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流动党员教育与管理的几点思考_流动党员论文

关于推进流动党员教育与管理的几点思考_流动党员论文

推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若干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管理论文,流动党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个时期以来,中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社会的流动也以多向度、高频率、宽领域的态势加速进行,人口的大流动成为当代中国的一个显著特点。在这支庞大的流动大军中,有成千上万的党员,他们构成了流动人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增多的流动党员的出现,无疑对于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加强流动人员中党员的教育管理便成为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亟待我们认真探索,努力加以解决。

一、正确认识当前流动党员的组织生态环境

严格地说,在现代社会不存在绝对不流动的党员。我们一般所说的流动党员是在相对意义上讲的,主要是指职业变动频繁、没有比较稳定的工作这样一部分党员。当前,中国社会的深度转型,造成了日益增多的流动党员的出现。资料表明,沿海开放城市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已超过30%,而在深圳、珠海、温州等地,流动人口总量则已数倍于常住人口。即使在常住人口中,人们的职业等等的变动也极为广泛。流动的社会带来流动的党员,以闸北为例,流动党员每年都以超过5%的速度递增。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趋势只会加强不会减弱。在流动人口中开展党的建设,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全局性的任务,这是我们不能不清楚地加以认识的。

党的建设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有效的党员教育管理总是与不同历史阶段的历史任务联系在一起的,总是与不同对象的特点联系在一起的。对组织生态的清醒把握,是搞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重要条件。生态学极其强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正是看到,生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对于生物个体的成长与遗传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近一个时期以来,许多地方建立了流动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向前迈出了重要的步伐。然而,这些流动党组织实际情况怎样?流动党员情况与机关事业单位的党员有何不同?它们所处的环境怎样?这是我们推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所不能不加以考虑的。

1、资源十分缺乏。机关、国家事业单位党组织一般与行政机构平行设置,参与单位的重大决策,掌握了较大的权力,因而党组织在党员中拥有较大的权威,在实际工作中也具有相当的号召力,开展党员教育活动也比较容易。可是流动党组织则是另一种情况。它们既没有钱,又没有权,几乎不掌握任何资源,这使它们的处境十分尴尬。闸北现有流动支部16个,迄今为止,它们没有得到上级单位任何经费。有的流动党员生病了,党支部想去看一下,想买几斤水果也没有办法。不少支部书记为此颇感困惑,甚至想打退堂鼓,退出支委。大宁街道就有两个支部书记多次向街道组织科提出不干了,其原因不外乎是支部书记手里没有资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看来,如何为流动支部创造条件,的确是一个紧迫性的问题。

2、政策、体制不到位。流动党员的出现是改革开放以后的新现象,它需要有关部门出台一些新的规定,以使基层党组织能够有效应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新问题。闸北区有8名党员在境外工作,长期与国内党组织失去联系,还有1名党员已经办理绿卡,却在国内从业。对于这些党员流动支部不知如何处理,因为他们找不到政策依据。还有的党员的确是由于工作紧张长期不能参加组织活动,交纳党费也无法依规定按月交纳而只能一次性全交。对于这些情况党组织都颇感为难,不知如何是好。

体制环境欠佳也是影响流动党组织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闸北区16个支部,大致分为2种隶属关系,一种是隶属街道党工委或综合党委,实际归口组织科管理,组织科长兼任支部书记,或派干部加入支委。另一种是由居民区党总支与街道综合党委共同管理,共和新路街道就是这样。前者由组织科长兼任支部书记,固然有加强领导的一面,但应该看到,街道组织科人手一般较为短缺,组织科长平时事务较多,实际中很难兼顾流动支部工作。后一种情况也存在问题,流动支部党员比较分散,层次也不统一,并不一定宜于划归某一个居民区统辖。

3、社会认识不够,缺乏宽松的工作氛围。流动党员一般在非公企业或者集贸市场工作,而对于这些领域党的建设许多人抱有模糊的看法,认为非公企业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学好技术干好工作即可,党员在这里没用,无需什么教育管理。外国企业中没有党组织,可效益比我们要好得多。也有的干部肯定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性,但又认为流动党员不占多数,做不做无关大局。

更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流动党员境遇不佳,生活较为困难,层次也不高,仅以大宁街道为例,到今年9月份,大宁街道已有登记流动党员105名,其中下岗失业(或辞职)党员约占40%,还有少数在菜场、街道小店打工经商的外地农民党员。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整天忙碌奔波,为养家糊口而发愁,层次确实低了点。对此,很多党务干部不免怀有偏见,认为这样素质不高的流动党员很难进行教育管理,心里存在畏难情绪。也有人认为这样的流动党员,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丧失了竞争力,沦落到社会的边缘,早已失去了先进性,不值得教育管理。更有人以为和这些困难党员搅和在一起,从事党务工作不体面,降低了自己的层次,伤害了自己的尊严。凡此种种,在不少人的头脑中都程度不等地存在着,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来,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带来不好的影响。调查中发现,少数流动支部成员本身也常常莫名其妙感到压抑,认为自己统率的都是散兵游勇,不是“正规军”,心里有点低人一等的感觉,这些无疑都值得我们重视。

