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糖尿病治疗中的药学监护。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2月临床药师通过药学知识,同时结合药学临床监护实践,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有效的用药指导。结果:临床药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药学监护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增加临床治疗效果,进而树立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结论:临床药师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在维持其血糖平稳和合理用药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并体现了临床药师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临床药师;糖尿病;药学监护;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8-0246-02
目前,糖尿病及其相应并发症已经为临床上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据临床调查研究报道,截止到2008年国内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到3000万,其中多数糖尿病为2型糖尿病[1]。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基础性疾病,需要终身用药和治疗,由于目前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种类较多,一旦患者未能科学和合理使用,不但会引起疾病反复发作或者加重,还会造成较大的医疗资源浪费,所以对糖尿病患者需进行全面综合干预。临床药物服务的实际意义体现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医药资源的浪费,转变大众对药物治疗的观念,从早前的“药物治疗结果”转变为多注重“药物治疗的整体过程”,以便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和药师应用价值。为给糖尿病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药学服务,改变患者传统用药观念,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减少药物副作用,我院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的糖尿病患者提供临床药师药学监护。现将药学服务的相关内容汇报如下:
1.开展用药教育
用药教育可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尤其是对于糖尿病患者,用药技巧和时间的掌握有助于提高用药积极性和准确性,以及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
1.1 根据药物性质指导合理用药
临床药师可根据不同药物的半衰期指导患者分次用药,如短效降糖制剂可每天服用3次,长效降糖制剂可每天使用1次;药物剂量可从小剂量开始,同时参照血糖监测结果对剂量进行调整,直至有效剂量;通常情况下,初次用药可予以较小剂量,患者年龄越大,给药剂量需越小,少数患者用药剂量大于每天服用的最大剂量时,其临床治疗效果并未提高,但其副作用不断增加。磺脲类降糖药物导致低血糖的原因主要为治疗开始阶段用药剂量较大或者剂量增加快速[2]。
1.2 根据药物服用时间指导用药
降糖药物使用时间是否正确关系到血糖控制效果是否理想,所以对于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需特别交代其药物服用的时间,从而确保药物发挥其正常的临床效果,降低高血压和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早餐前一次性予以各种缓释药物(达美康缓释片、瑞易宁、二甲双胍等),长效类药物(格列美脲、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三餐之前服用的药物如中短效磺脲类制剂(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早餐和晚餐前使用的中长效磺脲制剂(格列齐特、格列本脲);二甲双胍一般会引起厌食、恶心、腹泻和腹胀等胃肠道反应,所以宜在用餐时或用餐后使用,肠溶片则需在餐前使用;a-糖苷酶抑制剂(伏格列波糖和阿卡波糖)可在餐中服用,其药理作用为减缓葡萄糖的吸收,所以可与第一口饭同时服用或者在用餐前立即嚼服;另外,临床药师还需告知患者药物使用后需2~4周才能发挥效果,使用3~4个月后疗效最大;胰岛素类注射剂则在使用后30min进餐。例如某患者在食用早餐事前其胰岛素用量增加,而早餐后血糖水平降低至4.9mmol/L,但是在午餐后其血糖水平达到了13.2mmol/L,此时临床药师需嘱咐患者控制午餐进食量,同时了解到患者在使用阿卡波糖时与第1口饭同时服用,但并未嚼碎就吞下,所以临床药师应告知患者阿卡波糖必须嚼碎,午餐时减少糖水化合物的使用,以便发挥最大降糖效果,患者依此执行后,第二日查房得知患者午餐后血糖基本正常。
1.3 告知患者药品不良反应
临床药师需告知患者口服降糖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双胍类药物可表现出呕吐恶心、口干、腹泻以及口内金属味,同时还会出现头晕、疲倦、皮疹和乏力,少数患者出现乳酸性酸中毒和巨红细胞贫血。因糖类物质无法分解在口服阿卡波糖后可直达大肠,会表现出肠鸣音和胃肠道胀气。对于服用磺脲类和阿卡波糖或合用胰岛素出现低血糖时,可使用淀粉类或双糖类药物,若无效则可直接服用葡萄糖[4]。
2.参与临床医嘱制定
2.1 选取适当降糖药物
根据糖尿病疾病类型合理选取用药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并配合运动疗法和饮食控制,若血糖控制效果较差,可联用a-葡萄糖苷酶阻滞剂(拜糖平);若血糖控制依然控制不理想,可联用双胍类药物;对于2型糖尿病和存在其他特殊糖尿病患者需参考患者临床症状、病情轻重、并发症以及身体情况选取合适药物;对于被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治疗前需控制饮水,同时加强体质训练,一旦病情无法改善才考虑药物治疗[5]。
2.2 根据自然病程选择合适药物
患者在糖尿病发病初期存在糖调节功能障碍,如糖耐量减少或空腹血糖增加;对于胰岛素功能良好者,可采取行为干预;对于胰岛素功能存在障碍患者需要给药治疗;对于胰岛素抵抗且代偿性胰岛素水平增加者,可应选用减缓葡萄糖吸收或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若患者存在胰岛素分泌功能减退者,此时需联用诱导胰岛素分泌药物
2.3 根据年龄选取药物
对于60岁以下且未肥胖患者可选用磺脲类(优降糖);对于年龄>60岁患者,引起低血糖耐受度较差,可选用降糖效果温和的短失效类药物(糖适平和诺和龙);若降糖效果理想可选用双胍类。
3.为医护人员提供药学信息
医护人员是药物治疗方案和医嘱的最终执行者,在临床合理用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医护人员需要了解或掌握药学知识,以便更好的将药学知识运用至护理服务中。然后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医护人员药学知识相对缺乏,从而影响护理工作,如维生素C注射液和丹参等药物配伍时可出现还原反应,引起两药效果降低,因此临床药师可向医护人员提供相关药学信息。
4.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基础性疾病,临床上目前无根治方法,所以临床医生和医护人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临床药师的药物服务也同样重要[6]。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可促进糖尿病药物科学和合理使用,进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总之,临床药师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在维持其血糖平稳和 合理用药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并体现了临床药师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庆宇,郜娜.多药治疗糖尿病过程中全程化药学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5): 120-121.
[2]曾巧英,严旭亮,吴红杰.结合对糖尿病伴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探讨药学服务的开展方法[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6):853-855.
[3]黄伟芹.浅析药学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0):1429-1430.
[4]陈勇彬.社区糖尿病药学干预方法的比较性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0):2222-2223.
[5]段华.药学指导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 中外医疗,2013,32(22):37-38.
[6]陈睿,钟兴继.药学指导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9):149-150,151.
论文作者:程志丽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9
标签:药学论文; 患者论文; 药物论文; 药师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胰岛素论文; 剂量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