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组织行为特征对技术联盟绩效影响的研究_冲突管理论文

影响技术联盟绩效的企业组织行为特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绩效论文,特征论文,组织论文,联盟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技术联盟作为一种高层次的管理战略手段,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企业成长方式。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技术联盟建立企业知识网络,实现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借助于整个网络的能力响应市场需求,缔造企业竞争优势。如何提高企业技术联盟的效率和效果,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的焦点。这些研究主要是针对联盟管理中的功能的发挥,从技术联盟的动机、合作方式的管理、合作规制的设计等硬性管理角度来探讨改善技术联盟绩效的途径和方法[1],然而由于对联盟的结构、功能因素及联盟绩效认识的不充分,同时忽略了联盟形成、运行过程中的文化、权力、信任等社会因素与技术联盟创新的影响[2],使得研究结论在联盟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

实质上,企业技术合作绩效与组织间知识学习和合作创新过程密切相关。在保证技术联盟合作有效性的前提下,如何避免合作伙伴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解除合作伙伴的学习困境,一直是合作伙伴面临并亟须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涉及技术联盟中合作各方的组织行为及其协调问题,如对待合作的态度、对其他文化的包容性、对组织变革的偏好、相互信任等,这些组织行为特征对集体知识的开发、伙伴界面的设计、信息处理成本以及合作关系的演变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进而直接关系到技术联盟的成败。近期对技术联盟绩效的研究已引入了组织行为特征范式,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本研究首先综合前期学者研究,通过规范研究,提出研究假设,总结出影响技术联盟绩效实现的企业组织行为特征因素;然后采用访谈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数据,并采用LISREL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假设检验,得出研究结果;最后对结果进行分析,给出合理的解释。在技术联盟绩效实现影响因素的研究领域中,该研究成果将成为该领域后续研究的基础。

二、文献综述及研究假设

(一)技术联盟绩效

目前在技术联盟绩效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多维度评价,评价体系包含多个联盟绩效维度,如联盟稳定性、市场和财务结果、知识获取、员工培养等。Glaister和Buckley[3]的联盟绩效评价综合采用了如下主客观指标:成员企业对联盟总体绩效的满意程度;联盟的收益是否超过联盟成本;联盟稳定性和维持时间。Lunnan和Haugland[4]从联盟存续、联盟短期和长期绩效3个方面讨论联盟成功与否,其中联盟存续是针对联盟运作状况的测量,短期和长期绩效衡量探究联盟目标完成效果的测量。Mohr[5]提出了技术联盟绩效应包含技术知识获取、联盟收益、成员企业成长、联盟市场份额以及联盟稳定性5个维度。Nielsen[6]构建了包括关系平等、财务绩效、组织学习和联盟目标达成四个维度的联盟绩效评价模型。

企业技术联盟是一个动态开放的柔性网络系统,联盟成员只有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信任、相互认同的基础上,通过实现达成的协议,才能有效利用资源开展技术创新。根据Robson等人[7]的研究,影响联盟因素要素是建立在个人及组织层次上的相互信任、友好、承诺等为盟员专有的独特性关系资源;交流环境因素是基于关系资本构建基础上,合作伙伴间复杂的动态交互作用所形成的,能够带来联盟伙伴关系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因素。协作环境的营造,正是通过联盟企业间的协同互动、优化价值链,进而在联盟成员间建立一个信息、知识传输分享机制,并激发技术、生产上的创新。有鉴于此,本研究在Robson等人的分类基础上,综合其他学者研究成果,从关系资本与交流环境两个层面,探讨其促进联盟伙伴间合作,进而对技术联盟绩效的影响作用。

(二)合作与技术联盟绩效

合作是指联盟伙伴自觉采取协调性行动,共同争取现在或未来个体及联盟目标的达成[8]。一个高度合作的联盟中,联盟伙伴必须构建强大的协作体系,该协作体系提倡为了维系联盟稳定性而保持必须的平衡,同时兼顾伙伴在资源配置中的灵活性和独立性[9]。联盟成员合作的价值在于它改变了成员参与技术联盟的动机结构,从技术转移到经验学习,再到共享创新,企业合作提供的知识根植于合作网络中的程度将越来越高,最终将促进合作伙伴共同收益的最大化。

联盟关系建立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相互依赖以及资源的匹配,而联盟长效关系的维系需要联盟成员为达成共同目标的主动参与行为[10],即联盟合作关系是建立于成员间的密切互动之上。Ring和Van de Ven[11]认为联盟双方的互动关系会随着时间而逐渐发展,互动频繁,则联盟伙伴对彼此的能力和可靠性都将不会有所顾虑。因此,合作关系稳固,即组织成员问互动的频度、深度及广度也就越大,则知识的运用和传递的效率也就越高,成员借助联盟网络能够获取的竞争优势也就越大。根据以上推理,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1:联盟伙伴间合作程度越高,则联盟绩效越高。

