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士钊经营的公司及其经济思想_章士钊论文

章士钊经营的公司及其经济思想_章士钊论文

章士钊经办的公司及其经济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论文,经济论文,公司论文,章士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092.5;F0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107(2010)06-0110-03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章士钊这个知名的无党派的人士与经济无关,更不会办公司。实际则恰恰相反,不仅抗战胜利前后,他着手组建了实业公司,开始商业运营,而且早年的办杂志、开事务所,都是公司性质的经营。就是最早的反清革命组织华兴会,也是以公司的名义操作的。但他所办的公司大多是非营利性的,也好景不长,没有取得多少实利。这与时代有关,也与湖湘文化的传统一脉相承。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研究这个问题,对全面理解湖湘文化,正确看待经济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章士钊是清末秀才,历经五个朝代,在21世纪舞台上活跃了整整70年,以93岁高龄辞世。按常理,这样的人与经济挂不上钩。实际上,章士钊一生经办了不少公司。

章士钊早年就读于南京江南陆师学堂,与鲁迅所读的江南水师学堂的总办是同一个人,这就是俞明震。不过鲁迅在其叔祖父的监督下循规蹈矩,以优异成绩留学日本。而章则带领一群同学闹事,到上海加入了爱国学社。后来编译了《大革命家孙逸仙》,名声大振,被同乡陈范聘请为《苏报》主笔,并最终酿成近代史上著名的“苏报案”。章本人因俞明震的关系没有被捕。接着,章士钊在创办《国民日日报》的同时,创设了东大陆图书译印局,出版革命书籍。这是章士钊创办的第一家公司。后来,章士钊因革命被捕,公司不了了之。

二次革命失败后,革命党人聚集东京。因孙中山追究黄兴的责任,黄又不愿辩论,只好出走海外。临行前,将日本进步人士支持革命的部分经费给章士钊等人筹办刊物,这就是有名的《甲寅杂志》。这份刊物反映了黄兴、章士钊的革命思想与观念,被后人称之为“黄克强的私人喉舌”。[1]该刊从1914年5月起,到1915年11月终止,共发行10期。显然,他经办这份杂志,也是有着公司式的影子。这之后,章又接着办了《甲寅周刊》与日刊,以宣传其思想与主张。这几份刊物,章士钊本人非常重视,并且与近代史上不少知名人物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为学术界所重视,已有多篇文章展开讨论。笔者在这里不作过多论述。但必须指出的是,同吴宓的《学衡》相比较,人们看到他的更多的是政治与思想价值,而忽略其经办的模式与经营的艰难。

章士钊曾留学东洋、西洋,专门学习法律与哲学,在形式逻辑方面有《逻辑指要》一书总结他的研究成果。法律上,除了做段祺瑞的司法总长外,则以律师事务所和从事律师职业闻名。

抗战胜利后,据章含之回忆,“父亲回到上海后,我们家就搬到了现在的延安中路达巷7号。同时这里也成了父亲的律师事务所。父亲是上海著名的大律师,案子很多,经常要出庭辩护。”[2]其实,章士钊一生两度执律师业,在近代中国影响很大。他义务为陈独秀辩护,是近代史上的一段佳话。

同时,抗战胜利前后,章士钊在一度组党不成后,曾投身于国家建设之中,以实现早年实业救国的梦想。从目前查到的资料来看,主要是组建太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笔者有专文研究这个问题[3],此处不详细介绍。

据许德珩的后人回忆,新中国成立后,“由章士钊先生担任董事长的聚义钱庄因为黑账、空股和欠款等问题涉讼且败诉。因不服法院的判决,章士钊先生多次致函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代主任彭真、副主任罗瑞卿、秘书长陶希晋;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南汉辰和我祖父,为聚义钱庄的问题开脱,希望改变法院的判决。”章士钊本人并未涉及聚义钱庄具体的经营管理工作,后经请示周恩来总理,以退回章士钊聚义钱庄的股份而结束。[4]

由此可见,章士钊不仅经营公司,而且还参与过钱庄的经营。

章士钊的思想相当复杂,近年来,不少人开始关注章士钊的经济思想,除了对其农业立国的思想探讨外,还列出专章研究其产业经济思想,[5]这些探讨是难能可贵的。笔者不敢贸然评价。由于笔者长期关注章士钊的研究,却有些自己的想法。

从上文可以看到,章士钊经办的公司,大多为革命而建,有的半途而废,有的则胎死腹中,其中原因不必一一详谈。但我们从中可以窥探其经济思想。如抗战前夕筹建的太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全国的胜利,胎死腹中。这一结果,正如陈云章在《忆章士钊先生》中所说:“1948年初,马歇尔回国,和谈破裂,国民政府在其权力所能达到的地区,成立各级戡乱委员会,烽火弥天,全国人民在抗战胜利后梦寐以求的建设团结、和平、自由新中国的愿望,到此尽成泡影。”[6]这大约就是其真正原由。

