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选择及作用机制。方法 抽选我院2015年3月~2018年6月收治的7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 经检查确诊后,对照组予以常规用药,研究组予以系统用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研究组中,显效24例(占68.6%),有效10例(占28.6%),无效1例(占2.9%),治疗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中,显效16例(占45.7%),有效12例(占34.3%),无效7例(占20%),治疗总有效率为80%。可见,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检查确诊后,根据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用药,能够有效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检查;治疗;药物选择;作用机制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发病可能与感染、免疫和遗传因素有关[1]。病变可累及直肠、结肠的一段或全结肠。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现抽选我院收治的7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选择及作用机制。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5年3月~2018年6月收治的7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36.4±1.3)岁。主要临床表现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及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部分患者还有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两组患者经检查确诊后,对照组予以常规用药,研究组予以系统用药,具体如下。
2.1检查
2.1.1结肠镜检查
为确定诊断的最可靠方法。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①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充血、水肿、质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常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②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糜烂或溃疡;③慢性病变者可见结肠袋变浅、变钝或消失,假息肉及桥形黏膜等[2]。
2.1.2钡剂灌肠检查
主要改变为:①黏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②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肠壁多发小充盈缺损;③肠管短缩,结肠袋消失呈铅管样。
2.1.3黏膜病理学检查
(1)活动期如下:①固有膜内弥漫性、慢性炎性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②隐窝急性炎性细胞浸润,尤其上皮细胞间中性粒细胞浸润、隐窝炎,甚至形成隐窝脓肿,可有脓肿溃入固有膜;③隐窝上皮增生,杯状细胞减少;④黏膜表层糜烂,溃疡形成,肉芽组织增生[3]。
(2)缓解期如下:①中性粒细胞消失,慢性炎性细胞减少;②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③腺上皮与黏膜肌层间隙增大;④潘氏细胞化生。
2.2治疗
2.2.1治疗原则
(1)活动期患者应充分休息,给予流质饮食及营养支持治疗;对乳制品过敏者应限制乳制品的摄入;重症患者应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2)急性发作期给予患者5-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控制发作,病情缓解后给予5-氨基水杨酸制剂维持缓解、预防复发。
(3)并发大出血、肠穿孔及合并中毒性巨结肠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且伴严重毒血症状者需紧急手术;并发结肠癌,慢性持续性患者内科治疗效果不理想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或虽用糖皮质激素可控制病情但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太大不能耐受者可择期手术治疗。
2.2.2药物选择及作用机制
(1)磺胺类药物:柳氮磺吡啶为磺胺类抗菌药。属口服不易吸收的磺胺药,吸收部分在肠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5一氨基水杨酸和磺胺吡啶。5-氨基水杨酸与肠壁结缔组织络合后较长时间停留在肠壁组织中起到抗菌消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如减少大肠埃希菌和梭状芽胞杆菌,同时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以及其他炎症介质白三烯的合成[4]。
(2)糖皮质激素:可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稳定溶酶体酶,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化学趋向性及吞噬作用,从而减轻炎症的表现,同时又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对急性发作期有较好的疗效,适用于对氨基水杨酸制剂疗效不佳的轻、中型患者及重型活动期、暴发型患者。常用的有泼尼松、甲泼尼龙、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
(3)免疫抑制药:通过阻断淋巴细胞增殖、激活或效应而起作用,治疗UC的确切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用于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对糖皮质激素依赖的慢性持续患者,加用这类药物后可逐渐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甚至停用。临床主要有硫唑嘌呤、环孢素。
(4)其他消化系统药物:美沙拉嗪为5-氨基水杨酸制剂,能直接作用于肠道炎症黏膜,抑制引起炎症的前列腺素合成和炎症介质白三烯的形成,对肠壁炎症有显著的消炎作用,对发炎的肠壁结缔组织效用尤佳。奥沙拉嗪、巴柳氮是一种前体药物,在大肠中经含有偶氮还原酶的细菌代谢,释放出5-氨基水杨酸而起作用[5]。
2.2.3并发症及其治疗
对重症有继发感染者,应肠外应用广谱抗生素积极控制肠道继发感染,如硝基咪唑、喹诺酮类制剂、头孢类抗生素等。
3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68.6%、治疗总有效率97.1%,分别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45.7%、治疗总有效率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4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为一种原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病情轻重不等,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经过,是以结直肠黏膜连续性、弥漫性炎症改变为特点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虽然其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但普遍认为其发病与免疫、遗传、环境及肠道感染等因素有关,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6]。
本研究中两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经治疗后,研究组中,显效24例(占68.6%),有效10例(占28.6%),无效1例(占2.9%),治疗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中,显效16例(占45.7%),有效12例(占34.3%),无效7例(占20%),治疗总有效率为80%。可见,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经检查确诊后,根据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用药,能够有效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晓瑞.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8,(7).
[2]徐理.影响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8,(11).
[3]徐衍扬.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治疗[J].医学信息,2015,28(50):173.
[4]张娜,赵和平,霍丽娟.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进展[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7).
[5]卓玛,邱思远,王玉芳,唐承薇.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9).
[6]穆多佳.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及干预[J].中国处方药,2015,(12):10-11.
论文作者:杨乐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
标签:溃疡性论文; 患者论文; 结肠炎论文; 黏膜论文; 水杨酸论文; 炎症论文; 结肠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