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档案学学科性质研究的新见解(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见解论文,学科论文,性质论文,档案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关于档案学学科性质的研究已有时日,但离取得一致的认识尚有较大的距离。这不是档案界同仁不努力,也不是研究者们各持己见,不愿向真理靠拢,而是该问题的复杂性。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对档案学学科性质的研究必然涉及到学科分类问题,因为学科性质是学科分类的基本出发点,而对现代科学体系结构的探讨至今没有一致的认识。
对学科分类的研究,人们早在16世纪近代科学产生之前就开始了,尽管当时还处于学科结构的朦胧意识时期。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把科学统称为哲学,然后以人的活动作为科学分类的准则,把纯粹认识活动的学问称为理论哲学,把研究人的行为的学问称为实践哲学,把关于创作、艺术、讲演的活动的学问称为创造哲学。对近代学科体系结构的描述有三大类,一类是以人的主观认识能力作为学科体系分类的出发点,如英国的哲学家培根主张以人类理性能力的科学分类的标准,把科学分为三部分:有关记忆能力的是历史学,有关想象能力的是诗学,有关判断能力的是哲学(神学)。第二类是以客观认识对象作为学科体系分类的出发点,如恩格斯根据客观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把整个客观世界从简单到复杂分为五种运动形式,与其相应的有五类学科: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社会学。第三类是以知识研究成果为学科体系分类的出发点,而知识研究成果的主要形式是书,因此,图书分类研究是该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著名的杜威十进分类法将全部的知识分为十大门类:总论,哲学与相关学科,宗教,社会科学,语言学,纯科学,技术工程,艺术,美术及装饰艺术,文学,普通地理和历史及其辅助学科。
进入20世纪,一方面由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了解愈来愈深入,愈来愈广泛,使得学科的分化愈来愈细,学科愈来愈多;另一方面由于客观世界的内在联系性和复杂性,传统学科的界限不断被打破,边缘学科、综合学科、横断学科等交叉学科大量涌现。今天,科学已成为一个多层次的纵横交错的网状系统,它不仅使学科体系结构的研究更显必要和迫切,而且使研究的难度增大。因此,对该问题的研究至今仍在继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能级性学科划分说、群体学科划分说、特点式学科划分说、综合式学科划分说和全息式学科划分说等①。而每一种划分说中又有若干划分方法。仅以群体学科划分说为例,有的将学科群体划分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药科学、农业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五大类;有的划分为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数学、自然科学五大类;有的划分为物理化学科学、数学科学、环境科学、技术科学、生命及地球科学、心理学、社会经济学七大类。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则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纵向分为十大学科群: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文艺理论、军事科学、行为科学和地理科学。横向分为四个层次:哲学、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其中思维的基础科学是思维学和信息学。“在技术科学这一阶层,思维科学中还有情报学和科学方法论。现在情报、资料、档案是一个巨大事业,已成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锐利工具,可以说是人感觉器官的外延,就如机器是人手的外延。”②显然,钱老在此所讲的情报学是大情报学,因为“情报事业或者叫情报工作当然要包括资料、图书、档案等等这些方面的搜集工作。”③由此可见,在钱老所构想的科学体系中,档案学的学科性质为思维科学。专门研究跨学科的刘仲仁提出科学体系由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和交叉科学四大门类学科群组成。④交叉学科的主要类型有比较学科、边缘学科、软学科、综合学科、横断学科、超学科六种。⑤其中,综合学科崛起、发展的基础是当今社会发展中不断涌现出的综合性和跨学科性问题,包括对信息的综合研究。档案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对档案的研究说到底是对档案信息的综合研究,所以按照刘仲仁提出的科学体系,档案学的学科性质则为交叉学科中的综合学科。总之,学科结构的划分方法不同,科学的体系结构也不同,档案学的学科属性也必然不同,这就给档案学学科性质的最终确定带来了困难。但是,我们可以把档案学的学科性质问题分解为档案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科归属两个问题,并将学科归属问题暂时搁置,重点研究档案学的学科特点,而对该问题人们容易取得共识。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此基础上,摆脱传统观点的束缚,改造档案学的原有体系结构,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建设新型的档案学,以适应现代科学的发展,这正是研究档案学学科性质的意义所在。
