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有色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本文研究了广河县地质灾害发育的地质环境,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和成因,提出了地质灾害的防治建议。
关键词:广河县、地质灾害、成因分析、防治建议
Cause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Advice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Guanghe County
Li Zhao
(Gansu province Nonferrous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Gansu, Lanzhou, 730000)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d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Guanghe County, it analyzed the distribution regularity and the causes of the geological disasters, prevention advic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Guanghe County; Geological disasters; Cause analysis; Prevention advice
1 前言
广河县地处陇西黄土高原西北部,特殊的地质构造和自然地理环境背景,导致区内发育特殊的环境地质问题,如滑坡、泥石流和水土流失等,其中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是这一地区最为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近年来,随着城乡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人类工程活动对境内地质环境的影响日益强烈,遭受地质灾害的风险越来越高。广河县近50年发生地质灾害44起,地质灾害造成人员死亡7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029.7万元。目前仍有19360人、11.47亿元财产处于地质灾害的威胁中。
2 区域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背景
广河县位于我国陇西黄土高原西北部,地形总体特征为: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南、北高,中间低。根据地貌成因及其形态特征,划分为构造-侵蚀低中山和侵蚀-堆积河谷两种类型。构造-侵蚀低中山区主要分布于广通河南北两侧,山地面积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82.1%,山体坡度15~35°,整体呈西南-东北向展布,地形遭受强烈切割,形成孤立、不连续的黄土梁、黄土峁等地形。侵蚀-堆积河谷区主要分布于广河县中部广通河以及东部洮河河谷地区,主要由Ⅰ~Ⅳ级阶地组成。河谷区面积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17.9%。其特点是Ⅰ、Ⅱ级阶地为嵌入式,Ⅱ~Ⅲ级阶地最为发育,为广河县社会经济的主要载体。
该区处于祁吕贺“山”字形构造体系的祁吕弧形褶皱带西翼和河西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区内次级构造轮廓较为发育,主要由西端的临夏坳陷带、东端的临洮坳陷带和中部的三甲集-虎关隐伏隆起组成。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新近系和第四系。新近系地层岩性主要为砖红色泥岩、砂质泥岩、泥质砂岩、砂岩,第四系地层岩性主要为上更新统冲洪积粉土、卵石、马兰黄土,全新统冲洪积粉土、卵石、洪积含砾粉土、坡积粉土、含砾粉土。
3 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
3.1 空间分布规律
1、滑坡、不稳定斜坡主要沿境内低中山区前缘、广通河及其支沟的河谷区、洮河左岸及其支沟的河谷区集中呈带状分布。
2、滑坡体与不稳定斜坡体分布于黄土与新近系泥岩构成的特殊岩土体。
3、滑坡、不稳定斜坡多发育在地形陡峻、相对高差较大、沟壑密集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低中山区和河谷阶地前缘斜坡地貌区域。
4、区内泥石流呈线状集中分布于广通河两岸和洮河左岸。
3.2 时间分布规律
区内发育的地质灾害多因降水或地震诱发,约有80%发生在降雨比较集中的7~9月份。
4 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地质灾害的形成,取决于地质环境条件和各种内外营力的作用,是各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1 地形地貌
县域内除中部为河谷区外,南北两侧均处于低中山区,低中山区与河谷区之间以高阶地相连,河谷阶地前缘形成高差10~40m,坡度20~55°的陡坡。低中山区地形遭受强烈切割,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山体相对高差在100~300m之间,山体坡度15~45°,局部大于45°,沟谷多呈“V”字型,沟道两岸沟坡坡度20~35°,沟床比降15~460‰,为地质灾害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地形条件。
4.2 地质构造
区内滑坡、不稳定斜坡失稳的产生除沿构造断裂带和构造破碎带发育外,还表现在各种构造结构面,如层面、节理面、地层之间的接触面等方面。
另外,地震也是诱发、引发滑坡、不稳定斜坡失稳的主要因素之一,第四纪以来,构造运动在区内主要表现为老构造运动的复活和大面积的不均匀升降运动。老构造运动的复活主要表现为三甲集-虎关隐伏隆起的继续抬升,使下部老地层出露,该段河床变窄,河床堆积物薄,两岸形成不对称的基座阶地。地震不仅是诱发滑坡的因素,更重要的是松动了斜坡岩土体的原始结构,为后期滑坡的形成提供了软弱面,进而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储量。
4.3 岩土体结构
区内黄土层覆盖较厚,岩性松散,具大孔隙、垂向节理发育,具湿陷性,降水易入渗,使黄土底部接触面一带岩土处于湿-饱和状态,形成软弱结构面,易发生滑动。
新近系泥岩等岩体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胶结物以泥质为主,胶结程度低,遇水易软化,容易失去强度,构成易滑地层。
破碎的岩体和松散的土体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松散物质,为泥石流的形成奠定了物质条件。
4.4 水的作用
广河县属于陇中南部冷温带半湿润区,多年平均降水量493.5mm,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多集中于7~9月份,且多以暴雨和连阴雨的形式出现。日最大降雨量82.1mm,日平均降雨量16.5mm,小时最大降雨量48.6mm,小时平均降雨量8.1mm,10分钟最大降雨量19.8mm,10分钟平均降雨量5.4mm。区内高强度暴雨和连阴雨极易引发滑坡、崩塌的发生,同时也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另外,工作区内人类生活、生产用水及绿化灌溉水入渗坡体,也是诱发不稳定斜坡失稳发生滑坡、崩塌灾害的因素之一。
4.5 人类工程活动
区内人类工程活动诱发滑坡、不稳定斜坡(潜滑或潜崩)等地质灾害及其隐患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挖坡体,筑路建房,形成高陡不稳定斜坡而产生滑坡、崩塌;二是集中建房加载,诱发坡体失稳;三是绿化灌溉水及生产生活用水入渗坡体,极易加剧坡体失稳,引发滑坡、崩塌。
同时,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开发力度的加大,南北两山沟谷内人为活动强度越来越大。全县80%的泥石流沟沟口一带有人类工程活动痕迹,主要为修建房屋、道路、拓展建设用地及其它建设项目等。
5 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1、根据区内各地质灾害点的危险性大小、危害程度,按先重后轻的原则必须对地质灾害的防治进行全面规划,划分出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然后有计划分主次的进行防治。
2、要树立以防为主的观念,在危害程度严重的灾害点建立监测点,进行动态监测,雨季要加强监测,随时掌握灾害动态,以地质灾害天气预报为指导,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
3、根据不同灾害类型和发育特点,因地制宜地分别编写防治方案。对威胁人口集中居住的地质灾害突出防灾的同时,还需进行工程治理。
4、地质灾害的防治要与地质环境的保护相结合进行,对一般防治区,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到对地质环境的保护上,通过保护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蔡广珍,杨子和,王东平,孙玉莲,周世德.甘肃临夏州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及防御对策[J].农业灾害研究.2015,5(4):32-35,55
[2]张洪信,任定权.修文县地质灾害特征、成因及防治建议[J].贵州地质.2004年第21卷:178-184
[3]工程地质手册编委会.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M]
[4]中国地质调查局.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规范(1:50000)[M]
[5]庞国兴,李金轩,陈军锋.陕西省太谷县地质灾害及防治[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8,19(2):22-26
作者简介:李钊,1981年出生,男,甘肃省庆阳人。2009年6月于西安理工大学硕士毕业,现为甘肃省有色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工、环,地质灾害等地质调查、勘查设计工作。
论文作者:李钊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
标签:地质灾害论文; 广河县论文; 滑坡论文; 区内论文; 斜坡论文; 中山区论文; 泥石流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