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 421001;2.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 421001)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转子间骨折微创PFNA治疗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微创PFNA治疗的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40),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手术指证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Harris、住院时间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微创PFNA治疗的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微创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手术室护理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加,老年髋部骨折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中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约占50%~55%,股骨粗隆间骨折为老年人常见的损伤之一[1]。但是由于患者年龄较大,长期卧床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对预后会产生不良的影响。预防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的关键在于有效的手术室护理,术前访视患者,疏导其心理,使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2]。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微创PFNA治疗,分为两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效果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微创PFNA治疗的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单侧骨折、跌倒损伤。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70.4±4.5)岁;左侧骨折37例、右侧23例。根据Evans分型,I型、II型、III型、IV型分别为4例、16例、26例及14例。观察组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1.2±4.3)岁;左侧骨折36例、右侧24例。根据Evans分型,I型、II型、III型、IV型分别为5例、15例、27例及1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Evans分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术前护理
术前,综合评估患者身体条件。本研究患者大都合并内科疾病,自理能力较差,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术前,检测患者心肝肾、内分泌、血液及营养等情况,积极控制和治疗原发病,纠正其内科疾病,带病情稳定、状态好转后择期行手术治疗,为手术效果奠定基础[3]。
因转子间骨折以老年患者为主,与其他年龄段患者相比,患者沟通能力差、普遍缺乏疾病知识,加上心理担心手术安全性、效果,存在焦虑、紧张等心理,负面情绪在所难免[4]。为此,护理人员应综合判断患者病情,对患者介绍转子间骨折发病原理、微创PFNA治疗优势、安全性,手术治疗注意事项,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对于担心手术效果的病人,向其讲解成功治疗的案例,并术前1d巡视,了解患者状态,查阅病例,为手术做好充足的准备。
1.2.2 术前准备
按照手术要求,准备骨科电钻及其保护套、高压灭菌手术包、高频电刀、C型X光机、PFNA专用器械包,还有多功能牵引床等。
1.2.3 麻醉护理
按照手术通知单核对患者病历信息,并根据要求于患者健侧上肢建立静脉通路,为麻醉药物给药建立条件;麻醉开始前,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耐心抚慰患者,使其情绪稳定。在麻醉操作时,适当固定患者肢体以免麻醉诱导时患者因躁动而出现意外[5]。
1.2.4 体位护理
麻醉结束后,护理人员应与主治医生配合,正确摆放患者手术体位,并检查病人受压部位皮肤状况;体位摆放后,将患者患肢固定于牵引架上,在患肢足跟及脚踝处放置棉垫;如果为男性患者,则防止外生殖器挤压。体位固定与麻醉操作结束后,再次检查患者受压皮肤状况,然后将C型机放于患肢一侧。
1.2.5术中巡视
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明显下降,且多伴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病等基础疾病,且手术刺激易导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为了保证手术效果及安全性,巡回护士需在术中持续性监测血氧饱和度、血压及心率等指标,如发现异常则及时报告给主治医生,做及时处理。严格控制手术室温度,遮掩并做好不必要裸露皮肤的保温措施。
1.2.6 循环系统护理
于健侧上肢建立静脉通路,可由麻醉师辅助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因老年患者耐受能力差、体液调节不足,特别是合并基础疾病者,如术中输液速度过快,则易引发循环系统障碍,出现心衰、肺水肿等,为此需做好循环系统护理,严格控制输液数量、速度。
1.2.7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术中,密切监测患者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及脉搏等生命体征指标监测,并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性,给予密切监测。比如如患者心血管功能不全,给予中心静脉压、有创血压监测;必要时可行血气分析,避免各类异常状况[6]。
1.2.8 无菌操作
PFNA手术器械、物品等术前均需严格消毒,并由于患者体位摆放的特殊性,均增加了手术铺单的难度。因此,要求器械护士掌握PFNA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避免术中感染。
1.3 观察指标
统计、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Harris评分及住院时间指标,以及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的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量数据用均数(±)形式进行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如果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等相关指标比较
经统计,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Harris评分及住院时间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3 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为骨折类型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以老年人为高发群体,在其治疗上,微创PFNA治疗为治疗效果理想的术式,也是安全性较高的手术治疗方法[7]。不过,由于手术设备的特殊性、患病人群的特殊性,使得临床护理的难度显著增加。
由于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受压部位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较高,在病床牵引时需掌握牵拉的松紧度[8]。同时,由于患者脏器功能下降,患者对麻醉药物的排泄和吸收速度较慢,可能对血液循环造成影响。因此,给予优质的手术室护理对于提高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1)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Harris评分及住院时间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优质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转子间骨折为老年群体常见的骨折类型,在微创PFNA治疗期间给予患者手术室护理,可显著提高手术的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小燕,王燕,马霞等.微创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手术室护理干预[J].中外健康文摘,2014,(21):189-190.
[2]潘春红.微创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手术室护理要点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5):271.
[3]袁希英,梁秀娟,高韧等.微创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手术室护理要点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6):261-262.
[3]王春生,张永涛,杨佩等.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转子间骨折并发症的对比研究[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2,6(04):491-501.
[4]马武英.克拉霉素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胃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3,21(09):109-110.
[5]张鸿泰,刘志敏等.加味左金香连汤治疗幽门螺杆菌胃炎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4,15(03):90-91.
[6]朱小燕,王燕,马霞等.微创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手术室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07):4120-4121.
[7]陈雄国.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与Gamma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比较[J].现代医药卫生,2014,23(13):67-68.
[8]张栋,陈海涛,丁昉等.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骨折26例临床分析[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5,12(09):17-18.
论文作者:黄沁园,周俊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4
标签:患者论文; 转子论文; 手术室论文; 老年论文; 手术论文; 并发症论文; 微创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