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人民医院血透室 江苏扬州 225200
[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48例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行一般护理,观察组行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导管留置时间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于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血液透析是常见的肾脏替代治疗手段,通过建立并维持有效血管通路,保障血液透析顺利进行[1]。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主要指留置导管内装置的患者发生菌血症,通过外周静脉抽取血液培养检查显示至少一次呈现阳性,同时存在感染症状,排除导管无其他明确血流感染源。研究资料显示[2],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患者极易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对透析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严重者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极为关键。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患者,分别进行一般护理和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48例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男15例,女9例;年龄为17-82岁,平均年龄为(59.8±11.8)岁;置管部位:右侧颈内静脉置管17例、右侧股静脉置管7例。观察组男16例,女8例;年龄为18-80岁,平均年龄为(59.2±11.4)岁;置管部位:右侧颈内静脉置管18例、右侧股静脉置管6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一般护理,向患者讲解留置血液透析导管的注意事项,并进行常规消毒处理;观察组行集束化护理干预:(1)手部卫生护理: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穿刺前,需进行严格手部清洗,接触患者前后、抽取标本和更换输液头均需使用消毒液;此外,需定期开展手部卫生评价活动,考核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及手卫生效果。(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中心静脉置管过程中,医护人员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戴无菌口罩、无菌手套、帽子、穿无菌手术衣,尽可能采取无菌屏障措施,预防交叉感染。(3)穿刺部位护理:医护人员选择合适穿刺部位,大多数情况选择右侧颈内静脉置管,尽量避免股静脉置管,防止发生并发症和感染。操作过程中,需始终遵循无菌操作,对患者穿刺部位皮肤进行消毒,使用含氯己定浓度0.5%以上的乙醇溶液进行消毒。(4)感染监测:医护人员需对患者每天体温、白细胞计数、感染情况进行密切监测,仔细评估穿刺部位有无皮肤红肿、疼痛、硬节症状,同时观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表现。若患者血液透析1h出现畏寒、全身颤抖、发热现象,则可能为留置导管内细菌繁殖引发的全身感染,需及时报告医师处理;若患者带涤纶导管,则需定时进行局部消毒、换药、应用抗生素。(5)敷料护理:医护人员通常使用无菌纱布、无菌透明或半透明敷料将插管部位覆盖,患者若较易出汗或者插管部位渗出血液、组织液,则应使用纱布进行覆盖,待敷料潮湿、有污渍或者松动时,需立即更换。穿刺后第2d需更换敷料,然后更换2-3次/周。(6)导管护理:使用静脉留置导管前需叮嘱患者言语及肢体活动,对于右侧颈内静脉置管患者,需指导患者将面部朝向导管对侧,应用碘酒对皮肤消毒处理,再更换无菌敷料,再垫无菌治疗巾于导管下方,将动脉、静脉管帽拧开,使用5%碘伏棉球进行消毒2次,待碘伏干燥后,再使用5ml注射器将动脉、静脉管腔内肝素和血凝块吸出,管腔完全畅通且凝血块消除后,再将血液净化管路连接,并血液透析。血液透析后,再使用5%碘伏棉球对动脉、静脉管口进行消毒2次,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动脉、静脉管腔内部残留血液,将封管使用的肝素盐水或者肝素抗生素注入动脉、静脉管腔,将无菌肝素帽盖上后,再使用无菌纱布包裹,最后使用胶布固定。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χ±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为(55.4±2.3)d,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为(60.01±3.5)d,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对比(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血液透析通过建立合理血管通路,有效确保血液透析质量,是肾脏替代治疗的关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透析质量,还增加了治疗花费,提高患者死亡率[3]。研究资料显示[4],影响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主要因素为手部卫生、无菌操作、皮肤消毒液选择、穿刺部位、敷料选择和导管类型等。因此,采取综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具有重要作用。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集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患者并不会增加导管留置时间。而观察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主要原因为集束化护理干预通过加强医护人员手部卫生、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密切监测患者感染情况、敷料护理、导管护理等方面,提高了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促使医护人员进一步了解导管相关操作知识,从而有效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此研究结果与郑慧芳[5]等研究结果相一致,充分体现出集束化护理在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于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陈凌武,钟樟桂.集束化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05):76-77.
[2] 王晓君.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20):3090-3092.
[3] 伍绮剑,陈少梅.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2):1820-1822.
[4] 张春清,李薇薇,贾红莲,等.集束化干预对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效果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05):818-820.
[5] 郑慧芳,苏素花,汪清,等.集束化管理在预防血液透析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5,14(05):466-467.
论文作者:陈丹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9
标签:导管论文; 血液论文; 患者论文; 静脉论文; 发生率论文; 敷料论文; 医护人员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