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患者抢救中急诊护理流程优化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孔茹芳

急诊患者抢救中急诊护理流程优化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孔茹芳

瑞安市人民医院 325200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提高急诊患者抢救效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急诊抢救患者,将其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单数作为对照组,双数作为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急诊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急诊常规护理流程服务的基础上采取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措施。对比两组的实施效果。结果:实验组分诊评估时间为(0.64±0.21)min、心电监护时间为(4.11±0.23)min、静脉用药时间为(4.23±0.53)min、抢救成功率为100%、护理满意度为98%,均优于对照组的(2.45±0.48)min、(6.23±0.17)min、(7.45±0.83)min、92%、8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模式中采取流程优化,不但可以提高急诊抢救患者的抢救效率,而且可很大程度的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抢救效率

近年来,护理流程优化在护理理念不断更新中应运而生,并且被广泛应用在急诊患者抢救工作当中,且具有较高的效果作用[1]。我院对急诊患者的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急诊抢救中心2016~2017年100例急诊抢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就诊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单数作为对照组,双数作为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7~79岁,平均年龄(48.42±11.54)岁。实验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19~73岁,平均年龄(47.32±9.6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抢救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进行抢救。当患者来院抢救时,抢救人员应在第一时间给予紧急救治,首先要对患者实施生命体征的监测,实施吸氧治疗,缓解患者的心脏负荷[2]。应当注意的是,要让患者采取向一侧偏转头部的动作,并保持仰卧位,检查静脉通道的通畅性,与此同时,要对患者的心率、血压和神志等情况进行监测,实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手术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心电监护时间、静脉用药时间、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对本文涉及到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及处理,本次研究中的计数治疗采用n及%表示,并用t值进行检验,P<0.05,不具有可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实验组分诊评估时间为(0.64±0.21)min、心电监护时间为(4.11±0.23)min、静脉用药时间为(4.23±0.53)min、抢救成功率为100%(50/50)、护理满意度为98%(49/50),对照组分诊评估时间为(2.45±0.48)min、心电监护时间为(6.23±0.17)min、静脉用药时间为(7.45±0.83)min、抢救成功率为92%(46/50)、护理满意度为80%(40/50);实验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监护时间、静脉用药时间、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往传统的管理流程已难以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优化护理流程主要是根据哈默提出的作业流程重组理论,对现有的常规护理流程进行重新的设计、整合及重组等,构建流畅的护理服务链。

(1)急诊接诊的流程。要对护理人员实施问责制,患者接触到的第一个责任人则是接诊护士。所有急诊患者要在治疗前的10min之内保持卧床休息,同时还要运用心电仪等观察患者的心率,检查患者的心电图。对于患者要实施吸氧治疗,在心电图检查以及病史询问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AMI诊断。

(2)PCI术前准备。要做好AMI确诊的工作,进行心电图检查,抽血化验,并对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然后对患者注射1 ml的76%泛影葡胺进行碘过敏测试,同时对患者的情况进行相关的记录。在此基础上,帮助患者取下身上的饰品和衣服等,让患者采取相关的保暖措施,对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心理疏导的工作[3]。

把患者送入导管室之前,要对其转运风险和病情等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估,准备好记录单、氧气及除颤器等抢救设备,然后由护理人员和医师将患者送入导管室,同时做好对患者病情的交接工作。

(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实施。对于急诊患者实施有效的抢救工作,保证将患者在有效的时间转运到医院,同时对患者进行灌注治,以便为患者提供宝贵的治疗时间,最大限度减少院前检查和处理的时间,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对于护理人员应实施首诊护理人员问责制,有效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标准、人性化的护理。医院应对急诊资源进行全方位的优化,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避免由于患者不耐烦造成的医患纠纷;要完善床位管理,对床位实施动态管理,提高床位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床位紧张的情况;对急诊护理小组的工作人员安排予以优化,明确急诊护理小组的工作人员的安排,增强人力资源运用的合理性[4]。所以,急诊科室的工作人员应组织定期培训教育,主要就专业知识和急救技能进行培训。

综上所述,优化患者的转运流程能够为患者迅速转运奠定良好的基础,采用风险评估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转运的安全系数。同时,医护人员应在患者转运的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等进行严密监测,并注意落实各种抢救和护理措施,以此提高急诊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转运安全性,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夏燕萍,唐晓丹.急救护理流程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6,36(04):785-786.

[2]张玲燕.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下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5(31):237-238.

[3]孙慧.优化护理流程对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6,36(05):102-103.

[4]郑兰华.应急护理流程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6,11(12):130-132.

论文作者:孔茹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1

标签:;  ;  ;  ;  ;  ;  ;  ;  

急诊患者抢救中急诊护理流程优化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孔茹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