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惊厥的临床特征论文_沈建强

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惊厥的临床特征论文_沈建强

沈建强(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吴江 215200)

【摘要】目的 分析轮状病毒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7年至2012年间我院儿科住院的305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分析轮状病毒肠炎发生良性惊厥的临床特征。。结果 305例轮状病毒肠炎住院患儿中,共有26例发生良性惊厥,发生率为8.52%,男15例,女11例,年龄范围为5个月一5岁2月,平均年龄(19.04±2.33)月,1-2岁为良性惊厥的好发年龄,所有病例均为全身性发作,均于病程5天内发作,主要发生于1-3天,占,有10例在1次病程中发生多次无热惊厥,占38.5%,无一例为惊厥持续状态。所有良性惊厥病例随访6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轮状病毒肠炎的1-2岁儿童易伴发良性惊厥,临床诊治时需注意,小年龄儿童轮状病毒肠炎病程前5天内,尤其是最初3天,要保持警惕,但良性惊厥预后好,无复发倾向,无需长期预防性治疗。

【关键词】 轮状病毒 婴幼儿 良性惊厥

【中图分类号】R5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5-0096-02

轮状病毒肠炎是儿童秋冬季腹泻最常见的病种之一,感染以5岁以下小儿多见,6-24个月为发病高峰,大部分为水样泻,部分伴有发热和(或)呕吐,可有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多数病例病情稳定,7-10天可自愈,预后良好[1]。但部分病例会并发惊厥,尤其近年来各地报道发生率有升高的趋势,本文收集了我院住院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305例,以分析良性惊厥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和指导。

一. 资料与方法

1诊断标准:

1.1 轮状病毒肠炎诊断标准:黄色或黄绿色水样便,镜检无异常或见脂肪球,或少数白细胞,未见红细胞,采用金标法测定,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或弱阳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良性惊厥诊断标准: (1)婴儿既往健康;(2)惊厥发作时不发热,可有轻度脱水,但无明显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3)惊厥常发生在急性胃肠炎病程的第1- 5d; (4)惊厥基本形式为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可为单次或多次发作;(5)发作间期EEG正常;(6)血清电解质、血糖、脑脊液检查结果正常,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常呈阳性; 除外热性惊厥、围产期脑损伤及其他原因所致的脑损伤,除外脑炎、脑膜炎、脑病和已明确为患癫痫者(2-4)。

2. 研究对象:自2007年1月——2012年4月,符合轮状病毒肠炎诊断,于我院儿科病区住院治疗的患儿共305例,所有病例均按照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路径进行治疗。

3. 研究方法: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队列研究,分析良性惊厥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

4. 统计方法: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分析。

二. 结果

1.流行病学特征:305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中,共26例发生良性惊厥 发生率为8.52%,男15例,女11例,平均年龄(19.04±2.33)月。

1.1发病季节: 26例轮状病毒肠炎伴发良性惊厥发生季节分布见图1,在轮状病毒肠炎好发的冬春季节均会发生。1.2发病年龄:26例轮状病毒肠炎伴发良性惊厥中,各年龄段分布见表1,各年龄段构成比有差异,1-2岁儿童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组儿童。

表1:轮状病毒肠炎合并无热惊厥的年龄分布

年龄段0-1岁1-2岁2-3岁>3岁

例数21662

构成比(%)7.6961.523.17.69

2.临床特征

2.1 发作形式及次数:16例患儿病程中只发作1次, 10例发作大于1次,其中8例发作2次, 2例发作次数大于3次,以发作1-2次者最多,平均发作次数1.2次,反复发作者占38.5%。发作形式均表现为双眼凝视、意识丧失和全身抽搐,呈全身强直一阵挛性发作,持续时间不超过5 分钟,无癫痫持续状态患儿。

2.2发作时间:4例发生在病程第1天,9例发生在第2天,9例发生在第3天,3例发生在第4天,1例发生在第5天,均于5天内发作,3天内发生惊厥者22例,占84.6%。

2.3预后:对26例良性惊厥患儿进行6个月的随访,无一例出现惊厥复发,所有患儿出院6个月后复查脑电图均正常。

三. 讨论

轮状病毒肠炎是由轮状病毒(Rotavirus, RV)感染引起的以胃肠道症状为主的儿童常见病,其机制是造成柱状上皮细胞破坏,引起糖类消化不全,导致协同转运的钠、氯等离子吸收障碍,肠道内呈高渗状态,从而导致水样腹泻等临床症状。近年来国外文献报告轮状病毒可发生肠道外感染如引起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肠道外其他消化器官感染,而轮状病毒引起的脑炎、脑膜炎、良性惊厥及其他损伤报告较多,并成为肠道外感染的研究热点之一[3]。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轮状病毒肠炎并发良性惊厥的发生率为8.52%,而1-2岁儿童患轮状病毒肠炎时更易发生良性惊厥,考虑良性惊厥多易发生于小年龄段儿童中,可能与小年龄儿童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大脑神经系统髓鞘化未完成,大脑放电泛化等因素有关[5],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小年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需密切注意观察病情,积极防治良性惊厥的发生和发展。由于多数病例在病程前3天出现惊厥发作,故在病程初期尤其要重视。

轮状病毒引起惊厥的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研究认为病毒自血行传播至中枢神经系统是最常见的侵入途径,病毒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实质,或通过脉络丛进入到达脑膜和脑脊液,再进入脑实质[6,7]。但也有研究认为是婴幼儿在病毒血症的状态下,惊厥域降低,引起“反应性惊厥”[8,9]。本研究中良性惊厥病例发作持续时间短,预后好,无复发,考虑与患儿惊厥域降低导致“反应性惊厥”有关。

本研究表明小年龄儿童患轮状病毒肠炎初期易发生良性惊厥,但病情稳定,预后好,考虑病因与“反应性惊厥”相关性大,但由于病例数限制,结论还需今后增加研究样本量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杨忆辛,蒋燕群,工健雄.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的综合表现与治疗[J].临床儿科杂志,2005, 23( 9) : 652- 653.

[2]Jiang Rongyan, LI Xihong, Zhu Liping,et. al. Clinical study on mild Rotavirus Enteritis complicated with benign infattile convulsions[J]. Journal of Taishan Medical College,2008, 29(7):516-517.

[3]李宁.轮状病毒的肠道外感染[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9:26( s):253.

论文作者:沈建强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2-19

标签:;  ;  ;  ;  ;  ;  ;  ;  

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惊厥的临床特征论文_沈建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