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州康乐县当川铺小学 731503
摘 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探究的气氛是非常重要的。要扩大学生兴趣的范围,引导学生发现平时不注意的现象,从而产生探索、研究的欲望。
关键词:探究 经历 实验
传统的实验教学,验证性的较多。这种实验常常是教师把实验目的、步骤、方法及注意点等详细而周密地交代清楚,甚至连结果也预先告诉学生,学生只需依样做。《科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强调创造能力培养的今天,应大力提倡探究性实验”。下面谈一些自己在实验教学中的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探究的气氛是非常重要的。要扩大学生兴趣的范围,引导学生发现平时不注意的现象,从而产生探索、研究的欲望。例如教学五年级科学上册《让灯亮起来》,课堂上要做的第一个实验,用导线连接电路,叫小灯泡亮起来。为了一开始就激发学生对该实验的兴趣,我就给学生打谜语:“世上千万家,都有这种瓜,两根藤儿牵,夜夜开新花。”同学们各种意见交流、启发、磨合、碰撞,最后绝大多数同学都举起手,异口同声地说是“电灯”。这个谜语既唤起了学生对黑夜中明灯的回忆,又点出灯的特点是“两根藤儿牵”,为下面做实验起到了提示作用。两根藤儿向何处牵,灯才亮呢?然后利用演示实验让小灯泡发光。我们生活中有各种电灯,灯可以照明,同学们能利用上面的实验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吗?能有几种方法?怎样联不发光?现在同学们开始做。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动手做起了实验。这样既活跃了气氛,又增加了同学们自由探究的空间,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二、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实践。
经历是关键的因素。对儿童学习的研究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当孩子们没有亲身经历在学校所学的事物时,课程想要传授的知识往往对他们毫无意义。实践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自然教学的特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不断地启发学生思考,使其动作思维为其他一切思维奠定基础,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电磁铁的性质》时,先引导学生利用电磁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玩”电磁铁,并让学生演示发现电磁铁特性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实验的趣味和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学生更主动学习、更大胆探索,引伸到电磁铁和磁铁进行比较。
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新的想法、新的问题,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合作讨论,让学生把自己想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在相互交流时,会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促进思维。在科学教学中采用这种实验操作与讨论相结合的形式,有利于学生在思考中学习新的知识,以运用新的知识进行思考。
三、用“对比法”进行科学探究实验。
在讲六年级科学上册《动物和环境》一课时,用“对比法”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研究蚯蚓喜爱的环境,使科学探究训练、方法训练与知识情感的培养有机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验证蚯蚓生活的环境。在研究之前,让学生做出研究计划,大胆猜想,利用“对比法”引导学生实验。
实验1:找一个长方形纸盒,把里面涂黑,将盒底挖掉一半,贴一块透明的塑料薄膜,在桌上铺一块黑湿布,在布上放5条蚯蚓,用盒罩住,使蚯蚓正好在盒内的明暗交界处,观察发现蚯蚓喜欢往暗处爬,说明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里。
实验2:找一个长方形纸盒,在盒底垫上塑料薄膜,在盒左边放干土,盒右边放湿土,干土与湿土之间隔一段距离。在盒中间没有土的地方放5条蚯蚓,用一块玻璃将盒盖上,观察发现蚯蚓喜欢往湿土里爬,说明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
提醒学生不能把一次实验现象当作结论,要重复进行实验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并写出观察报告,进行小组交流汇报,课后组织学生把蚯蚓放回大自然。
科学研究有许多终点,但没有一个真正的终极。当学生的科学探究欲望被激发时,才最有创造力。教师要善于挖掘科学课中改革创新的因素,引导学生由兴趣向志趣的转变。教师应采取留下悬念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扩大和延伸探究范围,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论文作者:范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5月第27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5
标签:蚯蚓论文; 学生论文; 科学论文; 电磁铁论文; 同学们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5月第27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