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论文_张亚辉,濮燕屏,汪莉,陈晓卓,董昌武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论文_张亚辉,濮燕屏,汪莉,陈晓卓,董昌武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原发性高血压病在我国属于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也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中医药遵循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注重人体疾病的整体观,其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我国学者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关键词】中医药;高血压;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8-0266-02

高血压患病率在我国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估计当前至少有2亿高血压患者,控制高血压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1]。高血压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的研究表明[2],高血压发病机制主要是交感神经活动亢进,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肾脏钠潴留过多,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胰岛素抵抗等,治疗不仅需要注重控制血压,更要重视对各种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高血压在中医属于“眩晕”、“头风”等范畴,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其降压效果不一定强于西医西药,但中医药是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有效干预各种在患高血压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从辨证论治的角度结合患者体质,采取一系列有效的个体化治疗,从而在有效改善症状、改善内皮功能、预防和控制靶器官损害、调节代谢紊乱等各个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3]。

本文试从中药单药成分、单味药、中药复方、以及中医非药物疗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入手,对这些方面的机制研究进行概述如下。

1.中药单药成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李景新[4]等人观察沙苑子总黄酮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血脂及内皮素活性的影响,发现沙苑子总黄酮具有明显降压、降脂的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其可降低血清内皮素-1(ET-1)的活性有一定关系。

薛冰[5]等人研究沙苑子总黄酮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流动力学影响时发现,沙苑子总黄酮可通过降低外周阻力而发挥显著的降压效应。

吴文华[6]等人研究认为葛根素主要能通过上调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下调内皮素-1(ET-1)的表达从而发挥降血压作用。

侯茜等[7]研究认为欣复衡(葛根素)片具有降低血黏度、调节血糖及血栓素A2水平,降血脂、抑制血浆内皮素和肾素活性、清除糖基化反应产生的自由基、抑制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形成等作用,从而可扩张动脉,降低血压,改善肾小球缺血缺氧状态和血液高凝状态。

杨金果等[8]研究发现钩藤总生物碱配伍莱菔子水溶性生物碱,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分泌黏附因子、减轻血管壁炎症反应,具有明显的降压和保护血管内皮作用。

王玲等[9]观察到非洛地平联合钩藤碱治疗组在降压疗效方面与非洛地平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改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血脂等指标方面效果明显更好(P<0.05)。

2.单味药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季丹丹[10]在基于中医文献对高血压病相关病证的研究中发现,多达66种单味药都具有明显降压作用。中医认为罗布麻味甘苦,性凉,归肝经,能平抑肝阳、清热利尿,现代对罗布麻降压机制的研究发现,其降压作用可能与其中有效成分引起机体释放组胺,作用于组胺受体后扩张血管有关。

杨信芳[11]研究认为新芽罗布麻叶具有渐进性降压作用,其降压效果稳定,无明显副作用,可实现标本兼治、双向调节以及平衡血压的目的,是目前公认的较理想的降压中药之一。

付剑江等[12]研究认为罗布麻叶提取物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可能与其促进一氧化氮合酶磷酸化从而增加一氧化氮(NO)水平有关。

高峰等人[13]选择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的高血压患者116人,将其分为试食组与对照组,试食组患者给予6片/d服用罗布麻,对照组给予安慰剂6片/d,均连续给药5周,结果发现试食组无论是自身在试验前后比较或是与对照组相比,其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证明在研究剂量范围之内,罗布麻具有明显降血压作用。

王艳的研究[14]提示川牛膝有着类似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效应,可减少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合成,扩张血管,从而引起血压下降。胰岛素抵抗(IR)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是近年来心血管病研究领域之中的一大热点,目前认为胰岛素抵抗可加重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程度,与高血压造成早期肾损害、颈动脉粥样硬化等具有密切关联[15]。

龙建军等[16]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灵芝片,具有明显协同降压、调节微循环、降血黏度、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作用。

3.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降压通脉方依据“从心论治”高血压病,方中取丹参、郁金、红花活血通络中药,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对于高血压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罗斯琼等[17]研究认为,降压通脉方可增强左室舒缩功能,降低血浆内皮素-1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升高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从而在改善左室功能和血管活性物质等方面,多途径、多环节发挥防治高血压及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作用。

王智先等[18]进行了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效果的Meta分析,发现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降压效果等同钙拮抗剂,且在改善症状方面效果优于钙拮抗剂,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显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天麻钩藤饮阻断了RAAS系统,抑制交感系统活性等有关。

