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进行审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计电算化论文,单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实行会计电算化单位在用计算机记账时存在一些问题:
1.摘要内容不规范。大部分单位的记账凭证或者会计账户的摘要栏内容都比较简单,且内容很不规范。如,有的单位在摘要栏中只录入“往来”、“销售”、“结转”、“费用”等文字;有的单位只录入单位的名称,摘要栏中不录入文字,一片空白。遇到这些摘要内容弄不懂的情况,在审阅记账凭证时,就必须仔细审查原始凭证,审阅会计账户时,就必须查找对应的记账凭证及附件,否则就不能发现问题。
2.事中审计有难度。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必须针对不同的账户,将计算机中不是满页的记录用工作底稿摘录下来,结合起来看,才能看出眉目。如果审计人员在摘录时发生错误,那就会越查越乱。所以,事中审计的难度就在于此。
3.会计事项核对难。主要是指总账余额与明细账的余额难核对,科目期末余额正确与否难核对。这是由于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大都是业务量较多的企业,因而有的一本总分类账至少要与一百多个明细账户相对应,一个科目的借方、贷方发生额也都在数百笔以上,而从计算机输出这些材料时大多采用针式打印机,当色带颜色浅时打印出来的数字很难识别,如“3”容易看成“8”,“9”容易看成“0”。由于这些原因,在核对上述两方面的会计事项时,工作量既大又难。
为了解决会计电算化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就用计算机对实行会计电算化单位审计的方法和步骤作一介绍。
1.准备阶段。主要做三项工作:一是组成审计小组,其中应有1—2名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财会技术人员。二是发出审计通知书,告知被审计单位审计的范围、内容和时间,审计组长及成员名单,对被审计单位提出配合的具体要求等;三是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所使用的计算机品牌和财会软件等情况。
2.实施阶段。其主要工作环节有:(1)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健全性调查和符合性测试,然后根据调查和测试的结果进行科学评价,确定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可靠性及可信赖程度,既而根据确定可靠性的大小,来决定对被审计单位是减少实质性审查的范围和数量,还是扩大实质性审查的范围和数量。(2)通过审计软件和被审计单位装载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计算机,进行账账、账表核对(即前面所说的总账余额与明细账余额的核对,账户余额与报表余额的核对),以及复核各种计算是否正确,如折旧计算、成本计算、利息计算等。(3)对账表单证和数据文件进行真实性与合法性、合规性的实质性审查,如对账证、账实等方面的审核。
3.终结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整理归纳审计资料、撰写审计报告,发出审计意见和决定,对审计资料进行归档管理等。在实务中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审计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