疗后两组患者盆底肌肉肌力Ⅳ级、Ⅴ级例数增加,观察组增加例数多于对照组,而Ⅱ级、Ⅲ级例数减少,观察组减少例数多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于表1:
2.3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出现尿失禁1例,并发症发生率1.6%,对照组患者出现尿失禁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2%,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9.讨论
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其盆底肌肉受到压迫和牵拉而发生损伤,进而导致肌力下降,导致筋膜和韧带松弛,难以在短时间恢复,进而引起盆底功能障碍,尿失禁、脏器脱垂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3]。加强对产妇的产后护理,修复其盆底肌肉损伤,恢复其肌力。常规的盆底康复治疗以肛提肌训练,锻炼其盆底肌肉肌力,改善其盆底肌肉松弛的症状,逐渐恢复其弹性和强度[4]。为进一步提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效果,需要在基础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配合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通过电流刺激,促进盆底肌肉的自主收缩,较于肛提肌训练的效果更好。而生物反馈则可以获取肌电图、压力曲线,从中反映出产妇的生理变化,实现对盆底康复治疗的合理调控,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满足个性化的治疗和护理要求,帮助产妇尽快的恢复[5]。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产妇的盆底肌肉肌力相仿,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的盆底肌肉肌力均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产妇的盆底肌肉肌力的提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的治疗有效率(93.7%>84.1%)相对更高,并发症发生率(1.6%<14.2%),观察组产妇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产妇的产后恢复当中,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促进其盆底肌力的恢复,获得理想的产后恢复效果,保障产妇的身心健康,其临床应用价值得以充分凸显出来。
【参考文献】
[1]彭瑞红.产后盆底康复治疗86例临床疗效观察[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11(30):78-79.
[2]丁立新.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妇女239例临床疗效分析及意义[J].中外医疗,2012,31(07):72.
[3]李玉萍.探讨分析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7):78+81.
[4]张洪娟,侯文峰,王秀兰,等.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哈尔滨医药,2016,36(04):458-460.
[5]何冰,程汝挽.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疗效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01):34-35.
论文作者:彭雪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6
标签:产妇论文; 产后论文; 肌肉论文; 两组论文; 肌力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