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生活论文

系统化生活论文

系统化生活

张丰(媒体人)

垃圾分类其实就是一个全社会分工的系统。

有一个在日本生活多年的朋友,从大阪到京都去学习茶道。茶道老师煮了一些毛豆给大家分享,吃完后,朋友用纸把毛豆皮包了起来,带回自己大阪的家中,和自家的厨余垃圾放在一起。

还有一个朋友在日本访学时,喜欢去超市买一种罐头吃。但是,她只有在外旅行住酒店的时候才吃,因为在酒店可以把罐头盒子扔在房间的垃圾桶里,等住在自己的宿舍,她就不敢买罐头了,只因无法处理垃圾。

这两个故事让我感到一种恐慌。我需要在日本居住几个月,如何处理垃圾看来会成为问题。从上海转机的时候,正逢这个城市刚刚开始执行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在机场,一个小孩大喊:“妈妈,这是什么垃圾?”着实把我吓了一跳。小朋友刚吃了零食,需要扔掉包装,他对新事物的好奇明显强于成人。

所以,我刚到日本时,内心确实紧张。在自动贩卖机买了一瓶矿泉水,喝完后,瓶子在背包里放了一天,直到晚上回到酒店才扔掉。第二天去便利店买吃的,也是赶紧带回酒店处理。这是典型的“垃圾分类障碍症”。直到有天晚上在居酒屋,店员很热情地拿走了我放在桌子上的空矿泉水瓶,我才放松下来。

在地铁站、咖啡馆和大学,当然也有垃圾桶。用心观察的话,会发现那里的垃圾桶有一些不同。学校食堂主要回收饮料瓶、残羹冷炙,也有一个专门回收“文件”的垃圾桶。其实这就是网上传播的“学术垃圾”类别,回收的是各种纸张。

(1)PM2.5检测 PM2.5检测使用DSL-03激光数字式PM2.5传感器,内置激光器和光电接收组件,运用光的散射原理,激光在颗粒物上产生散射光,由光电接收器件转变为电信号,再通过特定算法计算出PM2.5质量浓度、PM10质量浓度、PM0.3~PM2.5粒子个数、PM2.5~PM10粒子个数。通过检测可判断该区域是否适合出行活动以及发出相应预警。该传感器具有体积小巧、安装方便、检测速度快、检测数值稳定准确、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中国人有个普遍的说法,“在日本的大街上,根本看不到垃圾桶”,这话当然正确,但却存在极大的误导。事实上,在东京这样的大城市,有不少可以随手“扔垃圾”的地方。有些饮料贩卖机自带垃圾桶,当然只能回收饮料瓶。无处不在的便利店,其实是处理垃圾最好的地方,不管是饮料瓶还是食品包装,都有专门的垃圾桶回收。

1.2.1 乙醇与不同种类无机盐相图的绘制和分相能力对比 试验显示,氯化钠不能与无水乙醇形成稳定的双水相,磷酸氢二钾(K2HPO4)、硫酸铵、碳酸钠都能与乙醇形成稳定的双水相体系.室温下,通过改变盐的用量,采用浊点法绘制各双水相体系相图,如图1所示.

日本的便利店功能强大,不但可以买各种吃的,还可以发快递,缴纳社保、打印文件,甚至购买各种演出票。便利店是社区生活的灵魂,你完全可以在一个便利店买水,在另一个便利店扔瓶子,没有任何不便。

除了书籍的共读,笔者也会和学生一起共读其他形式的“书籍”,如共读电视节目、纪录片,甚至动画片。以三年级上学期为例,《中国诗词大会》《百家讲坛》《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以及奥斯卡提名动画片《会飞的书》《鹬》,都是我们一起共读的“杂书”。

现代观赏石的审美理念突破了古典观赏石的局限性,其审美标准被界定为:形、质、色、纹、韵及命名、配座、传承八大要素,极大地扩展了观赏石的现代审美范畴,适应了人们对观赏石文化的多元化需求,在新的观赏石标准里,色彩成了重要的审美元素。

像星巴克这样的咖啡馆,都有专门的垃圾箱。除了丢垃圾,顾客还需要把餐盘和玻璃杯放在专门的回收区域。在日本各种咖啡馆,都不会看到服务员收拾桌子的情况,这已经超出“垃圾分类”,而是该理念的延伸,是真正为他人着想的“可持续生活”。

垃圾分类其实就是一个全社会分工的系统。既然垃圾在生活的不同环节产生,那么分类也可以在诸环节发力,不必全部由市民在家中搞定。重要的是养成一种垃圾分类的习惯,及时处理手中的垃圾。如果每个环节都能多做一点,这个“系统”的运转也就更加良好。

日本社会垃圾分类的规范已经形成,一个陌生人被“投放”在这里,要适应规范并不难,真正困难的是像上海这样的中国城市,从零开始,创造一个全社会都能参与其中的“生活系统”。

社区的垃圾分类,要点在于每一天回收的垃圾都不一样,你必须记住日期。在回收瓶子那天,头一天晚上就能在楼下看到几个大筐,放满了邻居们丢弃的啤酒易拉罐。这个场景挺让人感动,有那么多人在家喝啤酒,这是生活豪放的一面,但是大家又都老老实实收纳啤酒罐,这又是严谨的一面。或许这就是生活的本质吧。

标签:;  ;  ;  ;  ;  ;  ;  ;  

系统化生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