档案学的学科特点之一是综合性,无论是研究对象,还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档案学都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特点。在科学进化的过程中存在着学科不断分化和学科不断综合两种趋势,而现代科学的特点是综合化趋势越来越占居主要地位。在当今社会发展中,人类不断面临各种具有综合性的问题,解决这类综合性问题,必须从不同方面进行研究,这就产生了各门学科相互协作的需要,当各门学科彼此界限被突破,就导致了学科的综合。按综合的程度,即涉及的学科范围,可将其分为两类,一类为一栖类综合,即所涉及的学科属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体系中的各门学科;另一类为两栖型综合,即所涉及的学科属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体系中的各门学科,此类综合是学科综合化的主流。人类面临的综合性问题大致有三类:一是对人自身的研究,包括对人的意识思维的研究;对人的行为活动的研究;对人的创造活动的研究,等等。人曾经是心理学、生理学、生物学、医学、教育学、伦理学等学科各自的研究对象,而在今天,对人的综合研究已形成思维科学、行为科学、人才学、创造学等一批新学科,这些新学科具有鲜明的综合性。二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研究,包括全球的生态平衡;全球的环境保护,资源和能源的生产与消耗;城市与人的居住环境,等等。对这类问题的研究必须用综合方法,因为环境和生态问题是综合性、多因素的问题。比如,环境问题的解决不仅是化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工程学家、物理学家的事,而且是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的职责。因此,环境科学是一门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学科。三是对信息、知识的研究,包括知识的生产机制;信息(知识)的交流过程;信息(知识)的储存技术;知识的转化渠道,等等。文献是知识的存在形式,因此,对文献的研究就成为这部分研究的主要内容。文献是人们意识的产物,对它所反映的客观世界来说是人们认识的结果,是观念性的东西,就这点而言,文献属于精神世界。但是,文献又是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具有可感知的物质形象,它的存在总是依赖于一定的物质载体,不可能脱离物质而存在,就这点而言,文献又属于物质世界。物质性和精神性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属性在文献身上得到统一,难以分割,浑然一体。⑥因此,对文献这种客观精神世界的研究必须由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联手进行。档案是文献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是客观精神世界的主要组成部分,以档案这一综合体为研究对象的档案学当然具有综合性,而且是两栖型综合。档案工作是档案学的另一个研究对象,档案工作(无论是狭义的档案业务工作还是广义的档案事业)的核心问题是管理,而众所周知,管理具有两重性,即具有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因此,就此而言,档案学也具有综合性。
由于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具有综合性,决定了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也具有综合性。研究内容的综合性首先表现在档案学的学科内容在整体上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渗透的产物。当然从各分支学科的具体内容看,它们会表现出各自的学科特点。例如,档案学的理论研究部分具有明显的社会科学属性,而有关档案存贮技术、传递技术方面的分支学科具有明显的自然科学属性。研究内容的综合性还表现在档案学具有广泛的外部联系。档案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容纳和吸收了其他学科的理论成果和技术方法,其中,既有历史学、史料学、方志学、法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也有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气象学、建筑学、计算机技术等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综合性表现在档案学研究具有开放式特点,它广泛借鉴了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无论是社会调查法这种典型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还是实验方法这种普遍运用于自然科学各学科的研究方法,都可运用于档案学的研究。
由于对综合性问题研究而形成的学科是由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而相互作用、结合、渗透的各方不会是绝对均衡的,而是有主次、轻重和多少之分,结果使这些学科的属性呈现出一定的偏侧性,即显示出一定的学科倾向,或者偏向于自然科学,或者偏向于社会科学,完全的“中性”是不存在的。从档案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来看,它的社会科学属性要比自然科学属性强,因此,档案学的综合性是偏重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