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兴趣+适时引导=学好语文论文_陈仁德

培养兴趣+适时引导=学好语文论文_陈仁德

四川省中江县继光镇初级中学校 618104

在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常听一些老师抱怨:“没法!这些学生根本不想学!”“现在的学生真是一代不如一代,讲了几遍他还是一问三不知。”如此等等,不能不引起人们深思:风华正茂的学生,怎么如此讨厌学习、不求上进?究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因此,经常保持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就成了他感知事物、发展思维的强大内动力。只有当学生有兴趣学习,他才能集中注意,积极思考,对知识掌握得快、记得牢,学习效果好。反之,如果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一上课就叹气”,“一写作文就头疼”,这怎么能学好语文呢?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

一、想方设法增加语文学习的娱乐性。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爱好是第一位老师。”学生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的地位,是有其根据的。作为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境,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思考”和“语言表达”的活跃,尤其是语言表达的活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此,备课时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分别进行要求;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理解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励与启发。

二、教师必须热爱教育工作和学生。

古希腊神话中一位年轻国王,他倾注了全部的爱雕塑了一尊象牙美女,后来这位美女竟然复活了,和国王永结连理,这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只有以爱心才能教会学生去爱身边的每个人、爱身边的一草一木。如果教师能够像皮格马利翁那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学生岂能不热爱学习?亲其师,信其道。尤其对叛逆时期的初中生和留守学生,更应该用真诚的爱与他们多交流。做一名合格教师,先要播下爱的种子,因为,爱是教育的前提!

三、创新地布置作业,让学生把作业当成一种自觉需要。

教师在教学后布置作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每一次作业都要赋予一定的情趣,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快乐并且自觉成为一种需要。为此,语文作业的设计可贯彻愉快教育原则,增强趣味性,可改传统单一的书面作业为讲故事、制简报、表演等形式多样的动手动脑作业;也可针对每个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而设计难易不同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力争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并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

四、充分利用语文学科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来吸引学生。

学生对生动、具体的东西要比抽象的知识更感兴趣。语文学科较之数学、常识等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课文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形象。因此,充分利用语文课中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就可成为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极有利的条件。例如,有不少小说、散文、古诗内容丰富,语言精练,诗中有画,情景交融,有声有色,十分动人。学生记忆力强,十分爱学爱背优美的名段和诗歌。

五、加强教师自我的语文能力和知识自我修养。

要加强自我能力和自我修养,让学生感觉到你不仅博学,而且有人格魅力,让他始终喜欢跟你在一起,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每教一届学生,我都时常给我的学生说:要怎么样学好语文?答案很简单,你得喜欢陈老师——假如我一走进教室,你很兴奋地感觉到或者惊奇地说:哟,又是您的课?恭喜你,同学,你这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假如我一走进教室,你无精打采叹息到:怎么又是语文课?那么我告诉你,同学,你可能这堂课很失败,或者学不到什么东西。

我想,如果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认真钻研,适当、适时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始终保持一种高昂的激情来学习语文,不愁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不出来。只要我们教师多找门径多找方法,注重主动培养,就可以逐渐引导学生对于语文的浓厚兴趣。

论文作者:陈仁德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9月总第2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8

标签:;  ;  ;  ;  ;  ;  ;  ;  

培养兴趣+适时引导=学好语文论文_陈仁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