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产业区划研究[*]_三角洲论文

珠江三角洲工业地域分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域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 要 本文从专业化部门的数量和发展水平以及专业化部门地区分布和组合两方面揭示珠江三角洲工业地域分工的基本特点。指出新形势下虽然不少县市存在专业化部门多而不精,工业结构趋同的问题,但珠江三角洲地域分工格局已开始形成。文章还讨论了形成工业地域分工特点的原因并提出了完善地域分工的措施。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工业地域分工 区位商 国际专门化指数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蓬勃发展,工业已成为珠江三角洲各市县的主导产业,在广东及全国的地位日益重要。在工业化的浪潮中,珠江三角洲的工业结构及其地域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珠江三角洲处于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前沿,如何根据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把握国际产业发展的潮流,明确珠江三角洲在全省全国总体发展中的新分工,建立具有三角洲特色与富于国际竞争力的新的工业体系,将是珠江三角洲今后工业发展中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这种工业体系的建立需三角洲各县市共同承担,在区内各地区,各县市之间建立合理有效的工业地域分工体系,成为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对新形式下珠江三角洲工业地域分工系统的深入研究极少。从方法上讲,也大多偏重于定性的描述。本文试图从定性、定量两方面对珠江三角洲工业地域分工格局的现状特点作出系统深入的考察,以明确珠江三角洲工业地域分工的现状基本特点,为今后建立合理的工业地域分工提供依据。

1 研究方法

工业地域分工表现为通过对工业活动地域空间组合的优化,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经济效益。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工业生产地域分工又表现为地区工业专门化。专门化生产不仅满足本地区的需要,其产品还供应其它地区甚至国际市场。一个地区通过专门化生产部门参加全国、国际的生产地域分工,体现其在全国及国际经济中的地位。

确定工业专门化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准是其产品的区内商品率和区际商品率。前者指其产品的输出量占区内同类产品生产总量的比重,以衡量专业化发展的程度。后者指其产品的输出量占全国各地同类产品输出量总和的比重,以揭示其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1]。 在实际运用中,通常使用区位商(或专门化率)作为衡量区内商品率高低的指标。区际商品率这一概念因在实际运用中难以掌握具体产品的流向流量而无法运用。我们运用区际商品率指数R[,q]作为衡量区际商品率高低的指标,R[,q]定义为:

R[,q]=M[,i]-P[,i]·k式中:M[,i]——某县(市)第i 个工业部门产值占全区该部门产值的比重;P[,i]——某县(市)总人口占全区总人口比重;k——系数。

构造这一指标的基本依据是某县(市)某一行业、部门产品的县(市)内消耗量与其人口多少及人均消费水平呈正比。故需从其产品占全区同类产品总和的比重中扣除。余下的部分则可作为衡量该县(市)某一部门产品区际商品率的指标。k值的选择,视具体县(市)而定。 珠江三角洲到90年代其区内的人均收入水平差异已大大减少。故认为区内各县(市)有相近的消费水平[2],k值取1。 而当计算三角洲相对于全省的区际专门化指数时,考虑到三角洲人均收入水平是全省的2.28倍,k值取2.28。显然,R[,q]值处于—100%—100%之间,R[,q]值越大, 表示区际商品率越高。R[,q]若为负值,则表示该县(市)某部门的产品需要由县(市)外调入。

我们讨论的地域分工,是一种功能上的分工,即由于工业活动的某些内在联系而在空间上聚集形成的相对独立的工业功能组合体。显然,这种“工业地域”有不同的层次。小的工业地域组合成大的、功能更为复杂的工业地域。而大的工业地域又可分解为次一级的、小的工业地域。本文研究的珠江三角洲包括广州、深圳、珠海及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单元。其中次一级的地域单元则采用市区、县级市全市域及各县县域。市区,作为经济活动集中的地区,具备工业生产功能上的相对独立性。各县包括县级市在过去长期以行政管理经济的模式下,也以县城为中心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基本经济单元。因而,市区及县域和县级市域均可看成一种工业地域。而且,根据我国现行的统计规范,以上述行政单元为单位,也容易收取有关资料。基于上述原因,我们以市区、县域、县级市域为地域单位,运用各县、市1990年工业有关资料,分析研究珠江三角洲工业地域分工。

2 珠江三角洲工业地域分工基本特点

2.1 珠江三角洲在广东省工业地域分工中的地位与作用

珠江三角洲在改革开放以前已成为广东省乃至我国重要的轻纺工业基地。1980年工业产值占全省66.7%,轻工业比重71.0%。全区专业化程度较高,突出的行业有机械(以农业机械制造、造船、工业设备制造为主),食品(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化学(以化肥、农药为主),缝纫皮革。而石油、煤、电力则需大量由区外调入。

