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要素贡献的评估及实现机制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素论文,人力资本论文,机制论文,贡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技的发展带来生产方式的变革,生产方式的变革又要求各类经济主体同步加强对现场的驾驭能力、对生产的管理能力和对技术的开发利用能力。人力资本作为上述各种能力的联结点,它的独立性和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对它的讨论正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的重点。
人力资本作为唯一一种可以持续开发的要素,它在生产中是如何作出贡献的;作出的贡献是多大;如何给予该贡献恰当的评估;又如何对这种贡献进行合理的补偿。本文就这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人力资本要素的评估及其价值实现方式,尝试着给出一种符合一般经济规律的解释。
一、正确对待各要素在产品生产中的贡献:模型的前提和假设
经济学的传统生产理论认为,产品的生产主要由资本(K)和劳动(L)来参与完成。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要素的范畴正发生着不停的变化。要素的独立化趋势加强,但无论如何变化,资本和劳动之间始终存在另外一个因素,它承担、联系着资本和劳动,并使之作用成为现实且更加有效。这一最重要的物质和劳动承担者就是人力资本,其它独立的生产要素要发生作用,必须通过人力资本联系,从而结合成为现实的生产力。在资本主导生产时期,人力资本被动地嵌入要素组合中去,随着现实生产力的逐步演进变化,制约生产的要素变量发生着变化。人作为生产过程中能动性的主体,他正由附属地位逐渐转化为主导制约要素。人们开始认识到人力资本并承认其存在合理性和科学性,认为人力资本要素是其它生产要素的基础。因此,产品的生产要素又增加了一个全新的重要概念——人力资本要素(H)。
1.人力资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人力资本概念在1960年由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率先提出,但其所研究的人力资本究竟为何物呢?舒尔茨将人力资本“看作是资本的一种类型,看作是一种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看作是投资的产物”。(注:参见西奥多·舒尔茨的《论人力资本投资》,第234页,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因而,人力资本可以定义为:以较大的技艺、知识等形式体现于一个人身上而不是体现于一台机器身上的资本。直接的说,个人具备的才干、知识、技能和资历都属于人力资本范畴。
就人力资本的积累构成而言,它可以主要的分为两个组成部分:一部分为先天外生性的人力资本,另一部分为后天努力内生性的人力资本。先天形成的人力资本代表了人力资本的初始状态和数量,可以将其视为人力资本的初始存量,它主要体现在出生成长的环境之上,不能因为人的能动性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改变;后天努力的人力资本的形成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可以将其视为人力资本的动态流量,它主要是指教育投资、知识技能的获得、人口的迁移和对健康的投资等几个方面,是经过后天努力可以由人的能动性把握改变的。
2.人力资本范畴的确定——三组概念的比较
(1)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围绕企业运营从而现实生产力运动过程中各类要素的合作关系而言,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是参与产品生产的最终的两要素(注:因为一般劳动和需要人力资本存量支撑的创造性劳动在物质承担方面都可以归结为劳动力本身,所以这儿说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是参与产品生产的最终的两要素。),而劳动力又可以分为一般劳动和需要人力资本存量支撑的创造性劳动,即一般所讲的劳动和人力资本。就承担风险而言,它们都承担了生产经营的风险;就生产贡献而言,三者缺一不可,只有共同参与才能实现生产的正常运作。在这个含义上讲,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是生产经营的两种要素,地位上是同等的,只存在比较的重要性而已。
(2)一般劳动和人力资本
劳动与人力资本共存于同一主体中。劳动分工的细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对人力资本造成双重效应;一方面因分工而单个人具有的人力资本逐渐被孤立,变得专一而有局限;另一方面,分工带来单个人力资本的专业化,在与其它单个人力资本组合成功的情况下,形成协作的生产力,数倍于各个人力资本能力的简单总和。这个协作的生产力主要体现在创造性劳动身上。
进一步说明一般劳动与创造性劳动之间的关系。一般劳动包括本能的或通过简单培训就能胜任的体力和脑力劳动,而创造性劳动是指需要一定的先天禀赋和后天投资才能形成的对信息、技术、机会等的把握能力,它需要一定量人力资本存量的支撑。可见,创造性劳动和一般劳动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一个人可以同时具有两种劳动的能力;但一个人不可能只具有创造性劳动的能力而不具有一般劳动的能力,或者说,一般劳动能力是获得创造性劳动能力的基础。一般劳动和创造性劳动另一个区别主要表现在评价考核标准上;一般劳动获得一般工资,创造性劳动获得差别工资、奖金和股权等形式的奖励;对创造性劳动的激励措施较一般劳动的激励措施要多。
