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语义色彩探析论文_王萌萌

词的语义色彩探析论文_王萌萌

——以“奇葩”、“极品”、“非常”、“非凡”为例

王萌萌

河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7

摘要:近年来,网络流行语“奇葩”“极品”等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在语义和语用上都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面貌,分别由表示“奇特而美丽的花朵”和“最高的官阶”,“最上等的物品”等的褒义词变为可以表示“令人难以理解的事物”“最末等的事物”等含有贬义色彩的词语,由这种语义上发生两极反差的现象,笔者联想到现代汉语中诸如“非常”、“非凡”等同类词语,通过分析探究它们的产生机制、发展变化及其语用特征,更加准确地进行语言交流。

关键词:奇葩 极品 非常 非凡 隐喻引申 语义色彩

“奇葩”“极品”的高频使用,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研究。如:于琴《可褒可贬话奇葩》,徐文雯《从认知隐喻的角度看网络热词“奇葩”的词义变化》,张恒君《极品小议》,范仁唯《说“奇葩”和“极品”》等。关注的重点更多的是词语本身,从不同角度对“奇葩”和“极品”的语义、语用进行探究。笔者通过“奇葩”和“极品”试图深入分析诸如“非常”、“非凡”“异常”以及“另类”等含有“基于正常水平线或高或低两可”的语义,在现代汉语的使用中如何根据语言交际的需要表达此义而不表达彼义,以及像“极品”、“奇葩”等词由产生之初表达褒义到现代可以表达贬义,探寻其理据,更好的解释此类语言现象。武振玉《程度副词“非常”、“异常”的产生和发展》对“非常”和“异常”从产生之初表词组义到成为程度副词,以及各个时期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十分详尽的统计分析,内容详实。此前学者都是基于某一个词或某几个词,对其进行逐一研究,不曾对这种含有“基于正常水平线或高或低”的一类词进行综合类比分析,探求其语义特征。

一、“奇葩”、“极品”的产生发展过程

经查,“奇葩”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汉·司马相如《美人赋》:“奇葩逸丽,淑质艳光”。宋代《东坡文集》中有:“清明初过酒阑珊,折淂奇葩晚更妍”。由此可知,“奇葩”一词古已有之,在上文《东坡文集》中,“奇葩”指“奇特而美丽的花朵”;在《美人赋》中司马相如将美丽的女子比作“奇葩,来形容女子恬静娇美的容貌”,此处的“奇葩”义即“奇特而美丽的花朵”,将美人比作花朵,合情合理,且形象生动。由以上二例以及更多的文献资料显示,可知“奇葩”一词最初是褒义词,至于发展到现代,衍生出可表达截然不同的语义色彩,成为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贬义词,这种转变是如何发生的,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类似这种语言现象的词语不在少数,“极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同“奇葩”一样,“极品”最初也是个褒义词,《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对“极品”的解释为:“①最上等的物品:极品狼毫(一种毛笔)——关东人参号称极品。②<书>最高的官阶:官居极品”。[1]宋·曾巩《荔枝录》:“一品红,言于荔枝为极品也”,《宋史·职官志》:“押班次迁副都知,次迁都都知,遂为内臣之极品”。分别表示“最上等的物品”和“最高的官阶”,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极品”在现代语言交际中带有了贬义色彩,含有“毫无素质,令人难以理解的人或事物”或“带有一定的嘲讽和自我调侃”的语义。

