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在毛竹林下栽培棘托竹荪分析其对笋竹及土壤的影响,包括林地土壤、竹材胸径和春笋产量等。结果表明:试验区的春笋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区,试验区的新竹平均胸径大于对照区,且新竹平均胸径显著大于老竹,试验区的土壤容重低于对照区,土壤有效磷(A-P)、速效钾(A-K)、水解性氮(H-N)以及有机质显著高于对照区,尤其表现在有效磷(A-P)增加方面。
关键词:毛竹林下;栽培;棘托竹荪;笋竹;土壤;影响
毛竹林下栽培棘托竹荪属于新型经济种植模式,不仅能提升林下空间资源利用率,确保棘托竹荪生产的原生态,还能促进竹林生长,显著提高竹林经营效益,起到“以竹养菌”的生态效益[1]。为了探讨分析毛竹林下栽培棘托竹荪对笋竹及土壤的影响,此次研究通过实地种植验证影响因素。
1试验地概况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位于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西部,北纬120°1′—119°50′,东经120°20′—119°45′,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3—16℃,年平均降水量1379毫米。德清县气候条件优越,土层土壤肥沃,全县有林业用地面积63.5万余亩,其中竹林面积31.5万亩。德清县林下经济发展已有二十多载,早园笋产业作为林下经济的最初发展模式,已成为全县竹农的重要经济来源。近两年,在林下培育耐荫的多花黄精、三叶青等中药材和在林下培育褐松茸、木耳、竹荪等菌类成为德清新生林下经济的主导产业。此次竹荪试验地点位于莫干山镇瑶坞村铜岭,试验面积3亩。
2竹荪栽培技术分析
2.1栽培场地的选择与处理:试验地为一片毛竹林,坡度平缓,土质疏松肥沃,腐殖质含量高;近水源,四周开好排水沟,确保排灌方便。
2.2栽培原料的选择:竹荪是一种木腐菌,其栽培原料十分广泛。此次试验选用砻糠、竹屑作为竹荪的栽培原料。
2.3时间安排:2018年2-4月播种,6-9月出菇,竹荪出菇温度在20度以上。
2.4栽培料处理:整理一个堆料场,建堆发酵,先在堆料场撒一层40公分厚的竹屑,同时撒上尿素、碳酸钙、浇上水,如此反复堆料,堆高至一米五左右时料堆踩实,盖上稻草,每间隔15天翻堆一次,使各种原料均匀,翻堆3次,确认无氨味后播种。
2.5下料播种:划痕作床,宽40—45厘米,长20米,菌床间距80厘米,然后将菌床的土壤夯实。畦宽40-60厘米,料厚25-35厘米。将菌种掰成鸽子蛋大小,按梅花形分布,每5-8厘米播一穴。播种后即覆盖6-8厘米厚泥土,泥土上面覆盖一层薄稻草保湿。
3材料与方法
3.1竹林栽培竹荪对春笋及竹材产量的影响
3.1.1选择与设计样地:
采用随机排列方式,在每个区组设计不同处理方式,即竹林下套种竹荪与不套种对照区,设计三次重复建立核心试验区。竹林作为立体经营示范区,实施林下竹荪套种。在安排区组时,区组肥力与长边影响因素变化方向相垂直。为了避免出现串鞭策情况,需要将缓冲带设置在临近试验区之间,在缓冲带中间开挖隔离沟[2]。
3.1.2调查毛竹林分结构:
在建立试验地之后,需要调查不同标准地的生物因素,例如立竹量、枝下高、胸径和竹龄结构等[3]。按照调查结果对标准地竹子平均枝下高和胸径进行计算,还需要调查新竹的平均枝下高、胸径及立竹量,根据两次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试验地为笋竹两用林,毛竹立竹量在150株/亩—180株/亩,立竹胸径6厘米—10厘米,分布均匀。
3.1.3调查毛竹笋区:
从试验地发笋开始直至新竹展枝结束,每一小区需要在同一时间内采收春笋,并且详细记录采收时间,竹笋重量和数量等,统计分析不同区域的笋期调查数据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4]。在发笋成竹之后需要对每小区新竹数量和胸径进行标号处理,对其成竹数和成竹率进行统计。
3.2竹林栽培竹荪对土壤的影响
3.2.1竹荪栽培:
