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芬芬 甘肃省临夏市新华小学 731100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渐渐地加快,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网络无处不在,得到了很好的普及,渐渐地,一些带有“微”特征的事物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出现了,比如:微信等等。本文要讲的就是“微课”,微课是一种新颖的教学资源类型,由于其较突出的教学优势,目前已经在广大的中小学应用了,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重点科目,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多种能力都是有很大的益处的,将微课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激发起来,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达到最佳的教育与学习效果。
关键词:微课 小学 数学 应用
随着高效课堂的研究与推广,微课从最初作为一种新兴教学资源类型,已逐步运用到中小学“电子书包”、“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等教学改革项目中,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微课的出现,让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它使带有一定强制性的教学过程转变成学生高效的自学,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力更加集中、思维更加活跃,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技能。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微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在我国现有的教育模式中,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教学形式。由于学习各方面的能力差异,学生不一定能在同样的时间内掌握和理解所有的知识。基于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科教学知识点或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进行选题、设计、拍摄和制作,做到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学到最关键的内容。这样,微课就可以起到“解惑”、“巩固”的作用。
“微课”时长一般为5-8分钟,非常符合学生的视觉驻留规律和认知学习特点,再加上反复播放视频,能让平时反应较慢、羞于发问的学生反复观看,间隔性地复习、巩固,更好地解决“后进生”的转化问题。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微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教师灌输的对象,所以微课不仅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且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魅力、成功的喜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现在移动网络终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有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把教学重点和难点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网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由地选择学习本节课程的时间,不必像传统课堂教学那样,只能跟着教师的进度走。此外,在利用视频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视频播放的进度,容易的、会的内容可以选择快进;没学会的内容,可以反复播放。这样满足了不同学生对学习的要求,达到了有针对性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在微课学习的讨论环节中,学生的思维最活跃,也最能激起学生创新的火花。教师应留给学生广阔的探究空间,允许学生“旁逸斜出”。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笔者经常鼓励学生质疑,敢于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积极争议,既有小组讨论,又有集体评议。这样,不仅能使内向的学生在小组中展示自己,而且大大增加了学生发言的机会,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
三、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方式
微课在促进教师业务成长和教学研究中有着重要作用,在微课中,学生通过质疑和讨论,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拓展了思路,开阔了视野。
首先,微课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方式。微课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备课模式,通过制作微课程,教师不断地进行反思、归纳、总结,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成长,在这个成长过程中,老师能够及时发现自己教学的不足之处,然后及时纠正,能够确保学生学到的是最准确的知识,有利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
其次,微课不仅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教学设计,还能体现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通过微课,互相分享教学资源和教育智慧,这对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微课革新了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模式,突破了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也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四,制作微课就是微研究的过程,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制成微课的过程,就是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业务成长。
最后,微课便于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传播,便于教师之间教学经验和方法的交流,便于教师进行知识管理,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财经 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整体改革 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2,4,(52):103。
[2]韩丽珍 翻转课堂在我国发展的瓶颈及路向选择[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42(2):111。
[2]赵静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趣味教育[J].21世纪中学生作文(小学教师适用),2014,06(54):102。
论文作者:马芬芬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过程中论文; 自己的论文; 的是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