(3)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的区别在于人力资本含有部分资本的概念,存在着价值增值和评价问题,而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生产性资源,在某种程度上是静态的看待人力资本,是人力资本价值评估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对人力资本的评估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由标准合约界定,另一部分由流动性合约界定。标准合约主要由事先的合约,参照市场上的劳动力价格来交割,是对既定的人力资本存量的静态评价,它的主要依据来自于对人力资本拥有者既有表现的评估和认同,可以认为那是当时市场认同的人力资源的价格,是一个静态的概念。流动性合约主要针对在人力资本拥有者对问题现场的调节和处理能力,是对现场能力的动态认定。当在人力资本成为生产性要素以后,人力资本的能动特性使得人力资本拥有者在完成标准合约规定任务的同时作出了比合约更大的贡献。对于这种贡献就需要另一组合约进行界定,重新定价。所以,标准合约与流动性合约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转化关系,标准合约总是根据流动性合约在进行着不断的修正,上次的流动性合约是这次标准合约的参考对象,这次的流动性合约又是下一次的标准合约形成的基础。流动性合约带来的可以是正效应,同时也可以是负效应。正效应会带来标准合约价值的上升,负效应则带来标准合约价值的下降,可以说,流动性合约是标准合约的动态调整因子,如下表1:
表1 两种不同合约的关系
因此,带来创造性劳动价值的人力资本价值主要体现在一组合约之中,通过标准合约来界定已有的价值,通过流动性合约来调整对现场发生事情的调节和处理能力带来的劳动新价值,并且两种合约互为补充,不断调整,以使得对创造性劳动的评价不断修正,不断逼近其真实创造的价值。
二、人力资本要素贡献:模型的理论解释
在明确了人力资本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我们再来探究一下人力资本是如何在生产中成为主导力量的。
假设初始的生产模型是Q=F(K,L),只考虑物质资本(K)和普通劳动力(L)的投入。加入人力资本因素(H)的投入后,生产模型应修正为Q=F(K,L,H)。又假设生产某产品Q[,0]需要的三种要素投入分别为K[,0],L[,0],H[,0],即Q[,0]=F(K[,0],L[,0],H[,0])。
考虑人均情况,生产函数由Q=F(K/L)转变为Q=F(K/L,H/L),生产某产品Q[,0]的函数则为Q[,0]=F(K[,0]/L[,0],H[,0]/L[,0]),比较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可以通过比较它们各自的稀缺程度来得出结果。
假设要素的稀缺程度以实际拥有量和生产需要量的差额的比例来表示,公式表达为:h=(H[,0]/L[,0]-H/L)/H[,0]/L[,0]和k=(K[,0]/L[,0]-K/L)/K[,0]/L[,0],其中n和k分别表示人力资本的稀缺程度和物质资本的稀缺程度,同时也表示该要素与现实需求间的缺口。因为资源在一般意义上总是稀缺的,企业生产中所需要的意愿投入量总会高于实际的投入能力,即:
K[,0]>K,H[,0]>H,又L、L[,0]>0;
所以,一般而言,要素的稀缺程度总为正,即K>0,h>0,并且数值越大,所表示的稀缺程度越大。
为方便问题的讨论,我们假设生产函数为里昂惕夫型函数(注”里昂惕夫生产函数,又称投入产出生产函数,数学表达式为:Q=min{x[,1]/a[,1],x[,2]/a、[,2]},其中a[,1],a[,2]分别表示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x[,1],x[,2]要素的投入量。
对于特定的产量Q,需要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是唯一决定的,表明产量取决于具有固定比例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量中的较少者,换言之,最少的要素决定能生产的最大量水平,较多的要素会因相对剩余而不能被完全利用。),生产主要决定于比较而言更少的要素,也就是说,取决于稀缺程度更加严重的要素的投入。设生产函数形式为Q=f(max(k,h))。
当k>h时,max(k,h)=k,生产函数成为Q=f(k),表示生产主要受制于人均物质资本要素投入的不足,而相比较有较为充足的人均人力资本积累,此时只要增加人均物质资本的投入,产出就会增加;
当h<k时,max(k,h)=h,生产函数成为Q=f(h),表示生产主要受制于人均人力资本要素投入的不足,而拥有较高的人均物质资本的投入,此时人力资本H成为产出的瓶颈,只要适当的增加人均人力资本的投入,产出就会增加;
根据里昂惕夫生产函数的特征,我们发现k和h之间是互补性的,即生产的可能性边界主要受制于较为稀缺的一种要素,在图形中则表现为这两种要素投入形成的等产量线是直角型等产量线。
图表如下(图1):
图1
根据图表,曲线LL为k,h的最佳配比线。在曲线LL下方,生产的可能性受制于要素k,此时除非出现要素k的追加投入,即使投入更多的要素h,生产也只能维持在水平的生产线上;在曲线LL上方,生产的可能性受制于要素h,此时多投入的要素k,并不能发挥作用,生产只能维持在垂直的生产线上,而无法向外扩展。
以上的讨论都建立在两重要素的边际替代率为无限大,也就是,两者完全互补,不可替代。放松模型要求的条件,承认生产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率。由于要素间的边际替代率会随投入增加逐渐加速上升,当边际替代率达到较高水平时,我们可以近似地认为,生产函数满足里昂惕夫型的基本特性——生产要素是互补型的;当边际替代率没有达到很大时,生产不完全受制于稀缺程度较大要素的投入,但边际替代率递增的规律使得产出仍会主要受到稀缺严重要素的投入的限制,因此,并不改变问题实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物质资本对于经济的瓶颈压力就世界范围而言已经得到缓解,巨额国际游资正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投机机会,数目庞大的风险基金急切的等待着创意的出现都可以为证。同时,这些也说明技术、创意等投资机会的相对稀缺。如何开发新型技术?如何产生新的创意?如何才能抓住一个又一个的市场机会?如何才能保证组织管理的卓有成效?这些都需要各种人力资本的支持,人力资本要素相对效用强度的不断加大,导致人力资本在要素序列中的排序不断向前提升,从而人力资本在当今经济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所以在获得最终收益所占总收益比例方面,人力资本获得回报的比例随其重要性的增加而逐步增长。