胡勇等[19]研究发现,益肾降压方对原发性高血压肾气亏虚痰瘀阻络证疗效显著,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益肾降压颗粒,不但明显降低了血压水平,还明显降低了尿微量蛋白,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了肾局部内皮素-1mRNA表达而上调了结构型一氧化氮(cNOS)mRNA的表达分泌有关。

4.中医非药物疗法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针刺治疗高血压病体现了中医“内病外治”的治疗思想,是祖国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简、便、廉、验等特点,一直为临床所重视。刘婉宁等[20]研究发现电针不同穴位可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AngⅡ、醛固酮(ALD)、心钠素(ANP)水平,导致血压降低,且具有一定的穴位特异效应。罗道珊[21]观察到推拿桥弓穴可通过按摩颈动脉窦而反射性降低心率、扩张血管,从而快速降低血压。郭玉红[22]等人通过实验研究发现,针刺可显著降低IR并高血压模型大鼠的血压与空腹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增加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程度,减少高血压造成早期肾损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5.小结与展望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机制相对复杂,研究难度较大,目前仍有很多机制尚在探索阶段,其大致可分为单药成分、单味药、中药复方、非药物疗法等,目前已知其中大多数药物或非药疗法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作用机制:

(1)调节RAAS,发挥类似ACEI的作用;

(2)对血管活性物质水平进行调节;

(3)改善胰岛素抵抗(IR)等。

但相比较目前现代医学关于高血压病的相关研究已达到基因水平而言,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机制的研究还不够系统、深入和完善,今后有待更多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加以阐明,对中医药疗法进行多靶点、多效应、多层次的综合研究,从器官组织、细胞分子乃至基因水平研究其治疗机理[23],并从中筛选出更为有效、更有应用前景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3.

[2]朱光娥.以高血压病的治疗谈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思路[J].医药前沿,2017,7(4):300-301.

[3]窦婧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中医防治研究[J].医药卫生(全文版),2017,(1):00159-00159.

[4]李景新,王贞,王蓉,等.沙苑子总黄酮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脂及内皮素活性的影响[J].微循环技术杂志:临床与实验,2004,12(5):336-337.

[5]薛冰,李景新,陈连璧.沙苑子总黄酮对SHR的降压及血流动力学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11):855-857.

[6]吴文华,张继业,王宇,等.葛根素影响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机制[J].中医药学报,2010,38(4):26-29.

[7]侯茜,敖翔,李果,等.文迪雅联合欣复衡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7(1):73-77.

[8]杨金果,李运伦,周洪雷.钩藤和莱菔子生物碱抗高血压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效应[J].中成药,2013,35(5):889-893.

[9]王玲,乔秋杰,张忠,等.钩藤碱对高血压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影响的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2,22(8):62-63.

[10]季丹丹.基于中医古代文献对高血压病相关病证的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2-21.

[11]杨信芳.罗布麻的化学成分与药用价值研究进展[J].首都医药,2011,18(10):49-50.

[12]付剑江,王曦聆,吕红,等.罗布麻叶提取物的抗高血压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7):152-157.

[13]高峰,张琨,宋昕恬,等.罗布麻对高血压人群辅助降血压功能的试验研究[J].职业与健康,2010,26(23):2766-2767.

[14]王艳.川牛膝醇提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表达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9):83-84.

[15]陶志强,高想,姜卫东,等.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2014,34(22):6307-6309.

[16]龙建军,郭秀玲,杨磊,等.灵芝对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干预作用的研究[J].海南医学,2001,12(1):55-56.

[17]罗斯琼,王亚红,王琛.降压通脉方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15(8):584-586.

[18]王智先,张少强,杜武勋,等.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机制探讨[J].中医杂志,2013,54(22):1911-1913.

[19]胡勇,陈金艳,李坤,等.益肾降压颗粒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5):517-519.

[20]刘婉宁,金侣位,韩东伟.电针“曲池”“足三里”“神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及心钠素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9,34(6):393-397.

[21]罗道珊.推拿桥弓穴快速降压3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9,31(12):1847.

[22]郭玉红,滕秀英,张春芳,等.针刺对高血压并胰岛素抵抗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0,38(3):30-32.

[23]孙宁玲.高血压诊治新进展[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0:45.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15A097);安徽中医药大学探索性研究项目(2016ts080)

论文作者:张亚辉,濮燕屏,汪莉,陈晓卓,董昌武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6

标签:;  ;  ;  ;  ;  ;  ;  ;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论文_张亚辉,濮燕屏,汪莉,陈晓卓,董昌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