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423000
摘要:目的:探究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支持中采用肠内外营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ICU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92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探究组各46例,探究组患者采取常规的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则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探究组患者在得到营养支持治疗后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得到营养支持治疗后其血红蛋白以及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支持治疗前无显著改善,其差异不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两组患者在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前后其肱三头肌皮的褶皱程度以及上臂的臂围均无显著变化,探究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肠内营养支持较为重要,在保证患者的正常生命体征所需的营养和能量的同时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肠内外营养;ICU;机械通气
ICU病房患者的病情多较为危重,患者不能进行自主进食,因此患者伴随有营养不良体征,患者在ICU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营养支持,尤其是在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中进行营养支持类别的选择非常重要[1]。随着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完善,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结合营养支持非常关键。患者如果长期不进行肠内营养会导致患者的胃黏膜出现萎缩,肠道菌群出现失调,进而加重患者的病情,使得患者的经济负担加重[2]。近年来,在胃肠道的功能紊乱和认识有了更为全面的重视,并且进行肠内外营养支持在临床也得到很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对一段时间内在我院ICU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效果的探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对此做相关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ICU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92例,所有患者均无肝肾功能衰竭生命体征,并且无消化道出血以及炎症性肠道病变,无严重代谢类疾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探究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9例,患者年龄在22~79岁,平均年龄为48.3岁,探究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在24~80岁,平均年龄为47.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均无显著差异,本研究内容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原发病的积极治疗,在此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感染控制治疗,控制患者的酸碱平衡,同时对患者的水电解质紊乱进行纠正治疗。探究组患者采取常规的肠内营养支持,在进行机械通气的同时留置胃管,对患者进行持续的静脉滴注,并且通过胃管对患者进行营养液的肠内补充,在第一天只采用30%进行肠内营养,患者没有消化不良和胃食管反流病症,在第二天可增加患者的肠内营养量,与此同时要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注结合,对患者所需的能量进行平衡,营养液的温度保持在37℃最佳[3]。对照组患者则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患者在进行机械通气后对患者进行单纯的静脉营养,调整脂肪乳剂、葡萄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进行综合静脉营养,配制过程中,按照要求和顺序进行操作,同时一定要保证配置环境无菌,在混合后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4]。对照组和探究组的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每天给予的热量卡价均相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后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含量以及肱三头肌皮褶皱、上臂臂围变化情况进行检测记录,并且对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进行记录对比[5]。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表示的同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的判断标准。
2.结果
探究组组患者在得到营养支持治疗后血红蛋白以及血清白蛋白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得到营养支持治疗后其血红蛋白以及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支持治疗前无显著的数据改善,其差异不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两组患者在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前后其肱三头肌皮的褶皱程度以及上臂的臂围均无显著变化,探究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4.15d)明显低于对照组(7.28d),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详细数据分布见表1。
3.讨论
ICU病房患者多伴有营养不良病症,对患者的机体恢复非常不利,对患者的疾病转归也有不良影响,因此,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非常重要。患者在进行常规的机械通气治疗的同时进行营养支持能够保证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得到全面满足和维持,优化患者的机体恢复条件[6]。
本研究中,探究患者在得到营养支持治疗后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得到营养支持治疗后其血红蛋白以及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支持治疗前无显著的数据改善,其差异不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两组患者在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前后其肱三头肌皮的褶皱程度以及上臂的臂围均无显著变化,探究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因此,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肠内营养支持较为重要,在保证患者的正常生命体征所需的营养和能量的同时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丽丽,赵琳莉,达晓燕,马春娇,田雅丽.2种肠内营养途径及护理在老年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8):36-39.
[2].摘要[A].Asia Pacific Association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China 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Final Program & Abstract Book of the 14th Congress of Asia Pacific Association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C].Asia Pacific Association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China 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06:117.
[3]徐巍,董朝晖,唐凯坎,杨卿,陈志冬,薛中杰.肠内及肠外两种营养支持疗法在ICU重症患者综合治疗中的应用比较[A].浙江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变化与应对——2014年浙江省重症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浙江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14:5.
[4]韩云,林嬿钊,林琳,李芳.培土生金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机械通气患者肠内外营养支持临床疗效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01(25):18-22.
[5]曹霞.RICU中COPD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血清瘦素、肌肉生长抑制素、TNF-α水平及营养状况与延迟脱机关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1.
[6]张黔,卫波,余猛进,陈晓宏,石正蒙,杨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J].医学综述,2011,07(17):1089-1091.
论文作者:陈志强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2
标签:患者论文; 营养论文; 机械论文; 对照组论文; 差异论文; 血清论文; 白蛋白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