(三)关系资本因素

1.信任 信任是个体或组织通过一系列相互作用所获得的对其他个体或组织的可依赖程度的认识[12]。刘学等[13]指出,组织间信任包含两个维度:一方面是对对方有能力实现其义务、责任的预期;另一方面是对对方不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预期。因此信任是一种信赖,联盟成员相信伙伴行为有利于己,不会损害己方利益。

信任可以理解为一种社会控制机制和降低风险的方法[14]。组织间信任可视为组织中个人信任的集合,在信任的基础之上,交易伙伴间可以不去防范对方的机会主义行为,会更愿于去分享彼此的资源、技术知识,尤其是可促进更自由和更大程度上的信息及技术诀窍的交流。Muthusamy等[15]指出伙伴信任行为是联盟成员企业的管理者之间丰富的、有意义的、持续的知识交换的前提条件,尤其是隐性知识的转移,并不能通过协议强制执行,只能通过信任的社会网络进行。

建立在共同理解、信任之上的协议比纯粹的协议更能保证联盟的正常运转,也更能够促进组织成员间密集而广泛的互动。很多研究都指出了信任对技术联盟合作关系的促进作用。Das和Teng[16]、Lanscastre和Lages[10]、Wittmann等[17]的研究指出,信任可以增加合作频度、降低协调活动的成本、增加知识转移水平及学习潜力。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2:联盟伙伴间信任程度越高,则联盟合作程度越高。

2.承诺 承诺反映了关键决策者对关系连续的行为及态度,对联盟目标和参与伙伴价值观的接受程度,以及在合作联系中的资源投入意愿[18]。由此,联盟成员间的承诺对成员间互惠互利的经济行为以及联盟关系连续性是至关重要的。Gudmundson等[19]指出联盟的发展是与组织的支持分不开的,这种支持通过对组织关系的进行人财物的承诺来体现。承诺在现实中常常表现为联盟伙伴为联盟投入大量专业化资产,或者对合资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实现联盟各方相互信任的投入,以确保R&D联盟的收益为加盟企业所有,并创造新的市场机会。而一旦有成员撤出,伙伴将可能遭受重大损失。

承诺为联盟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Lanscastre和Lages[10]认为,承诺的参与者视合作为构建、维持、强化及加深伙伴联系的途径。Mohr和Spekman[20]指出,承诺反映了联盟伙伴为维持关系所作的努力,和纵向伙伴关系的成功正相关。Antoncic和Prodan[21]认为由于显示更多承诺的伙伴将为解决短期问题、长期目标达成而付诸努力,因此高水平的承诺期望是与伙伴成功相连的。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3:联盟伙伴间承诺水平越高,则联盟合作程度越高。

(四)交流环境要素

1.交流沟通 技术联盟成员之间的正式及非正式的信息共享都可纳入联盟信息沟通的范畴之内。广泛充分的成员沟通体现了联盟的开放透明程度,反映了在组织的运作惯例中,联盟合作伙伴分享信息或技术知识的意愿和能力。伙伴间缺乏交流会扰乱组织的运行,造成不信任和猜疑的气氛,削弱组织实体的合法地位,显著降低组织运行效率[22]。

信息共享是联盟成员交流沟通的直接结果,是表征联盟成员借助嵌入性的动态网络进行知识创造的效率的重要标准。信息沟通增加了技术联盟中各组织获取外界知识的通道,增强了联盟伙伴借助网络连接获取知识的能力,保证了知识专业化利用的高效率,也做到了知识联系的连续性,为企业利用现存知识和资源的协同创新奠定了基础[23]。Wong等[24]提出联盟交流中成员的彼此尊重,是成员协同互动的基础,且交互作用可以促进成员交流沟通,进而促进价值链上成员的协同创新。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4:联盟伙伴间交流沟通程度越高,则联盟合作程度越高

2.冲突降低 冲突降低反映了联盟对现有和潜在分歧的管理。冲突普遍存在于企业间的协作之中,冲突将始终是一个促使联盟衰落的潜在推手[25]。Mohr和Spekman[20]研究表明,成功的联盟伙伴关系更能发现组织间潜在分歧,并降低分歧的爆发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

