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复合式销量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56例青光眼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眼压水平、视力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视野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晚期患者实施个性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个性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应用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不可逆眼科疾病,是致盲的主要疾病。传统的小梁切除术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术后并发症较高,容易给患者造成额外的负担。近年来,临床上对小梁切除术进行了不断的完善,个性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逐渐应用在了青光眼的治疗中,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1]。本文以我院在2015年11月-2016年12月间接收并治疗的56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手术方式的应用效果,具体过程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5年11月-2016年12月间接收并治疗的56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个小组。观察组患者28例,男性15例(19眼),女性13例(17眼),年龄51—75岁,平均年龄(62.3±2.8)岁。对照组28例,男性14例(18眼),女性14例(18眼),年龄52—71岁,平均年龄(60.8±2.4)岁。经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青光眼的相关诊断标准,均因药物控制不佳转为手术治疗,排除脏器功能不全、先天性疾病和精神障碍的患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分析。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对照组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行表面麻醉、眼部结膜下浸润麻醉后,在上直肌处做缝线进行牵引固定,从穹隆部底部做结膜瓣,再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巩膜瓣,面积为4mm×mm,厚度为结膜瓣的1/2[2]。在透明角膜缘处行前房穿刺,释放多余的房水,并切除巩膜瓣下方的小梁组织,大小为1mm×2.5mm,切除虹膜根约1.5mm。若患者病情特殊,可重新注射平衡液重建前房,常规缝合结膜和巩膜瓣。完成上述过程后,于患者的球结膜处注入0.5ml地塞米松,涂抹复方妥布霉素眼膏于结膜囊内,常规包扎,完成手术过程。术后给予患者滴眼液和抗感染治疗[3]。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完成麻醉后,按照与对照组相同的方法建立结膜瓣、巩膜瓣,在巩膜瓣下方放入丝裂霉素,规格为0.2mg/mL,持续2min后冲洗干净。然后,在透明角膜缘处行前房穿刺,释放房水,切除巩膜瓣下方的小梁组织,大小为1mm×2.5mm,切除虹膜根约1.5mm。最后,缝合巩膜瓣的两端,穿出预留结线,缝合结膜瓣,在结膜囊内将预留结线进行固定,若术后患者的房水渗漏情况严重,可重建前房,方法与对照组一致。术后给予患者滴眼液和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后患者的视力情况、眼压水平、视野变化,视野分析仪显示光敏感度评分分贝值减少4级以上为视野改善[4],视野分析仪显示光敏感度评分分贝值在±4之内为视野稳定,分贝值增加4级以上为视野恶化。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计算和处理,计数资料用χ2进行检验,使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使用x±s表示,当P<0.05时,所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眼压水平 观察组手术前、手术后的眼压水平(mmHg)分别为(28.1±2.5)、(15.0±1.8),对照组手术前、手术后的眼压水平(mmHg)分别为(28.2±2.3)、(18.5±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视力情况 观察组中视力提高20例(71.43%),视力不变7例(25%),视力下降1例(3.57%);对照组中视力提高14例(50%),视力不变8例(28.57%),视力下降6例(21.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中1例患者出现了浅前房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为3.57%(1/28);对照组中3例患者浅前房,3例脉络膜脱落,并发症发生率为21.43%(6/2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视野情况 观察组中视野改善26例,所占比例为92.86%,对照组中21例视野改善,所占比例为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青光眼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眼压升高,进而引发视神经损害及视野缺损的慢性进行性眼病,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失明情况。此种疾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青光眼类型,占所有青光眼患者的60%-70%,而且通常情况下会累及患者的双眼[5]。对此,临床上对于此种疾病的治疗,一般采用手术方法进行,较为常见的方法时小梁切除术。但传统小梁切除术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且成功率不高,整体效果不佳。个性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由传统小梁切除术发展而成的,其特点在于术前控制眼压、应用巩膜瓣可调节缝线,从应用效果来看,该手术可保证巩膜瓣的有效缝合,促进术后眼部的滤过通畅过度,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水平,拓宽视野范围,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成功率较高。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个性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6]。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个性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此种手术方法来源于传统的小梁切除术,但效果要显著优于传统手术方法,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而且能够快速恢复视力,提高视野。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虽然对于患者的病情改善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传统手术方法的限制,导致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显著,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也比较高,难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眼压水平有明显的下降,视力提高者达到了71.43%,并发症发生率仅为3.57%,术后视野改善比例为92.8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青光眼患者实施个性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快速改善患者的病情,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尹汉龙,胡颖娟.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47(17):64-65.
[2]孙铁节.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可行性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2015,56(01):21-22+25.
[3]汤晓东. 复合式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的比较[J]. 医学综述,2014,77(17):3260-3262.
[4]闻毅颐,李东豪,胡利. 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J]. 广东医学,2014,58(07):1083-1085.
[5]孙力,张燕钦,钟玉红. 结膜下褥式缝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临床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3,13(29):192-193.
[6]陈启.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分析[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47(04):118.
论文作者:李京兵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2月上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4
标签:小梁论文; 患者论文; 青光眼论文; 切除术论文; 并发症论文; 巩膜论文; 结膜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2月上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