此次试验所选择的竹荪品种为棘托竹荪,栽培原料为砻糠、竹屑。栽培期间,首先需要在林地中开挖凹畦沟,宽度控制在40cm,料厚30厘米。3月播种,菌种用量为500包/亩,每6-7厘米播一穴,播种后即覆盖6-8厘米厚泥土,泥土上面覆盖一层薄稻草保湿,发菌与出菇管理与常规一致。
3.2.2分析土壤性状变化:
取样方法:竹荪栽培结束之后,在种竹荪的地块周边选取土壤样本,在未种植竹荪的地块也取等量土壤样本,进行业内分析。其次,土壤分析方法:使用环刀法检测土壤容重,使用扩散皿器法检测水解性氮(H-N),采用磷钼兰比色法测定有效磷(A-P)[5],使用四苯硼钠比浊法检测速效钾(A-K),使用丘林法检测有机质。
4结果分析
4.1竹林栽培竹荪影响春笋产量分析
试验地竹林为笋竹两用林,2018年为小年,试验区出笋量为15株/亩,对照区为12株/亩,试验区出笋数量高于对照区;试验区春笋平均笋重为6.29kg,对照区为5.16kg,试验区春笋平均笋重高于对照区;试验区春笋产量为94.35kg,对照区为61.92kg,试验区春笋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区,说明竹林栽培竹荪模式能够提升春笋产量。详见表1。
4.2竹林栽培竹荪影响竹材胸径分析
试验区新竹平均胸径为8.72cm,对照区为8.35cm,试验区新竹平均胸径大于对照区新竹平均胸径;试验区新竹平均胸径为老竹的111.7%,对照区新竹平均胸径为老竹的102.8%,试验区新竹平均胸径显著高于老竹,说明竹林栽培竹荪模式有利于新竹生长。详见表2:
4.3竹林栽培竹荪影响土壤物理性状分析
竹林栽培竹荪土壤容重为1.064g/cm,对照区为1.125g/cm,试验区土壤容重低于对照区,说明竹林栽培竹荪会提升土壤透气性和疏松度,适宜毛竹生长。导致该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竹林栽培竹荪使土壤中含有大量培养料残体和菌丝束,土壤中菌丝束消亡之后会留下孔隙,提升土壤疏松度。
4.4竹林栽培竹荪影响土壤化学性状分析
表3分析可知,竹林栽培竹荪土壤在土壤水解性氮(H-N)、有效磷(A-P)、速效钾(A-K)以及有机质方面优于对照区,尤其是有效磷(A-P)含量,说明竹林栽培竹荪模式能够提升土壤肥力。
栽培竹荪过程中,菌丝体会分泌多种酶,酶会分解土壤中有机质、培养料和无机元素。在完成栽培之后,菌丝体残体和代谢产物会留在土壤中,对土壤营养成分改善起到一定的作用。
5结论
竹林栽培竹荪模式能够增加次年出笋量和春笋产量;竹林栽培竹荪模式能够提高笋重,增加新竹胸径;竹林栽培竹荪模式能够降低土壤容重,提升土壤透气性和疏松度,适宜毛竹生长;竹林栽培竹荪模式能够提升土壤肥力,使土壤中增加有效磷(A-P)、速效钾(A-K)、水解性氮(H-N)及有机质含量,尤其是有效磷(A-P)的含量。研究表明,可以推广使用竹林栽培竹荪模式。
参考文献
[1]吴应齐,吴大瑜,王明月,等.毛竹覆盖—套种竹荪轮作模式经济效益和生态修复评价[J].南方林业科学,2016,44(03):40-43+48.
[2]张广宇,张永北,李智全,等.竹荪间作对橡胶园土壤微生物区系与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3):295-298.
[3]姚理武,吕明亮,吴应齐,等.锥栗林下棘托竹荪与多花黄精不同复合种植方式研究[J].南方林业科学,2018,46(01):57-59.
[4]吴红萍,陈喜蓉,甫秋燕,等.Biolog-ECO解析长裙竹荪栽培种覆土层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特征[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7,36(10):4223-4228.
[5]王波,沈泉,朱炜,等.套种棘托竹荪对毛竹林土壤理化性质、磷脂脂肪酸特性和酶活性的影响[J].林业与环境科学,2016,32(04):28-32.
论文作者:陈奕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竹荪论文; 竹林论文; 土壤论文; 林下论文; 胸径论文; 新竹论文; 试验区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