联盟合作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获取知识,知识的运用与传递均需联盟伙伴间密集而广泛的互动。冲突的有效降低能够保证双方信息、资源管道的畅通,确保了信息及其他资源交易的有效性,进而增加了伙伴间的互动联系。此外,Luo[26]指出,联盟决策程序的公正性能够降低冲突爆发的频度和烈度,降低了联盟伙伴交易的经济成本。Augustine和Cooper[27]也认为冲突的有效降低对防止联盟停滞和失败至关重要,是使联盟具备稳定性和连续性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5:联盟伙伴间冲突降低程度越高(冲突水平越低),则联盟合作程度越高

3.保护主义 联盟为企业获得外部知识提供了重要机制。但是,如果联盟伙伴借助联盟而复制或侵占组织的专有知识,那么,这种知识的获取行为可能会危及该组织的竞争优势。由此引发企业“边界困境”问题,即联盟组织必须在借助联盟中的知识共享以提升核心能力与有效保护核心知识资产之间保持均衡。企业知识保护制度化主要通过法律合同机制、人力资源控制及联盟过程控制3方面进行[28]。

联盟知识保护机制过滤信息通道,限制跨越企业边界的信息流动,并进一步会对诚实、开放式的合作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保护主义减少了信息交换的数量,而且能够引发不确定性和冲突。Madhok和Tallman[29]指出保护主义将阻碍彼此的沟通与学习,进而影响联盟学习绩效。故联盟伙伴的保护主义行为与联盟合作关系负相关,因为保护主义增加了监督和协调成本,限制了知识流动,降低了合作互动的程度。综合以上文献,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6:联盟伙伴间保护主义程度越高,则联盟合作程度越低

4.文化协同 组织文化作为组织内部的共享的内环境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成员的行为。Parkhe[2]认为来源于文化差异的文化误解都可以使联盟伙伴间的信息流和学习降低,并将降低联盟成功的可能性。Sirmon和Lane[30]对文化划分为国家、组织及个体层次3个维度,并认为对联盟创新绩效而言,影响最大的为个体层次的文化差异。众多研究表明,文化协同有助于减少联盟成员企业间的矛盾和冲突,强化成员企业行为的连续性和一贯性,保证联盟网络关系受到最小的干扰和破坏[31]。

为了促进联盟成功,应对文化求同存异,鼓励组织间学习,以促使联盟形成有利于知识创新和共享的共同文化[2]。因此,联盟成员的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越接近,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的一致性也就越高,从而形成具有明显特征的,能够涵盖各方共享利益和策略并被各方接受的联盟文化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这将对联盟合作产生积极影响。故本研究有以下假设:

H7:联盟伙伴文化协同程度越高,则联盟合作程度越高

5.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指联盟伙伴间有共同的目标和理想[32]。联盟成员拥有共享愿景,降低了合作伙伴间的猜测和监督的需求,使企业沟通更为顺畅,更能够致力于信息、知识和能力获得上,避免一些可能的利益摩擦[33];Tsai和Ghoshal[32]指出伙伴间的共享愿景有助于伙伴加强彼此资源交换潜在价值的了解,从而加强资源的分享与交换。即共享愿景为联盟伙伴提供统一的联盟目标驱动,促进了组织之间的资源融合,并使得双方的技术与知识能够更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共享愿景可以视为一种促进联盟伙伴技术知识及其他资源有效结合的机制,有助于增进联盟伙伴间的学习及其他交互行为。综上分析,本研究有以下假设:

H8:联盟伙伴共享愿景的程度越高,则联盟合作程度越高

三、研究方法

联盟伙伴间信任、承诺、交流沟通、冲突降低、保护主义、文化协同、共同愿景及合作,是从企业组织行为特征角度,通过规范研究得出的影响技术联盟绩效实现的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线性结构方程模型(LISREL),验证这8个主要因素对技术联盟绩效实现的影响。

(一)问卷设计

设计问卷的目的是测量9个潜变量。均采用李科特7级量表开发方法,从1至7代表程度从最低到最高。本研究直接对企业管理者进行调研,通过被调查管理者对联盟后各项绩效指标是否达到显著增长或改善的判断,作为衡量技术联盟绩效依据。在设计各变量的具体测量指标时,我们参考了国外的研究文献,并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对问题的提法及陈述方式做了适当调整,使问卷更加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本研究中各潜变量的测量设计及参考来源见附表1。

