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不应该仅仅从书本知识出发,还应该结合相应的实践活动,通过二者的结合,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学生亲自参与其中,体验其中的乐趣,从而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积极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直接实践中共同的学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本文以小学生为主体,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逐渐的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践能力
近些年来,教育的发展一直受到社会的重视,新课程改革改革理念深入人心。新课改指出,作为教师,要抛弃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促使学生积极学习,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除此之外,要在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开展直接的实践活动,逐渐的培养学生的各种实际能力,让学生在锻炼中学习和成长。【1】
然而,依照目前的教育发展现状来看,小学教育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方面还有所欠缺。因此,教师应该认真的思考这个问题,采取多种途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让小学生的多种感官得到互动
教师在课教学过程中,要刻意的引导学生能够动手自己完成作业,不仅如此,还要锻炼其动手操作能力,逐渐促使其形成在实践作业中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优势。例如,在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后,要督促学生及时对实践的结果进行总结。除此之外,在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之前,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实践活动的内容和目的等,然后再鼓励他们动手完成。重要的是,对活动的结果总结后,一定要及时的检查,避免出现以下不必要的错误。在这样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得到互动,从而使学生提高其实际的做作业的能力和解决作业问题的能力。
二、优化学具操作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主动性是很重要的,除此之外,良好的学习氛围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多的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为学生设置一个迷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产生对问题的疑问,有要去解决疑惑的兴趣。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学习心理,借助各种教学用具,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在提前备课时,要在知识讲授中增加实践活动的环节,通过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在互动中能亲自动手去探究学习,逐渐使学生树立一个知行统一的意识。
(2)要构建合理的培养模式,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学具操作。在利用各种教学用具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有一个统一的培养模式,并不是肆意的和漫无目的的进行锻炼。而是应该在已有的培养模式的指导下,有目的的使学生在操作中,逐渐的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实际的操作方法,从而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成果。
(3)要灵活的根据教学用具的特点,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的利用教学用具,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课的知识要点,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教师要有应变性和灵活性,能够根据教学用具的不同特点,通过不同的方法,有意识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2】
三、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在我国,就传统的教育方法来说,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仅仅重视书本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不重视教会学生如何更好的自己获取知识,会很容易导致学生不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在开展小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如果教师亲手操作实践的具体要求,并且演示出实践探究问题的过程,最后将实践得到的结论告诉学生。那么这样的实践活动,对于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和难点的掌握学习以及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不能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此外,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理念的提出,要求教育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于当代教育的培养要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基于这些现实中教育的发展状况,每一门学科的教师都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自己完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自己独立的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实践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例如,在安排的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提前将所用到的物品活用具发给学生,根据组让学生自己进行实践活动,使他们在交流和共同实践中,得到最后的实践结果,体验到实践活动带来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培养学生放下课本走出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开展的实践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培养其实践能力,重要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通过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走出课堂,融入到社会的大家庭中。【3】这种使学校教学和社会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校的教学符合社会的发展变化,也能够让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但是,要注意的一点是,教师在提前安排实践活动时,要使所安排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符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和任务,不能忽视其中的任何一点。另外,还要根据小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合理的选择和安排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具体的实施过程,要使整个实践活动的流程有序开展。通过积极的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让他们暂时放下了课本,走出了课堂,融入到了社会中。在一次完整的实践活动后,还要督促学生及时对活动的成果进行总结和反思,可以召开主题总结会等,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看法,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五、结语
总而言之,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具有促进作用,能够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逐渐的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师要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慧,张静武.注重大学生的科研训练,培养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管理.2017(2)78-79
[2]章森.建设教学实践基地,促进教学改革和学生能力培养[J].实验技术管理,2018(6):166-168
[3]D.L.克拉克.虚拟专用网.[M],于秀莲,等译.2016(4)147-148
论文作者:安凝华
论文发表刊物: 《青年生活》2019年第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4
标签:学生论文; 实践活动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能力论文; 过程中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青年生活》2019年第0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