二、词义演变的动因和机制——隐喻引申

陆俭明、沈阳指出:“把一个领域的概念‘投射’到另一个领域,或者说是从一个认知域(来源域)向另一个认知域(目标域)‘投射’的认知方式就是‘隐喻’。”[2]从认知语言学隐喻角度来解释这种语言现象似乎可以更令人理解。赵艳芳指出“在隐喻结构中,两种通常看来毫无联系的事物被相提并论,是因为人类在认知领域对它们产生了相似联想,因而利用对两种事物感知的交融来解释、评价、表达他们对现实的真实感受和感情。物体的物理特征固然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人们认识事物不只是通过视觉,而是通过各种感官的共同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共同作用的结果使人们在日常经验中发现不同事物(包括具体与具体事物、具体与抽象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3]“奇葩”和“极品”的词义变化就是基于人们的日常经验与二词的传统意义之间展开了隐喻引申,“奇葩”和“极品”的传统意义都代表着群体中的极少数,对普通大众来说都是不同寻常,有异于常人的。通过逆向的类比,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处在另一极端的极少数人或事物,如何对它们进行定义或称呼,在现代汉语中又缺乏恰当而令人满意的词语,用范仁唯的话讲即语言的空位,人们通过隐喻引申发现了二者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于是“奇葩”由代表“奇特而美丽的花朵”一类表极少数珍贵的人或事物的褒义词演变成可以用来指代“某人或某物言行举止与众不同,令人难以理解”这样一类极少数带有贬义色彩的群体。通过隐喻引申使得语义和语用发生了变化。

三、“非常”“非凡”语义色彩探析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非常”、“非凡”这一类词与“极品”“奇葩”二词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奇葩”由语素“奇”和“葩”构成,用义素分析法分析“奇葩”一词,即[与众不同]+[人或物];“极品”同样用义素分析法得出[最上等的或最末等的][人或物],二者大同小异,总的来说都正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中庸”思想截然相反,而是取其两极中之一极。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既然与“中庸”相违背,那么要么就代表着最好的令人向往的人或物,要么就代表着令人难以理解,令人厌恶的人或物。“奇葩”和“极品”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发生词义演变和语义色彩转化的。“非常”和“非凡”中的“常”和“凡”的语义特征代表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中庸”思想,“非”这一语素跟“奇”和“极”一样正好是对这种“中庸”思想的否定,那么“非常”和“非凡”在与其他词搭配使用的过程中,其修饰和表达怎样的语义色彩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经查询,“非常”最初作为述宾词组,表示“超出正常”“非同寻常”一类语义,先秦已见,如“大蹇也,非常之蹇也。”武振玉《程度副词“非常、异常”的产生与发展》[4]指出:像这种以充当定语为主的“非常”的词组的用法一直到唐代都在使用,特别是在史书和文集中尤其突出,且这样使用的词组“非常”常含有褒义,而单独出现的如:“备他盗之出入于非常也”(《史记·项羽本纪》),“疑有非常”(《汉书》)”等充当宾语的“非常”多指“意外之事”,含有“不好、想不到”之类的意思。而在词组义基础上引申虚化出的程度副词“非常”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的,经历唐宋元几个阶段直到明清时期出现频率明显增高,用法上也经历了由最初以位于所修饰词后为主到清代很晚期用于所修饰词前的比例明显增加的缓慢发展过程。程度副词“非常”以修饰形容词和心理动词为主,从所修饰词的语义色彩看,“非常”主要修饰含有积极色彩义的词。经语料查询,发现单独使用的,充当宾语的“非常”所占比例是明显低于充当定语的与形容词或心理动词搭配使用的“非常”的,前面提到单独使用充当宾语的“非常”多含有“不好、想不到”之类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程度副词很明显是由充当定语修饰形容词或心理动词的词组“非常”词汇化而来的,而这种用法的“非常”就是以修饰积极色彩义的词为主,发展到现在“非常”仍然以修饰褒义词为主。“非凡”由语素“非”和“凡”构成,“凡”含有“平凡、普通”一类的语义,《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超过一般;不寻常。”词性标注为形容词。“非凡”最初也是以短语形式出现的,发展到现代成为一个形容词,董秀芳将其归为否定结构的词汇化。[5]由《词典》释义可以得出“非凡”是一个褒义词。

人类的认知在这些词语的语义色彩选择上起到一定的决定作用,有产生之初带有某种积极地或消极的感情色彩到经历漫长的发展过程,靠人类的认知找到其与经验的某种联系,丰富着现代汉语词汇,使语言交际更加生动、准确。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6).

[2]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徐文雯.从认知隐喻的角度看网络热词奇葩的词义变化[J].剑南文学.2013.

[4]武振玉.程度副词非常、异常的产生与发展[J].古汉语研究.20004.

[5]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

论文作者:王萌萌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30

标签:;  ;  ;  ;  ;  ;  ;  ;  

词的语义色彩探析论文_王萌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