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实施资产负债率管理的调查与分析_商业银行论文

国有商业银行实施资产负债率管理的调查与分析_商业银行论文

对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调查与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产负债论文,国有商业银行论文,比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1998年1月1日起,经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取消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控制,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一年多来,国有商业银行按照新的信贷管理模式运行。新机制运作如何?存在什么问题?最近,我们结合基层商业银行的工作实际,对国有商业银行取消规模控制,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进行了调查。

一、取消规模控制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

(一)取消规模控制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1.有利于国有商业银行外部经济环境的改善和经营活力的增长。取消贷款限额控制,解决了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规模和资金脱节的矛盾,使国有商业银行有了更多的贷款自主权,可以根据资金来源自主合理地使用资金,基层行更加受益于取消贷款限额,一些借差行可减少贷款投放的行政压力,借此调整存贷结构。

2.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取消贷款限额控制后,各国有商业银行遵循中央银行关于比例管理的有关规定,在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比例、资产流动比率、存贷比率等重要比例指标上,加强内部约束,正逐步达到比例管理的要求。而内控制度和比例管理的实行,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有利于减少和降低贷款风险。

3.有利于国有商业银行的集约化经营和经营效益的提高。一是集中资金把贷款投放到优质客户上,二是采取担保抵押、质押放款形式,降低贷款风险,从而有利于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提高。

4.有利于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全面推行,要求各国有商业银行按照资金来源制约资金运用的原则,不断地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以保持资产负债总量上的平衡和期限、结构上的对称,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有利于降低风险和经营成本,从而有利于国有商业银行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二)取消规模控制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1.国有商业银行自求资金平衡的压力增大,存款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取消贷款限额控制后,要求国有商业银行以法人为单位自求资金平衡,组织资金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的首要任务。这使得存款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优质客户、存款大户、垄断行业成为各国有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

2.贷款市场竞争受到关注,优质客户成为竞争焦点。取消贷款限额控制后,各国有商业银行日益重视贷款风险管理和贷款集约化经营,并把其作为实现盈利目标的关键。因此,各国有商业银行都将把优质客户作为贷款投放的首要目标,对优质客户的争取日益受到关注。

3.国有商业银行资金调度的难度加大。取消贷款限额控制后,要求各国有商业银行以法人为单位集中调度资金,既确保大中型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又确保国家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的贯彻落实及国家重点建设和中西部地区发展的资金需要。由于各地区资金供求在分布上的不平衡和时间上的不一致,需要各国有商业银行总行合理集中资金,在全国范围内灵活调度使用。要做到这一点,一是各国有商业银行总行要对各地区资金供求情况能准确、及时地了解和掌握。二是要有快捷、高效、合理的调控手段和调控办法,就目前各国有商业银行的信息传递、调控手段和调控办法看,还很难适应这一新的要求。因此,建立科学、高效、灵活的调控手段和调控办法是当务之急。

4.对国有商业银行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取消贷款限额控制全面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这一方面需要一大批精通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理论、业务操作的专业人才和一大批懂管理又懂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银行家,另一方面又需要有一系列健全、高效、合理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就目前各国有商业银行人员素质和水平看,还难以达到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的要求。

5.对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提出了严峻考验。各国有商业银行一方面要不断改善服务态度和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服务品种,增加服务手段,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就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服务手段、服务水平和服务产品看,都难以适应金融竞争日益激烈的需要。

二、取消规模控制后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考核过多地信赖于存贷比。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除存贷比率外,还包括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比率、资产流动比率等重要参数,只有全面考核,才能达到减少和规避信贷风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目的。现在不少商业银行对存贷比率有较深的认识和理解,但对其他比率则知之甚少,部分人甚至简单地认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就是存贷比例管理。另外,现行存贷比控制都下达为具体数字,一般不再调整,缺乏弹性,使基层银行很难根据金融环境变化,灵活协调资产负债结构,在操作过程中过于机械,使商业银行仅仅为了完成指标而经营,有悖于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初衷。

2.贷款缺乏灵活性。从对地方经济的支持看,比例管理不如规模管理灵活迅速。规模管理下,对资金缺口较大的企业、项目,商业银行可以先争取得到规模放款,再筹集资金,回旋余地较大。比例管理模式下,商业银行若要支持企业大中型项目,则须先集中足够的存款以放贷款,常常使商业银行在资金组织上捉襟见肘,而且容易贻误时机,对企业的支持不如规模管理灵活迅速。

3.单纯地以存款核定贷款,贷款受存款影响较大。比例管理下,存款与贷款的相关性增强,目前存款的不稳定性导致贷款不稳定,不利于企业生产发展,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大打折扣。