章士钊以传统守旧的形象留在中国文化界,而又以思想先进,敢冒天下先在中国法律、哲学、经济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对他的思想,中山大学哲学教授,著名的近代文化研究者袁伟时评价较为公允。他说:“1910年代中国思想文化运动是以反思辛亥革命为主轴的。调和立国论是章士钊思想成熟的标志,也是1910-1919年间其思想言论的基本线索,亦可说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思想总结。1962年年过八旬的章士钊直截了当地说:‘今之论士,语涉辛亥革命,往往过于夸张,估计成功二字,溢量殆不知何许。’这么冷静地反思,他早在民国初年就开始了;而且他反思的角度和深度,有些地方也远胜不少后来者。在他看来,专制是逆时代潮流的反动祸害。”“这一时期章士钊的又一重要建树,是对公民自由和如何保障这些自由的诉求。”“言论自由一直是章氏关注的焦点。”“捍卫财产自由是章士钊关注的又一热点。”“言论和财产两大自由是现代公民全部自由的基础。章士钊的这些言论,可谓抓住了根本。那么,如何保证这些自由?他从制度建设的高度,着眼于健全法制。”[7]

作者清醒看到,章士钊的经济思想与民主、法制紧密相连。而不是单纯的论述经济问题。从章士钊所经办的公司也可以看出,他不是谋个人之利,也不是为了发家致富。谁都知道,全国解放时,章士钊既无不动产,也无动产,借住在朋友家中,算得上真正的无产阶级。[8]

章士钊的经济思想尽管不成体系,但尤如其思想体系一样,也是以调和为主。他接受过西方先进思想,又有着良好的传统文化根基。这就使他不盲从,不附和。在经济建设上,他主张发展经济、搞活流通。抗战胜利后筹办后公司就是实际行动。

同时,他针对我国的国情,又主张以农业为主,首先解决吃饭生存这一基本问题。他早年的农业立国主张,固然有许多不足,但出发点是符合国情,想解决当时千孔百疮的局面。

当时,根据实际情况,章士钊这一代人,以国家兴亡为己任,前期经办的公司,目的均是为革命而设,因而也与革命成败伴随始终。

章士钊的这些经济思想,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人们留心于辛亥革命后章士钊思想的特点,却往往忽视抗战胜利后章士钊思想的转变,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章士钊思想的变化。统观章士钊的一生,经济思想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但又是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当然,作为时代里程中的一个,章士钊不可能提出完整的思想体系,特别是比较好的经济思想体系。

章士钊思想源自现代西方,作为他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部分的经济思想也与时代紧密相连。毋庸讳言,在当时条件下,章士钊以西方先进经济思想开办公司,在报刊上大张旗鼓地宣传,是非常有益的尝试。同时,我们又不能不看到,章士钊不谋私利,重农又重商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湖湘文化与西方先进思想结合的产物。

近世以来,一大批先进的湖南人向西方学习,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开展经济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两江总督陶澍的漕运改革,由河运改为海运,充分发挥商人的优势,一改长期停滞不前的晚清重大粮食运输问题,受到后人称赞。魏源的“师夷”思想,代表着近代湖湘人开放的思想理念。这种敢为天下先,勇于任事的精神,在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章士钊的经济思想无疑深受湖湘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发挥了他学贯中西,敢想敢干的特点,在近代经济思想史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章士钊的经济思想影响很大。他的以农立国,被认为是毛泽东的农业合作社的起源。有人甚至以为,毛泽东与章士钊的友谊,不仅是感情的,也有着思想的渊源,毛泽东在不少方面受到章士钊的影响。[7]当然,这只是一种对现代中国农村建设的诠释,他无碍于毛泽东思想的博大精深,也无损于毛泽东的伟大。

研究章士钊的经济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的与国情相结合,重农又重商,虽有调和的观点,但仍难能可贵。还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这就是谋天下之利,不计较个人得失,不徇私舞弊。章士钊是典型湖南人,具有与生俱来的傲骨与志气,从不做苟且之事。这对今天的贪官、奸商不能不说是最好的一面镜子。

经济思想是一个难以一言能尽的话题,章士钊的经济思想庞杂,往往融入他的许多文章中,需要做大量的整理与研究工作。但我们从他经办的公司情况,可以大致了解一些。至于怎样全面评价,则需要专家们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标签:;  ;  

章士钊经营的公司及其经济思想_章士钊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