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磨庄传统民居村落的设计通过文化的传承和合理安排乡村土地和空间来为人们创造多元、舒适、优美、健康、高效的环境,为社会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整体乡村生态系统。通过对磨庄农田结构与村庄功能进行设计有助于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为村民带来的更丰富的生活品质,吸引游客来旅游,增加居民收入,从根本上解决了磨庄现存的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文化传承;多元空间;可持续发展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和城市的不断发展,现在人们面对着冷漠的千篇一律的建筑,景观相对单调、规划设计单一、缺乏特色,千篇一律,村庄古建荒废衰败,村庄缺少公共的空间,留守儿童与老人逐年加剧,磨庄也不例外,问题不断剧烈,磨庄作为广西显著的壮族村,迫切需要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促进村民的经济快步发展,发展以磨庄农田结合花窗文化为主要观赏农业,休闲的景观空间、旅游业。
二、设计思路的发掘与拓展
(一)分析磨庄现有的问题
磨庄位于上林县巷贤镇政府东北部,村里现有153户,人口710人,全庄因宗谱皆为磨姓而称“磨庄”。在磨庄的村内古老的建筑群可以看到,村里的大多数建筑年久失修,建筑环境较为恶劣,配套建筑缺乏,建筑杂乱不整齐,及其影响建筑的感官,古老的建筑无法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村民渐渐都到村庄的周边再建楼房,让古老而闻名的村落失去活力,村口的农田都是粗放式的种植,灌溉的水源离田地较远,无法直接引流到田里,磨庄农业产业发展仍处于自由发展状态,存在特色不突出,效益低下等问题。实现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该地应该如何合理重点利用起来是个问题,要达到现代是生产方式,又能体现水与环境相结合,与现代旅游景观衔接问题还需要考虑水源的补给问题。
(二)继承磨庄优良文化传统
根据统计磨庄建筑群现存87座完好的明清古宅,其中7座是明朝所建,80座是清朝后所筑。无论是村里康阜神社、磨氏祖堂、村口哨卡,还是村人宅院,皆青砖包皮土砖内砌,布局三高两矮。宅院则每户双开大门,四座或五座连建成一排,排与排之间的距离约1.5米左右,形成独特的“五家巷子”,寓意五代同堂、进出平安。屋内厅堂,上有神龕,列位宗祖;下有隔龕挡板,遮住妇人出入男主与幼童房舍的小通道,强调男尊女卑宗族规制。宅院内石砖天井四合,喻天圆地方、天人合一,四水归一,聚宝敛财。每座房屋画梁雕栋,飞檐翘角,或莲花或蝙蝠挑首、窗户及家具均木质雕花,大门分文武门,文为全木、武为全石。最大的特色是这里有全国首次发现的窗花图形——“福禄寿”合体字和全国唯一成语八字联——磨氏祖堂的中堂祖联“源流渤海,派衍澄江”。此外,磨庄内民宅排水系统及“双星伴月”水井建筑非常神奇,是上林农耕文明一大建筑成果。
(三)开拓融合发展
把磨庄村画零为整,统一规划布局,块面化分布,进行合理的分区。保留传统古建筑群,保护好康阜神社、磨氏祖堂、村口哨卡、文武进士余韵、清代文进士居所、清代文进士五代同堂,清代全砖艺檐民宅,还是村人宅院,民宅排水系统及“双星伴月”水井等,对其进行修缮,增加基础设施。新居民建筑则融入一些当地特有的民族图案,借鉴古建特有的布局,当地人的生活习惯来融入设计中。将花窗的结构元素提取出来,采用到农田、集市还有养殖场的整体设计中,改造一个让当地居民享受美好的居住环境,也让游客更好的感受当地风情,最终建立成为“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休闲旅游圣地。
三、设计概况
(一)项目背景
磨庄自古商贾繁荣,村里遗存完整的古式建筑,既有中国徽派风格,又有岭南壮族特色,堪称上林的“壮家宏村”,磨庄作为明清朝古建遗址,古老的建筑因为在功能上无法满足现代的居住要求,渐渐被搁置,以至于磨庄地富民淳,历史也随之被遗失,为保护磨庄文化,本案设计以“农业文化、花窗”作为文化的切入点,将“广西特色元素、乡情”作为重点设计元素,展示广西壮族农业文化特色,建筑文化,赋予磨庄新的生命,历史的记忆得以延续,将使得磨庄更富有地方风味。
(二)设计分析
中国历史悠久,农业文化是其他一切文明发展的物质前提保障,因此利用传统农业文化元素,将磨庄农业文化元素,以及花窗和二十四节气元素提取,采用到整体的设计当中,改造一个适合当地居民享受美好的环境,也让游客更好的感受当地风情,最终建立成为“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休闲旅游圣地。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分别对应着制造农具、耕田、犁田、播种、插秧、除草、施肥、收割、打谷、舂米、庆祝丰收、盛请贵客。建筑门窗堪称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窗到了这里跟当地的文化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全国唯一的窗花图案,通过窗花的结构与农业文化的二十四节气融合通过农田与村庄这个媒介来实现,打造休闲农业与古村落、古建筑、民俗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相结合,对乡村中原有的古建筑,按照原有风格修旧如旧,不作破坏性的大拆大建,做到“尊重历史、尊重现实、体现特色、提升品位”,使农田与村庄的整治与老房屋改造互相映衬、相得益彰,成为吸引游客的最大亮点。把休闲农业与生态林业、生态农业、生态家园建设相结合。整体农业发展模式主要以核心产业休闲农业来推动和带动配套产业餐饮住宿,支持产业产品促销,衍生产品创意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磨庄田地的优势,在和谐秀美乡村建设过程中,加大环境保护和营造力度,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发展绿色农业,努力打造成为一个“壮家气息浓郁”宜居、宜游、宜业即新型又带有传统农业文化的村落。
设计原则以居民和游人作为磨庄的主体,是首先被考虑的因素,设计时将充分考虑市民的休闲需求,增强使用价值,提升基地周边的土地价值。尊重场地所在地的历史和文化,提炼精神内涵,设计要富有地方特色和场地特征。考虑磨庄开放建设的可行性,设计要全面考虑磨庄建设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经济效益问题,即要增加经济收入,又要尊重自然,不破坏自然,这样古建与农田的民族文化再次得到人们的关注,它将是一个新旧创新完美融合的典范。
结束语
要对磨庄进行整体的设计,首先我们得从它现存的问题入手,经过实地概况的分析调研,总结出它现有的不足之处,实地走访村民,了解村民的实际需求以及生活习性,结合当地实际人群的需求做出合理的分析。然后挖掘当地的特色文化,挖掘更多有意义的东西,通过农田、集市、养殖场结合设计出来,只有对一个文族文化内涵的深入了解,才能很好的设计出新旧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雄伟,《广西传统乡土建筑文化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2]周磊,刘庆友.《盐城农业文化旅游开发的思考》,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
[3]闵庆文,孙业红,成升魁,《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特征与开发》.经济地理,2007年
[4]王革,景琴玲.《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
[5]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中国特色民居风格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简介
黄忠臣(1993.9~2018.11),男,籍贯(广西省南宁市),单位(广西艺术学院),学生,学历(2018级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论文作者:黄忠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1
标签:文化论文; 农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田论文; 广西论文; 特色论文; 村庄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