(二)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以上海、广东、浙江、山东、湖北、河南、四川、广西8省市的大中型企业为调研对象,针对其参与的技术联盟进行问卷调查。本研究问卷的发放对象为企业负责人或技术部门主管。我们首先通过各省市公开出版的企业名录以及各省市当地发改委取得具省级以上(含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详细企业名单。寄发问卷前先查询了各企业的基本资料,并以电话与样本企业联系,挑选出具有技术联盟经历的企业,共计发放问卷750份。另外,对湖北省以外的外地企业,我们采取了和当地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调研的方式,使调研比较有针对性且在时间上能得到充分的保证,确保了问卷的填写质量。本次调研统计回收问卷数278份,经剔除22份错答题数太多或者回答不全的无效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256份,问卷回收率和有效回收率分别达到37.07%和34.13%。

四、数据分析

(一)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在效度方面,由于各问卷均由前人文献经适度修改发展而来,因此具有相当程度的内容效度。为了确保所选择的这些测项都能够有效地描述模型中各相关因素,本研究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EFA)对具体测项进行检验,按照因素负荷量大于0.6的原则,删掉以下测项:信任下T2测项;承诺下RC1项;文化协同下CS1测项;联盟绩效下AP4、AP5测项。再对精简后测项进行EFA分析,由表1可知,各测项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6,显示本研究的建构效度很高。

在信度方面,依据调查结果进行内部一致性分析,信任、关系承诺、交流沟通、冲突解决、保护主义、文化协同、共享愿景、合作及联盟绩效的Cronbach's α系数均超过了0.7这一最低可接受水平,显示了量表的信度很高。

(二)LISREL实证分析

1.LISREL模型的评价 LISREL模型的拟合度评价,可以从整体模型拟合度及模型内在结构拟合度两方面衡量。

(1)整体模型拟合度评价

各指标的评级标准及本研究的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显示本研究的各项结果是否符合标准。其中(348)=1136.16,达到显著,但值作为大样本的评价标准并不合适,需同时考虑比率、GFI、RMSR、CFI等拟合指标来对模型进行分析。模型的诸多指标能够符合标准,故假设模型的拟合度很好。

(2)模型内在结构拟合度评价

在模型内在结构拟合度方面,本研究采取个别项目建构信度SMC(Sqaured Multiple Correlations)、潜变量的成分信度及潜变量的平均变异抽取量AVE(Average Variances Extracted)3种指标评估,如表3及表4所示。本研究各测项的SMC值均在0.5标准之上,显示本研究模型测量指标确实能反映出真实情形;各项潜变量的成分信度值均大于0.5标准,表明各潜变量所属的观察变量具良好的信度;AVE均大于0.5的标准,表明各测量变量可以合理作为各潜变量的衡量指标。因此,假设模型的内在结构拟合度很好。

2.LISREL模型路径关系检验 本研究模型中各潜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及其系数估计结果如图1所示,并将其路径系数及t值整理于表5中。由表5可知,本研究8种结构模型关系除H5、H7未能得到支持外,其余均达到显著水平。联盟企业的保护主义行为帮助企业对联盟知识共享和创新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在对伙伴间合作互动关系产生负面影响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员机会主义行动(以侵占对方核心知识为代表)的风险危害,因此本研究认为这可能是H5不显著的原因。企业参与技术联盟的动机是复杂的,有企业为了降低研发成本,有企业为了获取伙伴知识资源,并不能保证联盟目标与愿景的一致性;且联盟目标和远景也是动态变化的,现实的目标和愿景的统一并不能保证未来目标与愿景的一致性,因此这可能是H7不显著的原因。

五、结论及建议

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技术联盟绩效的企业组织行为特征因素,包括企业间信任、承诺、交流沟通、冲突降低、保护主义、文化协同、共同愿景及合作等八大要素。实证结果显示信任、承诺、交流沟通、冲突降低及文化协同对联盟合作有显著正向关系,但保护主义、共同愿景与学习并无显著关系。此外,联盟伙伴合作与联盟绩效有着显著正向关系。本研究实证结论分述如下:

(一)诸多企业组织行为特征因素对技术联盟合作有显著的影响

联盟成员间高信任和高承诺,促进了更为紧密的社会关系资本的形成,能够抵消联盟机会主义的潜在威胁,从而减少被对方盗取核心专业资产的可能性,形成了对联盟关系的未来持续性的良好预期。这将有助于促进联盟伙伴间持续的互动合作,推进企业间更高层次的学习和信息技术的交流。因此,信任、承诺作为影响技术联盟合作的重要因素是容易理解的。

