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合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省厦门市 361000
摘要:土木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其中施工技术是影响土木工程的重要因素之一,施工质量和安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施工的成败,而先进的施工技术可以很大程度上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土木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相信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土木工程将处于更高速度的发展。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问题;创新
1土木工程传统技术分析
1.1桩基础施工
在对土木工程的地基基础进行施工时,桩基础是最为常用的方法。按设计方式可将桩基础分成两种形式,即正常施工条件下的极限状态和承载能力对应的极限状态。对于建筑基桩而言,其根据不同的承载方式,可划分出以下几种类型:摩擦桩和端承桩。其中,摩擦桩及其端承摩擦桩所受竖向载荷主要为桩侧的阻力,而端桩上的阻力可以忽略不计;端承桩及其摩擦端承桩所受竖向载荷主要为端桩的阻力,而桩侧上的阻力可以忽略不计。若按具体成桩方式划分,可分为挤土型桩、非挤土型桩和部分挤土桩。不同基桩所用材料也有很大差别,常见的有木制桩、钢制桩与混凝土桩等。不同基桩材料对应特定的施工方案,适宜的建筑地基类型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情况中,首先要选定适宜的桩型。
1.2混凝土施工
在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按照浇筑施工的位置,可将混凝土施工分为现浇法和预制法两类。其中,预制法是指在现场外部进行浇筑施工,具有成本低廉和性能可靠等优势,是现阶段建筑领域较受欢迎的技术手段。而现浇法则是指在现场进行浇筑,是最早出现也是迄今为止应用最为广泛的施工方法。另外,对于预应力混凝土而言,按照预应力筋实际张拉顺序,还能分成先张法与后张法等类型。
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1施工主体结构问题
在土木工程中会存在很多的因素对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和安全产生不良的影响,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埋下了极大的隐患。例如,混凝土结构裂缝是影响土木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因素之一,在土木工程建筑的混凝土施工中,经常会利用到高效减水剂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高效减水剂会加速混凝土的自缩,或者混混凝土中经常会渗入一些硅灰等矿物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混凝土出现自缩。这些现象都会最终造成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造成建筑主体结构出现质量问题。
2.2技术应用不遵从客观要求
很多土木工程项目在工程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没有将实际的施工标准和施工要求作为提高工程技术应用的参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很多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应用超过了项目的需求,这种情况对项目的容错性提高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其也提高了项目施工的成本,与原本的项目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沉余,会造成后期工程维护、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浪费。其次,我国大部分施工企业的施工管理存在管理流程缺乏系统性的情况,难以有效的保证工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尤其土木工程管理工作需要企业内部众多部门的参与,例如,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后勤部门等,但是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这些部门之间缺乏联系和沟通,导致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缺乏系统性。
3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路径
3.1注重创新理念
在市场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促进下,土建施工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但市场竞争也演变的更为激烈。为了更好的适应竞争,土建企业必须紧紧跟随时代脚步,积极实行技术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市场中站稳脚跟,立足长远发展。基于此,企业必须具备较高的创新理念,同时向外引进雄厚资本,全面提升自身的技术与管理水平,促使土建施工技术开拓创新。企业在完成建设任务时,有义务向全体施工人员灌输创新理念,保证在整个施工过程处处渗透技术创新,进而实现施工目标,保证施工质量。此外,在施工阶段及管理阶段,同样需要强化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为导向,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提升的同时,还能为技术创新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使企业更快更好发展。
3.2构建创新机制
根据土建工程施工实际问题与现状,在对技术进行创新的过程中,还需构建一套完善的创新机制,同时组建高水平技术创新团队。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为企业积极研发具有企业特色的创新技术,并将企业发展重点转型到技术创新上。从目前看,土建施工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但技术人员却不能紧跟技术更新的脚步,不但综合素质有待提升,而且专业技术水平欠缺,这也是制约技术创新主要原因之一。对此,企业必须制定有效解决方案招纳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对现有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开展特色化的培训课程,以此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在此基础上,还可聘请土建领域专家开展专题演讲,并在管理上辅以激励和奖惩,充分激发人员学习和工作热情,从而为技术创新奠定良好人才基础。最后,在土建工程施工中还需进一步强化监督,严格落实每一项技术措施,确保技术应用和创新的实效性。
3.3土木施工技术内容创新
3.3.1新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
新型的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可以避免钢筋混凝土结构过早的出现裂缝,从而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轻度,减少其承受的拉应力,从而有效的提升钢筋混凝土的使用寿命。新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具有结构刚度大、耐久力好等特点,可以更好的发挥出钢筋和混凝土的优点,提升结构的使用寿命。新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先张法,具体的施工方法是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之前,对钢筋进行预拉力处理,然后将其固定在临时的台座或者钢模上,然后开始浇筑混凝土,这种新型的预应力钢和混凝土之间会产生较大的粘合力,从而产生预应力的效果。另外一种为后张法,其与先张法不同,是在浇筑完成后的钢筋混凝土上施加预应力将钢筋张拉。在施工之前,预应力混凝土需的构建需要留出一定的张拉力孔。当浇筑后的结构达到了一定的强度之后,要将钢筋进行拉伸,确保钢筋接近预留的孔道。这种新型的预应力混凝土在张拉的时候,可以利用一定的张拉工具,对其进行张来,然后对孔桩进行灌注。
3.3.2深基坑支挡技术
随着越来越多人进入城市导致城市住房面积紧张,为了让城市能够容纳更多得人,房屋建筑逐渐向高层发展。随着建筑层次增加,其建筑的抗震性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房屋的地下建筑业逐渐的增多,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深基坑支挡技术随着这种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的发展不断的创新,现在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其中最具代表的是桩锚支挡体系。在建设高层建筑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地质条件比较差的情况时,可以采用预应力锚杆和灌注桩体系来改善地质条件,确保建筑地基的稳固。当地基到了地下水位时需要根据地下水的不同制定相应的套管水冲法成锚技术,用来避免地下水对房屋地基的影响。当在地基施工过程中遇到需要采用临时性支挡的加固桩和地下水支撑墙或者永久性支挡柱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支挡与承重一体化的支挡技术方案,从而实现建筑施工简洁高效,同时也能满足地基施工要求,最终提升施工的速率,从而使建设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结束语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因受到环境及科技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实际操作和技术理论出现脱节,工程实践通常优先于理论应用,而技术本身还是在时间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发展的。由此可见,深入分析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掌握有效创新策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总体目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笑.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创新探讨[J].江西建材,2017,02:104+106.
[2]杨玺玺.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创新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04:28-29.
[3]蹇照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创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4:222.
[4]吴宏强.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创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7:188-189.
论文作者:陈锡权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9
标签:混凝土论文; 土木工程论文; 预应力论文; 土木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技术论文; 技术创新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