1990年专门化发展水平较高的行业有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电汽机械、化学纤维、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金属制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饮料、医药、纺织、建材、饲料等。可见专门化生产的行业中,新兴行业占了相当大一部分。而传统专业化部门如食品、造纸、机械、化学等地位则下降,专业化水平低,甚至不再具有区际专门化的意义(表1)。

表1 珠江三角洲在全国、全省地域分工中的地位*

Tab.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arl River Delta's industry

*资料来源:据各市县统计局资料整理计算。 表中仅列出区位商大于1的部门。

2.2 珠江三角洲工业地域分工基本特点

1980年,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工业活动均集中在广州。广州工业产值占珠江三角洲工业总产值的54.66%。加上佛山、江门、肇庆、 惠州等城市,其工业产值占三角洲工业产值的66.1%。其余各县、市工业很薄弱。体现其专门化特点的工业部门也集中在广州。佛山、江门、肇庆、惠州等城市工业门类虽较齐全,但产品以供应邻近各县为主。其余各县则以支农工业为主。形成以行政地位相对应,大而全、小而全的地域生产体系〔1〕。

1990年,广州市占珠江三角洲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下降到23.68%。 深圳、珠海占珠江三角洲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由1980年的0.33%和0.49%上升到15.3%和4.0%。广州、深圳、珠海及佛山、江门、肇庆、惠州等中心城市以外各县市的工业化水平也大大提高。工业产值比重由1980年的31.0%上升到1990年的47.3%。一些县(包括县级市)的工业产值超过江门、肇庆、惠州等城市。

为考察目前珠江三角洲各县市工业地域分工的状况。首先根据区位商>1及R[,q]>0,分出各县市的专业化部门。由R[,q]的大小,明确其在地区工业地域分工中的地位。再根据专门化部门的数量,将三角洲各县市分为五类。在每类中,根据其R[,q]的大小分成亚类(表2)。

表2

珠江三角洲按专业化部门数量及发展水平划分的工业地域类型(1990)*

Tab.2 Type of industrial special division in PRD,1990

*资料来源:据各县市调查资料整理计算。顺德、 广宁资料因缺未列出。

由表2可见,珠江三角洲工业地域分工的格局已开始形成, 绝大部分县市拥有5个以上专业化部门。尤其是那些近10年经济发展速度快,目前经济发达的县市,如南海、东莞、中山、江门、惠州、珠海、宝安等具有较多的专业化部门。虽然多数县市专业化部门的R[,q]较小,在工业地域分工中地位不突出,且部门结构相似,有专而不精的缺陷,但已表明珠江三角洲的工业专门化职能不再集中于广州而开始转向由各地共同承担。

表3 1990年珠江三角洲各县市工业分工*

Tab.3 Industrial spatial division in PRD in,1990

*资料来源:据各县市调查资料整理计算,括号中数据为R[,q]值。

表3列出了珠江三角洲各县市中区位商大于1及R[,q]大于5 的所有工业部门。其中:一类县市是以电子及通讯器材、交通运输工具、电子电器、金属制品、石油加工、化工及化工原料等新兴产业部门及轻纺加工工业行业中的1个或多个产业部门为突出或明显的专业化部门; 另一类县市则以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煤炭及其它非金属矿产的开采及木材采运为突出的专业化部门。

第一类专门化部门除在广州、深圳、佛山等地分布比较集中外,在三角洲其余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新兴的产业部门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并且有突出的专业化优势,表明以新兴产业及高新科技产业为主体,广州、深圳为龙头的产业空间格局开始形成。第二类专门化部门则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北部边缘(从化、清远、花县)及西部边缘(恩平、开平)。这些仅在珠江三角洲内部具有比较突出的专门化优势,过去现在均不是三角洲相对全国、全省专业化的优势部门。随着三角洲能源、原材料供应条件的改善,上述县市将逐步失去现有专业化优势,必须发展新的专业化部门。

3 结论与讨论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工业地域分工的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电子、通讯器材、汽车、电子电器、金属制品、化工及化工原料为主体的新兴产业发展快,在全省全国地位重要。这是新形势下全国全省工业地域分工进行调整和珠江三角洲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发展的结果。其次,珠江三角洲内部县市之间的横向分工较以前有很大发展。专门化部门不是集中在个别中心城市,专门化职能逐渐发展到由各县市共同承担。这是三角洲工业中心向外扩散,经济特区和农村工业迅速发展的结果。第三,以广州、深圳为龙头的新的产业空间格局开始形成。