4、流动党员分散多变,影响流动党组织的生存能力。拿闸北来说,迄今共有流动党员1086名,分属16个支部,人员遍及区内数百个单位和居民区,有的还经常到区外工作,党员分布极其散漫。有的工作任务繁忙,长期出差在外。由此带来党员教育管理诸多不便,影响党组织的生存发展。

一是党组织稳定难。在流动性比较强的非公企业建立党的组织,往往是成立容易稳定难。有的党支部刚刚成立不久,党员却突然外流,党支部于是便瘫痪。这样,党支部经常处于一种“成立——流散——再成立——再流散”的循环之中,支部成了“开关部”。

二是党员活动开展难。流动党员党组织既无经费,又无场地,党员之间联系也不便,缺乏开展活动的基本条件。大多数私企党员不太可能随便停下正常工作参加党的活动,他们必须依业主的脸色行事,否则参加了组织活动却丢掉了饭碗。当然,我们一些活动内容枯燥,形式单一也是活动难开展的一个原因。

三是党费难以收缴。党员处于流动多变中,甚至长期与党组织无法保持联系,也就无法按时缴纳党费了。同时,党组织难以清楚地知道党员的收入,无法准确地确定他们交纳党费的基数。为此,基层党组织深感困惑,不知如何把握流动党员党费收缴标准。无奈之下,只好统一规定党员党费缴纳的数额,一般是每月1到2元。

四是思想状况难以把握。流动党员之间平时联系较少,彼此之间缺乏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表现如何,党组织缺乏可靠的渠道,很难对他们进行摸底、鉴定,并加以有效的教育。

二、注重功能开发,在增强凝聚力上下功夫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是中国社会转型所产生的一个崭新的问题,也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党的建设所必须认真解决的课题。为此我们要继承党在长期的党员教育管理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又需针对流动党员所处的具体状况,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办法,采取新的举措,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能够取得实效。

物不用则废。一个政治组织之结构与其实际功能存有深刻的互动关系,一旦某个政治组织的作用式微、功能退化,必然导致其在结构上发生变动,及至走向萎缩。在计划经济时代,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党的权力的触须伸向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党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说一不二的作用。与此同时,功能的强化导致组织的健全,那时,各级党组织机构之健全,组织之严密,管理之有效,也为今天的我们所记忆犹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多元、自主、开放社会的逐步形成,中国政党、政府、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实际也发生着某种重塑。它导致的一个后果是,较之计划经济时代,党组织在企业包括国企、农村基层社会事业单位乃至行政机构的作用大为削弱,权威大为下降。这就表明,搞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必须发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充分利用各级党组织的整体资源,在努力发挥作用、开发功能上下功夫。可以说,对于流动党员不具有刚性约束(经济制裁、行政处罚)的流动党组织来说,其功能的开发,尤为急迫,否则,一切形式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都不免流于空谈。

一般认为,执政党大致有四种功能,即:利益综合、目标制定、精英遴选及政治动员与社会化。这些作用只是就政党的整体来说的,而对于政党的不同下级组织以及在不同的阶段,无疑又有着不同的侧重。针对当前流动党组织所处的环境,为着有效地进行教育管理,必须努力进行以下两种功能的开发:

一是强化利益协调。利益是人生存的基础,也是一切政治社会活动的前提和归缩。恰如马克思所说“人们努力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协调是凝聚党员的有效武器。当年毛泽东在革命根据地动员广大贫苦群众参加红军并追随共产党,一个有力武器就是“打土豪、分田地”这样十分朴素的口号,就是“为了明天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样十分简单的道理。可见在很早的时间,我们党就善于利用利益这个工具进行党的建设。当前,很多流动党员忙于生计,生活工作压力较大,如果我们的党组织对此熟视无睹,不去关心流动党员的利益困难与利益诉求,不去努力表达、协调、发展他们的利益,而只是一味地号召他们参加组织活动,交纳党费,一味地号召他们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又能取得多大成效呢?又怎能保持党组织对他们的巨大吸引力呢?