联盟成员间的交流沟通不仅有利于企业间知识差异的融合,使知识转移通道更为畅通,知识共享更为便利,而且能够有效推动各组织目标与技术联盟共同目标的协调,激发了各成员利用由互补性产生的学习潜力和协同创新的动力。联盟合作效率和每一个参与者动机及所共享的资源密切相关,包括了时间、人力、财力及技术知识在内的各种资源高效地配置组合共同形成了联盟组织的网络能力。联盟成员间冲突的有效降低,并使得合作团队灵活有效,促进了资源的有效配置,进而增强了联盟网络能力,防止了联盟运行的停滞和失败。联盟成员在项目合作中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对方文化,使各种文化在联盟中相互渗透和相互交融,有助于形成统一的、为各方所信任的文化基础,降低技术知识转移的困难程度,促进联盟伙伴间的联络和互动,最终创造出文化协调度很高的合作。因此,交流沟通、冲突降低及文化协同在联盟成员间构建了一个良好的信息、知识传输分享机制,促进了联盟伙伴间的协同互动,激发了联盟企业的技术合作创新活动。

(二)保护主义对合作、共同意愿对合作的影响不显著

组织知识保护机制相当于组织的知识外溢的筛选过滤系统,在保护自身核心知识体系、制造知识的模仿壁垒的同时,也使得向伙伴学习和吸收知识技能的机会受到了限制,因此知识保护将是促使知识模糊性,制造合作学习障碍的一个重要来源。但同时,知识保护机制也可以视为企业组织能力的一种,通过对其核心技术知识实施保护,企业可以有效降低成员机会主义行为的危害,更放心地与联盟伙伴分享知识、联络互动。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组织保护主义对联盟合作的负面作用,故本研究认为这可能是保护主义与合作关系不显著的原因。

企业参与技术联盟的动机是十分复杂的,有的企业为了降低单独研发的风险,降低研发成本,有的企业则为了获取伙伴知识资源,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因此,虽然结成联盟,但对未来的目标与愿景却不一定会一致,这种分歧在日后联盟运转中将对联盟合作走向可能造成困扰;而且联盟及企业的目标和远景也是动态变化的,即便开始联盟伙伴目标和愿景是统一的,但并不能保证未来目标与愿景的一致性,随着联盟成员力量及联盟结构的变化,未来目标与愿景就有可能发生变化,成员合作预期也会改变,因此,这可能是共同愿景与合作关系不显著的原因。

(三)联盟伙伴合作对技术联盟绩效有积极的影响

日益增长的社会资本与交流环境要素构建了联盟成员之间密切合作与互动的基础。伙伴间的合作关系会随时间而逐渐发展,联盟成员越来越趋向于重复现有的合作关系并构建未来的联盟伙伴关系。联盟成员合作的结果是增加了企业获取外界知识的通道,并增强了企业与网络伙伴连接的技术能力,为现存知识和资源的协同利用创造了新的途径。此外,整个联盟网络也因联盟成员企业网络能力的增强而增强,联盟企业共同拥有的知识分享路径可以为技术联盟的知识创新提供独特竞争力。因此,联盟伙伴合作对技术联盟绩效有较大的正向影响效果。

总之,本研究结果发现,企业的诸多组织行为特征要素影响着技术联盟绩效,这将对我国企业技术联盟合作的管理实践提供重要启示。包含信任、承诺的关系资本要素以及包含交流沟通、冲突降低、文化协同的交流环境要素在我国企业技术联盟合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以此来维持双方的合作关系,通过该关系网络控制减少对方的机会主义行为,提高合作效率。因此,我国企业技术联盟运行中,应通过关系治理手段,构建长期合作机制,运用其与伙伴的关系资本,增进彼此的协作及互动学习,进而提高技术联盟绩效;应降低对传统硬性约束条款或监测、监察等控制手段的依赖,从整体利益出发,简化联盟合作的管理过程,创造宽松的经营合作环境,促进我国产业技术链的有效整合和企业经营群体的繁荣发展。此外,本研究除了为技术联盟提供可努力的方向外,对于政府激励成立技术联盟的政策及推动上,也有参考价值。

必须指出,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本研究在调研中,数据收集基于单一来源,仅以合作中某一方的观点来探讨联盟关系的特征及合作绩效,这种共同方法偏好可能对研究结论产生一定影响;其次,本研究是横断研究设计,缺乏联盟运行不同时期的资料,无法对各因素的演变及因果关系做更为深刻的了解,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加强各因素的时间序列数据的测量,以有效反映联盟的动态演化特征及演化规律,其结果也将更具意义;最后,本研究仅就企业组织行为特征对技术联盟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建议后续研究结合资源基础观及核心能力观点,再加入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诸如联盟形态、资源互补性、学习能力、技术特征等,使得模型更加完整。

标签:;  ;  ;  ;  ;  ;  ;  ;  ;  

企业组织行为特征对技术联盟绩效影响的研究_冲突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