总体而言,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处于新的地域分工格局开始形成的初级阶段。而地域分工面临的专而不精的问题则与过去十多年其工业发展的基本特点有关,因为:①珠江三角洲工业以轻小型工业,特别是“三来一补”为主,由于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产业部门集中,区位选择性小,可以遍地开花。②从市场拓展看,三角洲先行一步,具有独享优惠政策的优势,通过引进技术、资金生产的产品,甚至引进零部件装配的产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几乎垄断了国内市场。致使三角洲企业缺乏外部市场竞争造成的约束,造成各市县重复上马发展同一行业的现象不断重演。③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投资主体和利益集团最具多元化的地区。1990年在册的“三资”企业达4672个,占全区企业1/3。 已形成由外商、地方政府、企业、国内其余地区构成的多元化利益与投资主体。由于大多数企业规模小,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这些投资主体往往追求短期利益,将资金投放于市场前景明朗,可以迅速取得效益的部门和行业。造成区内各县、市在工业部门的选择上,见好就“一哄而上”。④政府缺乏必要的空间产业政策,宏观调控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在改革开放初,广东省政府制定了吸引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明确指出了鼓励发展的具体行业,但直到目前,尚未制定指导省内各地区分门别类发展的区域产业发展政策。绝大多数县、市在其20年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及投资指南中,均未明确指出鼓励投资者积极发展的行业部门。

今后,珠江三角洲工业的发展将以拓展国际市场,参加国际经济循环目标,转向以石化、汽车、钢铁等重型工业和微电子、电子电器制造、通讯、生物工程、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并将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工业发展面临重大调整,工业地域分工亟待进一步完善。具体而言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构造以广州、深圳为龙头的产业空间格局。广州、深圳是三角洲经济实力最雄厚,金融、贸易、商品流通最发达,科学研究技术力量强,人才集中的城市。新技术产业规模、水平上均有相对坚实的基础。以广州、深圳为龙头可充分利用第三产业发达、科技人才集中的优势,使其成为创造、引进、吸收、推广新技术的中心,发挥开拓、示范和组织作用。②广州、深圳以外的县市,在产业部门的选择上,应专于一个或几个部门的发展,并与其余县市有所分工。近年来,三角洲各市县花大力气改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各县市间投资环境的差别大大缩小,加上市场机制的引入,新兴产业的发展处于初期阶段,很难就此断定将来各县市具体的工业专业化发展方向。但在产业部门的选择上不搞“一哄而上”。③制定区域产业政策,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已迈上新的台阶。经济发展一体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要求有关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区域产业发展政策,指导三角洲及区内各县市工业的发展,使其工业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实现一体化。

*来搞日期:1994-04;收到修改稿日期1995—01。

THE SPATIAL DIVISION OF INDUSTRIAL ACTIVITIE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Ouyang Nanjiang(Geography Department.Ziongsh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

Key words Pearl River Delta, spatia division ofindustrial activities,

location

coefficient

index

ofspecialization

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sed the spatial division of industry ofthe Pearl River Delta ( PRD)

in the context of rapidindustrialization both in urban and rural area since theimplementation of reform and open- door policy. Industrialoutput value of 39 industrial sectors of counties and urbandistricts in 1990 are used.Location coefficient and index ofspecialization

are

used

to

measure

the

extent

ofspecialization of a spatial unit and its status in the region.

The research revealed that the PRD is characterised byits advanced and high-tech industris in Guangdong and Chinaand that the spatial dirision of industry has been emerging.Most of the cities and counties in PRD have at least 5sectors in which the location coefficient are larger than 1,and the percentage of Guangzhou's industrial output value inPRD has droped from more than 50% in 1980 to 23.68% in 1990.This demonstrates that the specialized activities in PRDhave no longer been concentrated in Guangzhou.

However,the key problem is that a number of thecounties/cities in PRD lack highly specialised activities andhave similar industrial structure.When measured by using theindex of specialization,those counties/cities often have lowvalues.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lack of competition fromother regions,diversified investment sources and nterestgroups,decenteralization in economic administration in PRDand weakening of provincial government control/guidance arethe reasons contributing to the above problems.

To perfect industrial spatial division and to promoteindustry development in PRD,Guangzhou and Shenzhen should bedeveloped as the ndustrial innovation centres of PRD. Placesoutside Guangzhou and Shenzhen should concentrate

theirindustries in only several activities.Government interveningis necessary as integrated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essential issue in PRD.

注释:

〔1〕 参见吴永铭等“珠江三角洲工业布局特点与类型研究”。

标签:;  ;  ;  

珠江三角洲产业区划研究[*]_三角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