为此,街道党工委、流动党组织应该出面协调非公企业中党员与企业主的一些利益冲突,维护党员的合法利益。应该出面协调从事经商的个体党员与其他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使他们的利益不受侵犯,并能安心进行生产经营。应该通过合法渠道向有关部门反映流动党员的要求,并体现在有关政策之中。

二是加强对党员的服务。管理理论表明,任何组织都具有对其成员进行服务的功能。当然在不同的形势和管理理念下,这一功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压抑或张扬。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各级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将日益凸现,对于流动党员的管理来说尤其如此。

首先,要有服务的管理理念。强大的凝聚力蕴含在优良的服务之中。有的党务干部总抱怨流动党员不积极参加组织活动,抱怨流动党员党性原则不强,抱怨他们不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们不能说这些抱怨没有一点理由,然而,我们也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的党务干部,有关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处境和内心想法究竟了解多少?我们为他们的生活、工作上的困难做了些什么?如果无所作为,我们又怎么能要求为生活所拖累、为工作而奔忙的许多流动党员积极投入到党组织的怀抱,为党的事业献计出力呢?看来,这部分同志还没有从旧的思想观念中转变过来,还没有完全树立服务型的党建工作理念。可以说,认真确立并切实坚持服务理念,是有关党组织搞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一环。

其次,要建立多样性服务载体。服务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停留在会议上或者文件上,我们必须要努力探索服务的途径、渠道,以使服务流动党员工作能够落到实处。流动党员活动点必须切实建立起来,许多街道成立的党员帮困基金其服务对象应该包括流动党员在内,新近在不少地方建立的党员服务中心应该向流动党员开放。此外,机关党组织与流动党组织结对,机关党员与流动党员结对,都不失为有益的探索。

再次,要把握服务的重点。有关党组织加强对流动党员服务应该抓住重点,着力解决对于党员生活、工作来说最为重要的事情,着力解决凭借党员个人能力一时尚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次关键性的帮助比一百次不痛不痒的关心更能让人感动,让人终生难忘。大宁街道有一位下岗党员,到处打临时工,一度失业在家,妻子也体弱多病。街道党工委设法帮助他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后来,他举家搬迁到别区去住,他却不愿转移组织关系,坚持按时参加组织活动。他动情地说,“我们流动党员,就象空中的风筝,飞得再高再远,也有一根长线与地面保持着联系”。这就说明,突出重点,搞好服务,对于凝聚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好流动党员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三、建立激励措施,在保持先进性上下功夫

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本质特征,党员先进性是我们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抓住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不放松,目的也就在于使广大党员始终保持在认识上、品行上,实际作为上的先进性。如果把党员教育管理仅仅理解为朗读一下党的文件,进行一下组织关系接转,开展一些组织活动,那就是非常片面的了。离开了先进性这一价值诉求,一切形势的党员教育管理无疑都悖离了我们的根本目的,是极其有害的。

值得指出,党员的先进性固然与个人的主观努力有关,与特定形势下的社会实践有关,但是,也与一定的制度环境分不开。邓小平那句话:“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大家耳熟能详。它表明了一个十分深刻的道理,即制度环境是促成、维持先进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这一点,我们只要看看党内许多人堕落的历史,看看共产党在东欧及前苏联兴衰更替的历史,就不难理解了。因之,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我们要把思想教育与管理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努力造就一种催人奋进的制度环境,以激励流动党员始终向着先进性目标奋斗。

第一、思想激励制度。如上所述,利益协调、加强服务对于凝聚党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流动党员没有思想方面的诉求。恰恰相反,由于流动党员流动多变,境遇不佳的特征,如何使他们保持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在思想认识上高于一般群众,正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所必须着力加以解决的问题。没有思想认识上的先进性就不会有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条件。有关党组织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采取切实措施,从思想上加以激励鼓舞,不断提高流动党员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

要坚持上门谈心、个别交流。有的人总以为思想政治工作不灵了,党员工作难做了。这当然道出了部分实情,但却没有看到,人是有思想的,人是有感情的。思想、感情上交流、碰撞、引导,永远为一个人所需,正如马克思曾经所说,“人是用思想站立着的”。有关党务干部应牢牢把握这个特点,多关心流动党员的思想情绪、内心痛苦,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疙瘩。

要创造条件组织高质量的集体学习。流动党员集中学习实属不易,我们要备加珍惜,精心准备。有人认为流动党员没有学习的欲望,这是不对的。十六大后,大宁街道举行了流动党员集体学习会,由于内容契合流动党员的特点,授课老师层次、水平很高,党员听了很受欢迎,出席率90%以上。

典型示范对于激励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好流动党员具有不可忽略的意义。组织部门应将流动党员评比活动纳入工作议程,每年表彰一批表现突出的流动党员。同时许多街道在一些商场、菜场上设立“流动党员示范岗位”,对于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理直气壮地打响流动党员这块牌子是有积极意义的,值得推广。

