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422000
【摘 要】目的:分析ICU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为防治该病而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4例ICU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标准分为病例组与非病例组;根据性别、年龄、机械通气时间、反复气管插管次数、气管内吸引次数、是否静脉营养、静注丙种球蛋白及应用糖皮质激素,对ICU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ICU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年龄、机械通气时间、反复气管插管次数、气管内吸引次数、是否静注丙种球蛋白及应用糖皮质激素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内吸引次数、应用糖皮质激素均作为ICU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静注丙种球蛋白与ICU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呈负相关(P<0.05)。结论: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内吸引次数、应用糖皮质激素均作为ICU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随着年龄增大、静注丙种球蛋白,有利于降低该病发生的风险,为防治该病而提供依据。
【关键词】ICU;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
ICU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作为ICU患儿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儿的疗效和预后。在临床上,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较为复杂,且与成年人对比,ICU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较多,作为影响疗效、疾病转归的主要原因[1]。一系列研究指出,ICU患儿的自身因素、ICU期间的诊疗操作,均作为ICU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的主要来源。对此,分析ICU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对于防治该病具有重要作用;而本研究旨在分析ICU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为防治该病而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4例ICU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患儿63例、女患儿61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6岁,平均(3.5±1.1)岁,根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标准分为病例组53例、非病例组71例;纳入标准:病例组患儿均符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与治疗指南》中关于ICU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标准,非病例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长于48h,且呼吸机拔管后48h内未并发肺炎;排除标准:机械通气时间短于48h,呼吸机拔管48h内未留取呼吸道分泌物备检,基础性疾病为脑水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1.2 研究方法
根据性别、年龄、机械通气时间、反复气管插管次数、气管内吸引次数、是否静脉营养、静注丙种球蛋白及应用糖皮质激素,对ICU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1.3数据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 22.0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然后对筛选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以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3 讨论
在临床上,通过分析ICU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为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而提供依据,进一步提高该病的治愈率。在本研究中,单因素分析,ICU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年龄、机械通气时间、反复气管插管次数、气管内吸引次数、是否静注丙种球蛋白及应用糖皮质激素密切相关(P<0.05)。ICU患儿的年龄越小,机体免疫功能越不完善,缺乏针对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体的抗体,增大该病发生的可能性,与[2]等的研究观点相同。大量研究表明,机械通气时间作为导致ICU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且呈正相关。随着机械通气时间延长,进一步增大对呼吸道粘膜的损伤程度,导致进入口咽部、下呼吸道的病原体增多;此外,持续机械通气可破坏呼吸道的防御机制,降低机体免疫力,导致该病发生[3,4]。
针对ICU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频繁气管内吸引,容易将外源性病原体带入呼吸道;同时,吸痰管可将含有细菌的生物被膜碎片进入下呼吸道,增大该病发生的可能性[5]。此外,应用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作为影响该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降低患儿的机体免疫力,为病原体感染而创造条件;而静注丙种球蛋白作为被动免疫的重要方法,可短时间内明显提高患儿的机体免疫力。由本研究表2可知,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内吸引次数、应用糖皮质激素与ICU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呈正相关(P<0.05),年龄、静注丙种球蛋白与ICU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呈负相关(P<0.05);提示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内吸引次数、应用糖皮质激素均作为ICU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随着年龄增大、静注丙种球蛋白,有利于降低该病发生的风险,为防治该病而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陈西梅,付红霞,张昭勇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病例对照分析与护理策略[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1):72-73,103.
[2]王辉,韩芳,李茜等.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110-111,121.
[3]林玉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9):1538-1539.
[4]陈士昌,李东伟,刘双等.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5,07(5):495-498.
[5]张玉梅,郑亚安,郭治国等.E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12(17):3949-3951.
论文作者:刘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4
标签:呼吸机论文; 因素论文; 性肺炎论文; 小儿论文; 危险论文; 球蛋白论文; 患儿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