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建始县中医院放射科 445300
【摘 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110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行常规性诊断,观察组在常规性诊断的基础上行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诊断,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在诊断有效率、诊断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胶质瘤诊断中应用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能够准确诊断出患者肿瘤周围的囊变区域情况、水肿区域情况、脑脊液情况、对侧正常大脑白质情况,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脑胶质瘤;诊断
【中图分类号】O482.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281-01
脑胶质瘤属于常见原发性颅脑肿瘤,主要由大脑以及脊髓胶质细胞发生癌变引起[1]。脑胶质瘤与一般的肿瘤疾病一样,都是由先天遗传因素以及环境致癌因素导致,遗传疾病主要包括结核性硬化疾病、神经纤维瘤病等病症。脑胶质瘤患者常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视觉丧失、运动与感觉功能障碍,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及时对脑胶质瘤进行诊治有着重要作用[2]。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能够清晰显示出患者肿瘤的各种情况,进而为医生提供相应的治疗依据,维护患者健康。本研究选取了110例脑胶质瘤患者对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110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有31例男性和24例女性,年龄为23-74岁,平均年龄为(48.5±24.0)岁。观察组中有30例男性和25例女性,年龄为22-73岁,平均年龄为(47.5±24.0)岁。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性诊断,观察组在常规性诊断的基础上行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诊断,具体如下:
在对患者行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时,所使用的仪器为Signa3T扫描仪、头部正交线圈,在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后便可进行扫描。扫描过程中主要应用常规T1W1、T2W1、FLAIR进行扫描,在采用T1W1扫描时,参数为TR/TE:350/18ms、FOV220mm*160mm,其中间隔为2mm、层厚为6mm、矩阵为380*185。在采用T2W1进行扫描时,参数为TR/TE:2100/20ms、FOV220mm*170mm,其中间隔为2mm、层厚为6mm、矩阵为480mm*220mm。在采用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扫描时,参数为TR/TE9999.85/3.0、矩阵为125mm*125mm。弥散梯度的参数值为B=100s/mm2。
1.3 观察指标
显效:患者肿瘤周围的囊变区域情况、水肿区域情况、脑脊液情况、对侧正常大脑白质情况被准确诊断。有效:患者肿瘤周围的囊变区域情况、水肿区域情况、脑脊液情况、对侧正常大脑白质情况诊断基本准确。无效:患者肿瘤周围的囊变区域情况、水肿区域情况、脑脊液情况、对侧正常大脑白质情况诊断不准确。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患者诊断满意度进行统计,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表示,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在采用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诊断后诊断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诊断有效率对比[n(%)]
3 讨论
本研究主要对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观察并统计了两组患者的诊断有效率以及诊断满意度,其中对照组患者诊断总有效率为80.0%、诊断满意度为78.2;观察组患者诊断有效率为96.4%、诊断满意度为94.5%,由此可见,在脑胶质瘤诊断中应用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能够准确诊断出患者肿瘤周围的囊变区域情况、水肿区域情况、脑脊液情况、对侧正常大脑白质情况,应用价值较高。
脑胶质瘤属于一种常见的颅脑肿瘤,占比较大,具有较高的死亡率[3]。实际情况中,脑胶质瘤可分为高级脑胶质瘤和低级脑胶质瘤,高级别胶质瘤具有明显的侵润性生长特征,严重破坏周围组织;低级别胶质瘤并没有明显的侵润性生长特征,不会对周围组织造成较大破坏,也不会出现水肿情况。
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肿瘤衡量的参数主要包括各向异性分数值、平均弥散率,采用这种方式对脑胶质瘤进行诊断能够准确诊断出脑胶质瘤自身情况以及周围组织情况,进而为医生提供治疗依据。
综上所述,在脑胶质瘤诊断中应用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能取得较好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郗金锁,徐成,贺业新等.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4):1919-1921.
[2]陈永生,宋敏鹰,李少鹏等.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胶质瘤手术前后的临床应用研究[J].哈尔滨医药,2014,34(4):303-304.
[3]胡鸿博,刘鹏飞.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纤维束成像对脑胶质瘤分级的诊断价值[J].磁共振成像,2011,02(2):118-122.
论文作者:田生枝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0
标签:张量论文; 核磁共振论文; 情况论文; 患者论文; 胶质瘤论文; 肿瘤论文; 白质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