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453000)
【摘要】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通常是脑底部动脉瘤或脑动脉畸形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临床上将蛛网膜下腔出血分为自发性和外伤性两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原因有先天性颅内动脉瘤、脑血管动静脉畸形,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高血压、脑动脉痉挛、血液病等,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年发病率约为(6~20)/10万。再出血是SAH主要的急性并发症,病死率高达60%~100%。再出血的诱发因素有: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早起床活动、用力排便、屏气、剧烈咳嗽等,对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可以防止再出血的发生,降低病人死亡率和致残率。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健康教育;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1-0202-02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容易引起再出血、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从而增加了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死亡率,再出血是SAH主要的急性并发症,病死率高达60%~100%。我院自2010年6月~2013年6月共收治46例SAH患者,除了常规治疗外,入院后对患者进行有关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健康教育及护理,降低了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再出血的风险,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46例SAH患者,其中男21例,女25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84岁,平均56.3岁;治愈24例,好转20例,死亡2例;本组5例致再出血诱因中情绪激动1例,过早起床活动1例,便秘2例,用力咳嗽1例。
2.诱因分析
2.1 情绪激动
由于突然患病,生活不能自理,可使患者产生紧张、焦虑、抑郁、情绪激动等不良心理,部分患者由于亲属探视情绪异常,致使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多,此外还可引起脑血管痉挛,血压升高,颅内压升高导致再出血。
2.2 过早活动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由于脑血管瘤出血破裂口修复尚未完好,起床活动导致血压突然增高,使未愈合血管再次裂开致出血。颅内动脉瘤出血急性期病死率约为50%,存活者约1/3复发。以发病后2周内发生率最高(20%的动脉瘤患者病后10~14日发生再出血),其次为第3~4周,因此强调卧床时间不能少于4周。
2.3 用力排便、屏气
小便、大便排便困难时,用力排便或屏气,致腹压增高,血压上升,从而致颅内压升高,可致脑血管破裂。
2.4 用力咳嗽
用力咳嗽、喷嚏等均可引起胸内压升高,血压上升,继之颅内压升高导致脑血管瘤再次破裂出血。
3.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对策
3.1 心理护理
护士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给予患者热情关怀、安慰和鼓励,并向其详细介绍复发的危险因素和预防办法,稳定患者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1.1由于卧床时间长及对病痛、病残、死亡的恐惧,患者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抑郁情绪,护士应主动向患者介绍周围住院环境,多与患者交流,多询问、多贴近患者,发现患者头痛不适时,要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使患者信任医护人员,主动积极配合治疗;指导家属应关心、体贴患者,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支持,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2告知患者和家属情绪稳定对疾病恢复和减少复发的意义,告知家属不要在患者面前谈论病情时表现出悲伤、忧愁的情绪,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态平和,避免过分喜悦、愤怒、焦虑、恐惧、悲伤等不良心理和惊吓等刺激,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血压平稳。本组有1例患者住院6周好转,给予办理出院时,因心情过于兴奋,突发再出血致病情加重,抢救无效死亡。
3.2 绝对卧床休息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并抬高床头15°~20°,告知病人和家属绝对卧床休息的重要性,床上进行各种活动,避免搬动和过早下床活动,尽量就地治疗,必要外出检查时尽量保持体位不变。护理时要向患者耐心讲解卧床的重要性,协助患者在床上大小便。在患者卧床时间达4周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先逐渐抬高床头20°~30°,半卧位,再逐渐直立。本组病例中1例因不听医务人员劝告,在发病后的第7天下床排便,突然跌倒在地,引起再出血出现意识障碍逐渐加深,昏迷。
3.3 排便指导
由于饮食,卧床及肠蠕动减慢,患者易发生便秘、尿潴留,因此要指导患者正确排便,不应用力,以避免用力过度造成再次出血。护士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说明发生便秘和尿潴留的可能性及危害,嘱患者不可忽视便意,力争养成床上排便的习惯。
3.3.1提供适当的排便环境,为患者提供单独隐蔽的环境及充裕的排便时间,如拉上隔帘或用屏风遮挡,避开查房、治疗护理和进餐时间,以消除紧张情绪,利于排便。
3.3.2合理安排膳食,多摄取促进排便的食物和饮料,如多食用蔬菜、水果、粗粮等高纤维食物,如香蕉、黄瓜、红薯等;餐前提供温开水、柠檬汁等热饮,促进肠蠕动,刺激排便反射;适当提供轻泄食物如梅子汁等促进排便;协助患者多饮水,适当食用油脂类的食物。
3.3.3利用条件反射如听流水声或吹口哨、用温水冲洗会阴诱导排尿,也可针灸中极、曲骨、三阴交穴等方法,刺激排尿;也可热敷、按摩下腹部,放松肌肉,促进排尿;必要时用手按压膀胱协助排尿,切忌不可强力,以防膀胱破裂。经上述处理仍不能解除尿潴留时,采取留置导尿术。
3.3.4指导患者床上排便,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排便时用手沿结肠解剖位置自右向左环形按摩,促使降结肠的内容物向下移动,并可增加腹压,促进排便;指端轻压肛门后端也可促进排便;经上述处理仍不能排便者,遵医嘱给予口服缓泻药物或遵医嘱给予灌肠。本组有2例用力排便后致再出血。
3.4 其他护理
3.4.1发病初期应给予清淡、易消化、无刺激、高纤维素、营养丰富的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温度适宜,不可过热,避免过饱、饥饿等;疾病恢复期给予普食,多食蔬菜、水果,尽量做到色、香、味俱全。喂时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呕吐、呛咳甚至窒息。神志不清吞咽困难者应12h后鼻饲高蛋白、高质量、高维生素饮食。每天注入足够的水分和富于营养的流质食物。
3.4.2保持病室安静、舒适,避免不良的声、光刺激,严格限制探视,治疗和护理操作应集中进行。保证病室合适的温度、湿度,避免寒冷、燥热诱发患者急躁,引起血压升高。
3.4.3剧烈的头痛使患者烦躁不安和恐惧,护理时应保持环境安静,轻轻按摩头部,用湿毛巾或冰袋冷敷;教会患者缓解疼痛的方法,如:缓慢深呼吸、听音乐、指导想象、愉快的交谈等,使患者转移注意力,放松心情;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脱水剂、镇痛剂、镇静剂。
3.4.4由于患者卧床时间长,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引起咳嗽、咳痰。护士要经常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教会患者做缩唇呼吸,即鼻吸气,口缩唇呼气,以引起咳嗽反射,指导患者轻轻地将痰咳出,避免用力咳嗽、咳痰,痰稠难咳者可雾化痰液使之易咳出。本组病例中1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肺部感染并发症,病人剧烈咳嗽引起再出血,经化痰、止咳、抗生素应用后,治愈。
3.4.5患者出院后,要定期复查,忌烟、酒,避免情绪激动,饮食上宜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富含粗纤维的食物,防止便秘,保持乐观良好的心态。
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有效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的风险,提高患者存活率,对改善患者预后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4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649.
[2]黄友岐.神经病[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1.
[3]马云富.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12例报告[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7(15):83.
[4]王艳丽,张觅,李福凤等.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8):231-232.
论文作者:张琦君,牛成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8
标签:患者论文; 蛛网膜论文; 再出论文; 情绪论文; 用力论文; 动脉瘤论文; 脑血管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