4.贷款考核期限过短,不利于企业持续生产。各商业银行贷款考核期限从旬到季不等,但都偏短,迫使商业银行贷款期限变短,贷款期限与生产周期脱节,人为增大逾期因素,往往是生产还未完全展开,贷款已经到期了。因此,基层行在短期贷款投向上,偏重于资金周转较快的流通企业,不利于经济的平衡发展。

三、取消规模控制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应完善的措施

1.建立严格、科学、可行的比例管理指标考核体系,促进存贷比例管理的顺利进行。取消贷款限额控制后,人民银行要求国有商业银行以法人为单位,全面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并逐步达到人民银行规定的比例要求。因此,各国有商业银行要在确保规划比例指标完成的前提下,对各项指标进行科学分类,逐级下达省、地(市)分行执行。在制定省级分行比例控制指标时,要考虑各省级分行的不同情况,不能一刀切,以避免因指标制定不合理、不科学影响各总行控制目标的实现。例如:对存差行和贷差行,对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在制定控制指标时,要区别对待。省级分行对地(市)二级分行,二级分行对各县支行也要按下属行的实际情况,分类制定控制指标。为此,各行要建立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以便总分行能准确、及时地了解和掌握本行资金变化情况及资金需求情况。这样,通过逐级制定严格科学、切合实际的比例控制考核体系,才能推动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健康顺利进行。

2.建立健全国有商业银行内控制度,为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国有商业银行建立内控制度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制定并实施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以保障业务的有序运作,会计数据的真实性、负债规模、结构和成本的合理性及经营成果的效益性。从目前各国有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的实际情况看,普遍存在内控不力、制约不严、权威不高的问题。因此,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只有切实加强内控制度的建设,特别是审分立制度、法人授权制度、稽核再检查再监督制度,才能确保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健康有序地进行。

3.建立灵活、高效、科学的资金调控运行机制,确保优质客户的资金需求及国家重点建设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要。为配合国家的宏观产业政策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各国有商业银行总行应制定科学的资金集中调控办法,确保资金集中快速、调控有效,做到在切实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对企业大中型项目的支持力度。

4.对不同经营情况的分支行应区别对待,切忌一刀切。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经营情况不同,比例指标的确定应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不能一刀切。在存差行和贷差行要有不同的侧重,根据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在年度计划执行过程中,可以灵活掌握,不必按季、月硬性考核。在向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过渡中,上级行在上收基层行权限的同时,应注意调整基层行经营的方向,发挥基层行经营的积极性。如上级行可在存款计划、转化清收不良贷款管理上,对基层行进行考核,力争实现宏观上控制住,微观上有活力的经营机制。

5.切实避免行政干预。国有商业银行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后,行政干预大大减少,但并未完全消除。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在进一步改革和发展中,应充分利用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等政策,切实避免不合理的行政干预。

四、取消规模控制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需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取消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限额控制,逐步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这项改革对于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具体落实中,笔者认为需要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的关系。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是同一资金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关系,但资金来源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有资金来源才能有资金运用。因此,必须坚持资金来源制约资金运用的原则,根据吸收的存款、发行的债券和向上级借款等资金来源的客观可能,合理确定贷款数量,保证商业银行自身的支付能力,决不允许超负荷经营。

二是要处理好资产与负债的对称关系。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都有长短期限的制约,而负债的期限又制约着资产的期限,负债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一定要根据负债期限的长短来确定资产期限的长短,两者要做到相互对称,保持资产与负债资金的流动性。要做到按月监控,按季考核,及时测算,适时调节,分类指导,科学管理,以保持资金的正常运转。

三是要处理好资金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三者的关系。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要摆正资金“三性”的关系,这是《巴塞尔协议》确定的一项重要经营原则。“三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安全性是前提,流动性是关键,效益性是目的。没有资金的安全性,就谈不上资金的流动性,更不会有资金的效益性。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贷资产的风险比较大。所以,要把资金的安全性放在首位切实抓好,严把资金“出口”关。同时必须加强贷后管理,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资金正常运转,才能实现它的效益性。

四是要处理好优化增量和调整存量的关系。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一方面要加强增量管理,务必做到新增贷款投向准确,用途正当,效益良好,按期归还。另一方面要十分重视调整贷款存量,盘活信贷资产。要在企业改组、联合兼并、资产重组中,积极参与企业改革,努力把不良信贷资产从劣势企业转移到优势企业,逐步消化存量中的不合理部分,使信贷资金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五是要处理好商业银行自主经营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以后,信贷资金如何使用,增强了商业银行自主经营的责任感和自主权,因此,要自觉地按照国家规定的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把资金投入到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中去。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上,既要尊重地方政府的领导,又要按照法律和政策排除行政干预。地方政府也要切实加强对金融工作的指导,帮助银行组织存款,壮大信贷资金实力,力争自求资金平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

标签:;  ;  ;  ;  ;  ;  ;  ;  

国有商业银行实施资产负债率管理的调查与分析_商业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