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例普外科病患术后心理护理总结论文_张秀英

120例普外科病患术后心理护理总结论文_张秀英

张秀英

东明县东明集镇中心卫生院 山东 东明 274509

[摘要]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心理护理情况,以有效克服在临床中实施心理护理患者的焦虑和紧张心理。方法 对我院外科120例手术患者的心理问题通过实施心理护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通过对普外科手术患者的精心护理,使患者情绪稳定,保持了最佳的心理状态,减少了患者普外科手术的并发症,提高了普外科手术安全性和术后康复能力。结论 通过心理护理,对于克服患者的心理紧张,提高手术耐受力和术后的恢复具有显著的效果,使手术护理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

[关键词] 普外科 病患;心理护理

一般而言,普外科病患大多需要手术治疗,加之术后病患呼吸及循环功能受到手术影响出现不稳定状况,极有可能引发并发症。因此普外科病患术的护理非常关键。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做好患者对疾病的焦虑,手术的恐惧和手术后疼痛的心理护理,对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资料

1.1临床对象

本文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病患年龄在18-71岁之间。对待病患,不论年龄大小,我们均一视同仁,给予他们以科学规范的护理。

病患类型

1.2.1易怒急躁型 这类病患事业有成,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突然罹患疾病,尤其是极为严重, 大多表现为易怒、脾气急躁。他们往往对治疗效果期待较高,因而对治疗效果稍微不满意,就怨天忧人;由于部分病患术后不能讲话,或者讲话不清,他们多不愿和他人交流,甚至对生命丧失信心。

1.2.2 恐惧抑郁型 病患往往瞻前顾后,患得患失,过去身体健康、生活愉快、家庭美满;现在罹患疾病,心理压力极大,因而惊慌、恐惧、失去生活信念,常常表现为神情淡漠、唉声叹气、哭泣不断,不愿见亲戚朋友,常常认为医生和家人在掩饰病情。

1.2.3 听天由命型 这些病患看去孤独沉闷,不愿和他人交谈,不愿接受治疗。他们自以为所患疾病无法治愈,因而后续治疗会给亲人增加精神和经济上的负担,所以不愿接受治疗,所以干脆听天由命,缺乏与疾病抗争的勇气。

2 护理措施

2.1术前心理介入

2.1.1先入为主 病患入院之初,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责任护士作自我介绍,陪同到床旁,介绍主管医生、科室环境等,讲解各项规章制度及有关注意事项,消除病人对医院的陌生感,以此来适应医院,保证他们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护理人员要有针对性地为他们制订健康教育计划。在病人入院后的24 h内,及时与病患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状况,从而做出护理评估,据此为病患制定为他们量身打造的健康教育计划。根据计划,选择适当的时机,向病患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使他们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所患疾病,对疾病治疗有一个较为乐观的认识。

2.1.2 术前心理引导 护理人员要腿勤嘴勤,要深入病房,与病患交谈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变化,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医护人员要有专门的针对性的术前教育指导,对病患普遍存在的术前焦虑、紧张、对术前安全的担心、害怕术中术后疼痛、对费用的担心诸多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健康心理引导【1】。让病患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给他们以精神的宽慰,以心理安抚,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3术前饮食安排 护理人员要根据疾病特点、手术性质等,对病患给予饮食种类、质量上的指导,避免因饮食不当而发生意外。尤其是那些缺乏术后营养知识的病患和家属,医护人员护士要因人而异,制订每天的食谱,帮助病患正确选择高蛋白的食物,以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医护人员还要指导病患术前进行适量的体力活动,保证睡眠,增进食欲,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对手术的耐受性,以良好的精神和身体状况接受手术的治疗。

2.2 术中心理介入 病患良好的心理是做好手术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手术时病患面对护士熟悉的笑容,感觉亲切,心里踏实。操作前护士能够主动与病患交谈,能够给予病患以指导,诸如术中术中探查、牵拉脏器时可以张口做深呼吸,尽量放松自己;情绪特别紧张时病患可以抓住医护人员的手,给他们传递支持、安慰、鼓励。手术中医护人员要尽量减轻器械碰击,避免给病患带来不良刺激;在术中如果病情变化发生意外,医护人员要沉着冷静,不可惊慌失措,以免给病患带来恐惧和紧张。保持手术安静,不说无关紧要的话。手术如果延长,医护人员可以对通知家属,但是无需说与疾病或者手术有关的情况。

2.3术后心理介入

2.3.1术后疼痛的护理 普外科术后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医护人员要及时解除病患的疼痛与不适。责任护士要及时告诉病患产生疼痛的原因及关联性,让患者了解术后疼痛是正常的;因个人体质差异,有些病患对疼痛较为敏感,病患要尽量放松,疼痛剧烈时可以适当服用止疼药;护士根据病患及疾病的特点实施有效的护理,密切观察护理效果,及时改进护理措施。护士要给予病患精神鼓励,用安慰性语言向患者说明缓解疼痛的方法,消除患者的焦躁情绪和对止痛剂的依赖性。护士在说话时可握住患者的手或把手放在患者的额上,使他们有安全感和依赖感,从而增强对疼痛的耐受力。护理术后疼痛病患患时,护士可以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如问询病患熟知的相关知识,使患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与医护人员的交流中来,从而忘记手术造成的疼痛。针对病患伤口未愈合、活动受限,以及术后效果等病患关心的问题,护士可列举同种疾病康复的实例,给予病患精神安慰。

2.3.2康复指导 病患在病痛之中更盼望亲朋好友的关心爱护,他们很看重亲朋好友对自己的态度,盼望他们常来探望,盼望单位领导及同事对自己所患疾病关心。基于此,护士要积极与家属、单位配合,希望他们多给予病患关心爱护,经常来探望,把愉快的信息告诉病患,给病患带来更多的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安慰。更为重要的是,护士还应详细做好病人出院前的卫生保健指导,根据病情建议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定期复查。【1】对一些因手术致身体暴露部位的疤痕,应指导病人用衣着及服饰来掩盖,使病人恢复自信心。

3 讨论

经过护理人员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病患大都能以较为健康的心理状态、稳定的情绪配合手术治疗,治疗期间无并发症发生,预期康复出院。心理护理不同于一般的临床护理 心理护理往往通过护理人员的态度、言行等有意识地影响患者的感受和认识,从而改变病患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达到防治疾病,促进康复、提高生命质量和保证身心健康的目的。心理护理与技术护理相辅相成 在特定条件下,心理护理胜于技术护理。统计资料表明,患者良好的心理因素能够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的康复;病患之间存在诸如生活习惯、爱好等差异,所患疾病也不同。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病患接受治疗和护理措施时所做出的反应。患者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护理和治疗,有利于护理工作正常开展,从而达到延长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的目的。

外科护士除了完成常规的护理操作,还应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徐桂兰.脑梗塞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和心理干预[J]. 中国伤残医学,2007, 15(4):101-102

[2]邵磊.张丽.吴敏外科病人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3年7月第2卷第7期

地址 山东省东明县东明集镇北街 东明县东明集镇中心卫生院 274509 电话15506555256

论文作者:张秀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4年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4

标签:;  ;  ;  ;  ;  ;  ;  ;  

120例普外科病患术后心理护理总结论文_张秀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