经济学中,商品价格的形成在于供给需求的均衡,即市场出清。同样,人力资本也存在一个市场价格。在人力资本稀缺程度较小时,供需缺口较小,人力资本的机会成本较小,其市场价格较低。极端情况下,当人力资本充足,即不需要什么培训,只要是正常人就能胜任工作,此时的人力资本机会成本为零,价格也为零;当人力资本稀缺程度上升,供需缺口加大,为弥补此时较高的机会成本,人力资本的市场价格相应上扬,它要获得较高的要素回报,获得的具体形式可以是持股式奖励,也可以是期股期权式奖励。
三、人力资本要素贡献的实际估算及其利益实现方式
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又是各类分工细化的过程,分工的细化导致先前一些看似不重要的生产因素成为必备的生产条件,并日益加重其重要性。人力资本就是明显的一例。包含于人力资本范围内的对信息、机会、技术、市场等的把握能力,逐步分解出来,成为与物质资本和一般劳动可以相提并论的投入要素。
根据公开公布的统计资料,对我国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一般劳动投资进行加总估算,经过统计处理,我们能够得到它们分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投资比例与贡献比例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较为清晰的看到人力资本在现今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表2 中国对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投资比较
表中资料来源:摘自“中国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估算”,载于《经济研究》,2000年第8期。
表3 各生产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注:(1)技术进步和体制改革的贡献中可能含有GDP增长中的水分,因为此处的技术进步和体制改革的贡献是作者根据统计资料计算出来的残差,其中包含了所列因素以外各种因素的综合贡献。
(2)表中资料来源,摘自“中国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估算”,载于《经济研究》,2000年第8期。
通过上述表2、表3中资料的比较,我们看到,人力资本在总投资中所占的份额和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分别由1978年的9.42%和4.41%下降至1995年的8.47%和4.32%;同时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却在提高,平均增加了1.38个百分点。人力资本投资在总投资中所占比例下降和贡献度及收益率的增长的共存现象,说明人力资本在经济中的积极作用与日俱增,其重要性正在逐步加强,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贡献因素。
再来考察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收益率,观察下表4中资料:
表4 中国生产要素占收入分配的份额及其净收益率比较
表中资料来源:摘自“中国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估算”,载于《经济研究》,2000年第8期。
分析表4中的资料,我们发现人力资本收益率在1978年和1995年分别为0.28和0.60,而同期物质资本的收益率却仅为0.10和0.12,比较而言,人力资本的收益要远高于物质资本的收益。根据经济学中有关完全竞争性市场的有关理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不同要素的边际报酬应该是相等的。人力资本收益要远高于物质资本收益的现实业客观的表明了人力资本相对物质资本而言存在着相当大程度的缺乏,并且在时间序列上表现得越来越突出了。
在市场经济体制运行表现中,将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相提并论的另一个现象就是风险投资基金活动踊跃以及正积极筹备二板市场的推出。这些都将人力资本摆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风险投资和二板市场更在某种程度上承认了人力资本更重要于物质资本。(注:这样说的一个原因在于,此处,物质资本(资金)是相对充足的,相对稀缺的是技术、市场机会等增长点,而这些需要投入人力资本去开发、发掘。所以说,体现了人力资本更重要于物质资本。)
四、小结
一种制度的成熟性主要表现在该制度能有效地调节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较好地评价参与生产各要素的贡献,同时形成这一种协调机制,能够对变化的情况进行收敛式的调整。这些都要求考核分配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能够熨平各个利益主体间的冲突矛盾,客观评价要素贡献。
在整个分配体系中,最关键的一对关系就是如何正确的处理资本和劳动的关系,进一步说,也就是如何正确处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以及不同的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认为:
人力资本与一般物质资本一样,拥有一般的产权性质。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只有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有机结合才能获得产品的产出,在这层含义上,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只是生产要素的两种不同体现形态,没有本质的区别,同样对产出作出了贡献,承担了经营风险。因此,对人力资本要素也要进行补偿,让其享受企业适当的剩余权利。
另外,人力资本要素在整个要素序列中的排序正不断的向前提升,其在现今经济活动中的稀缺程度正逐步凌驾于物质资本之上。这也迫使人们必须承认人力资本对产出有着不容忽视的贡献。根据各种要素的稀缺程度及其对生产的贡献程度的不同,稀缺程度高且贡献程度大的要素应获得相应高的要素回报,因此,人力资本要素应该获得的权利占企业总权利的比重应相应增大,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各种要素的整体效率,进而提高总体的产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