第三、民主激励制度。一个党组织的活力来自哪里?强大的凝聚力来自哪里?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党内民主,就是广大党员的民主权利,就是他们的主体地位的确立。民主给上进的人以动力,给堕落的人以压力。一个党员如果对党内的事情毫无发言的权利,如果对党的干部工作岗位的变动毫无参与的权利,久而久之,这个党员就会感到这个组织离他很遥远,感到保持先进性也无用处。对于这一点,早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就作了极为精辟的总结,他说,“同样一个人,在国民党军队里贪生怕死,可到了红军队伍却特别能战斗,并加入了共产党,原因就在于红军内部的民主”。这一点我们必须高度注意。应该大力发扬党内民主,给流动党员以应有的发展机会、发展权利,让流动党员有一种回家般的归属感,从而激励他们奋发向上。

在调查中发现,这方面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的重大欠缺,亟需补课,否则,流动党员会感到处于党组织的边缘,严重的,甚至会把他们推向党的对立面。严格地说,在党内,党员一律平等,流动党员与其他党员在权利上并无二致。各级党组织要采取切实措施,尊重、保障流动党员的民主权利,平时应与他们平等相处,党内征求意见对象应包括流动党员,党代会代表名额流动党员应酌情适当占有一定比例,公职人员选拔范围应扩大到流动党员,社区居民区党总支应吸收流动党员为总支部委员会成员。

第四、淘汰激励制度。组织行为理论认为,没有淘汰就没有激励,一个组织的凝聚力与其内部不合格成员的数量及其所占据的地位成反比,一个组织奋发向上的活力也与一定的不合格成员淘汰率紧密相关。我们认为这一原理对于共产党的党员教育管理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平心静气地想一下,如果这个组织什么人都可以进去,阿猫阿狗也能窃取重要的位置,这样的组织还有什么意义?它无疑会吓跑先进分子,气走优秀分子,最终就会丧失凝聚力和先进性。我们进行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也必须注意这一点。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流动党员受过党的多年教育,对党是有感情的,其本质上是好的。但是也发现,由于流动党员的特殊情况,确有少数流动党员表现较坏,甚至丧失党性原则。闸北区16个流动支部,几乎每个支部都有1到2人长期不参加组织活动,长期不与组织联系,甚至党费也要反复督促才能缴纳。还发现个别流动党员有违法乱纪行为,或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说什么“是不是党员无所谓,有钱就够了”。对于这些,如果仍然将他们留在党内,群众有意见,其他党员也有意见,党的形象受到很大损害。在这种情况下,淘汰不合格党员就非常必要,这对于鞭策其他党员将大有帮助。适当淘汰极少数不合格成员,是搞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必须做的工作。

但是流动党员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党员长期出差在外,参加组织活动实属力不能及。因此,对流动党员的淘汰必须十分谨慎,并要讲究方式方法。

四、健全管理体制,在增强有效性上下功夫

搞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也需要从组织设置、运作方式等方面下功夫,从而为推进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体制保障。

首先,合理构建基层党组织。党组织设置以分层分类为宜。一是在外来经商人员较多的集贸市场或个体经营户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二是对于新经济组织中的党员,条件成熟的单独建立党支部,党员人数不够的则成立联合支部。三是对于社区中的下岗、协保党员建立党组织,编入社区党总支。

其次,选好支部书记。已有的兼职书记模式很难有效应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必须加以改进。适应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度大、情况复杂的特点,设立专职的流动党员支部书记一职很有必要。不能简单地叫那些退休的党员或精简下来的党员职工担当此一职务,要通过适当的竞争机制,选拔真正素质高、党性强、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党员担任流动党员支部书记,其待遇、政治地位参照政府机关中的科员。

再次,严格责任制度。鉴于党员的流动是个全国性的现象,全国各有关部门必须同心协力,齐抓共管,共同做好此项工作。中央有必要出台统一的政策,以杜绝上管下不管、此管彼不管的现象,并明确规定,对于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应该坚持属地管理为主,地方党委要负起总的责任。流动党员支部一般应该隶属街道、乡镇。区委组织部应该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情况纳入地方党委(党工委)年终考核内容,对工作不力者进行相应的惩戒。

再其次,改进工作、活动方式。坚持“业余、小型、务实、高效”的原则,开展富有吸引力的活动。要利用电信、网络等技术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沟通,使党组织与流动党员保持紧密的联系。闸北区很多街道对流动党员管理采取“活动登记制度”、“专人联系制度”、“流动党员活动日制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借鉴。

最后,加强资源的整合与保障。流动党员支部不像其他党组织有行政、国企、事业单位作为依托,其本身几乎不拥有任何资源。因此,必须整合社区、街道乃至全区的资源,必须整合一切能够利用的资源。同时,依据政府财政情况,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给以适当的财政投入,以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做到有人做事、有钱做事。

总的来说,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新的形势下党的建设遇到的一个新课题。我们应该站在党的事业全局的高度,认真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推进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使一个个流动党员能够成为一面面流动的红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标签:;  ;  ;  

关于推进流动党员教育与管理的几点思考_流动党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