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宏薇 四川省芦山县双石中心小学 625603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小学班主任的新职责和工作内容,为了促使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班主任应积极开展教育工作,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作为己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以心理教育的有关知识作为指导,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利用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学心理健康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渗透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3-196-01
一、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学的意义
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利用一种较为自然的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中的教学方式。对于小学班主任而言,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是将心理健康教学的相关内容引入到班级管理的日常工作中,通过对班级的管理向学生传播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渗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将相关的知识技能进行分解重组,让知识和班级的日常活动慢慢融合,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获取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充足的发展。
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它使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内容更加丰富,班主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班级管理要求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对班主任的工作目标加以调整,使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基础不断完善,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效率。渗透式心理健康教学还利于小学班主任转变教学观念,推动班主任完善办理管理工作方法,改变班主任传统的管理模式,给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另外,渗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利于小学班主任心理素质的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较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班主任不仅培养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还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技能,从而更好地完成了日常管理工作,在培养学生优秀品质的同时,自身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二、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学的策略
(一)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
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存在着普遍的差异,班主任在进行渗透式心理健康教学时要从实际出发,了解掌握每位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解读,以便渗透式心理健康教学工作的开展。在了解学生性格差异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记录每一位同学的心理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价,并对学生未来可能发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大胆预测,提前做出应对措施,使渗透式心理健康教学有效开展。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强,喜欢模仿周围大人的言行举止,对班主任有很强的依赖性,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班主任的言行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班主任要重视自己对学生的影响,注意观察学生日常的学习表现,培养自身的思维品质,稳定自身情绪,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自身修养和素质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涵养和精神修养,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促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格塑造的完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创新教学模式
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因此,班主任应该创新教学模式,在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学,将其与学科教学特点结合,使心理健康教学理论得到充分的利用,配合相关的心理辅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保证学科教学质量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建设和谐的班级环境
和谐的班级环境是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基础,在学校中学生以班级为活动单位,形成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必要心理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因此,班主任在教学中要加强班级建设,积极营造和谐、自由、轻松的教学环境,在班级建设中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增强学生间的社交沟通水平,用良好的班风影响学生健康发展,加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班主任还可以将班级管理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参与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发展综合素质,促进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
(五)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
小学班主任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学融入带各种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精彩的活动中提高心理素质。例如举办诗歌朗读比赛、讲故事、猜谜语、举办主题班会、科教文体活动等等。在举办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班主任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能从活动中进行自我而反省和自我教育。班主任还可以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诊断治疗,以此来解决和预防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掌握一些必要的专业知识,才能胜任心理辅导的工作,为构建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重视社会实践
班主任应该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教学体验,使学生深刻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提升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应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向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心理教学,让学生能自主的从生活中感受心理健康教育,实现自身人格的锻炼,全面贯彻落实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素质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运用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提升自身的品质和修养,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进行教育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茂远,关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情感教育的探讨[J].新校园(中旬),2017(11):06
[2]方锐,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科普童话,2016(27):11
[3]林明明,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新课程(上),2015(08):234
论文作者:马宏薇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2月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班主任论文; 学生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心理论文; 小学论文; 班级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2月0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