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类思想的发展,现代人文关怀思想逐渐深入人心。风景园林设计不再仅仅是贵族娱乐的场所,而是作为一种社会的基础设施,出现在人们生活中。当代风景园林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各种类型思想不断融合,生态、技术、艺术以及社会对风景园林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当代风景园林发展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风景园林发展;当代性;特征
引言
在中国风景园林发展出现争议的大背景下,通过梳理当代风景园林不同的发展观,并结合案例对比分析,对当代中国风景园林的内涵进行定义。概括中国风景园林发展的当代性特征,其一是风景园林(景观)协调各相关专业主导大尺度区域总规及城乡片区规划;其二是生态保护理念与技术广泛应用并成为场地规划设计的基础;其三是设计对象经历了从独立花园到城市开敞空间,从满足单一休闲功能到服务城市综合功能的过渡。中国风景园林已经在当代性视野下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实践,但风景园林当代性还需要对时间、阶段和标志性的理论贡献与实践项目等内容进行界定。
1当代风景园林特征
1.1大景观
风景园林促使各个相关专业相协调,对区域的总体规划以及城乡规划进行主导。在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范畴不断扩展,并且承担大的规划项目。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设计师提出了景观都市主义的思想,主张风景园林的整体性。在当代城市发展过程中,建筑不再进行中心化的主导,绿化系统成为城市人们生活和经济活动的主导因素,此种“大景观”的设计思维在我国逐渐发展,推动了当代风景园林的发展。在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和设计过程中,风景园林设计有着重要的连接作用,对城市生态风景、城市规划和设计等具有主导作用。风景园林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建设物质环境,还需要强调人本思想、生态观念以及文化多元化。当代风景园林促了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促使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综合发展。
1.2生态观
促使生态理念和技术的应用,开展场地规划以及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环境污染、自然灾害以及温室效应等生态环境危机不断发生。当代风景园林发展逐渐超越了传统园林的范畴,在理论和实践上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传统园林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也涉及雨洪管理等生态措施。随着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恶化,在风景园林设计中,需要更加重视生态建设,对西方的科学化分析方式进行利用,对场地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认知,对不同的区域做相应的评估,促使场地更加合理地划分。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保留水区和生物迁徙等位置,合理设计地形、配置植物,引导场地生态规划和建设。
1.3公共性
促使空间的扩展,丰富其城市发展功能。在当代风景园林发展过程中,其关注问题和研究尺度的变化,促使其设计角度向着城市功能方向发展,满足人们对其公共性的需求。在当代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从单一的休闲功能向服务城市的综合性功能发展,满足人们休闲需求,同时,能够对文化进行传承,规避城市风险。如北京的望京SOHO,成为重要的公共开放空间,是北京发展的新地标,设计尺度适宜、空间丰富,并且具有多样化功能的人性化广场,给人们生活提供相应的舞台,运动、活动、植物以及咖啡座等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成为人们锻炼、健身、休闲的理想场地。
2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问题
2.1园林设计的管理体系不健全
现代园林管理部门都隶属于国家政府,没有专门的独立机制,所以在运行过程中,管理体系的不健全导致园林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无法提高,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现阶段人们对于风景园林设计的高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风景园林设计人员不专业
我过的风景园林设计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而且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留给园林建设的土地越来越小,这就导致很多园林设计的人员配比不健全,且设备不完善。而且我国的风景园林设计属于冷门专业,真正专业的人才比较稀缺,所以在风景园林建设当中,不仅要重视其专业素质和综合实力,更要重视其创新思维,只有有能力将当地自然景观和人文发展有机的结合,才能设计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地域风景原理设计方案。
2.3缺乏地域自然景观和人文气息
其实地域自然景观是生态环境的一种可持续发展过程,如果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没有遵循当地的自然景观特征,是无法做到可持续发展的,其植被的发展可能性将大大降低,甚至无法保持生态的平衡。很多风景园林的设计追求大规模的模仿,不具有当地特色。园林设计没有人文气息,每个园林都大同小异,是无法体现当地城市风貌,无法丰富人们的精神水平,是失败的园林设计。
3当代中国风景园林发展途径
3.1大景观
风景园林协调各相关专业,主导大尺度区域总体规划及城乡片区规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著名设计事务所SASAKI、EDSA等就从尺度上拓展了景观规划设计的范畴,开始承担大尺度的规划项目,而从20世纪90年代起,以美国著名风景园林师詹姆斯·科纳(JamesCorner)为代表,风景园林师们提出了景观都市主义的理念,提倡风景园林的整体性,当代城市已经不再是中心化、高密度和由建筑主导的,绿地系统等开放空间成为组织城市经济和生活的主导性要素。风景园林设计工作在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不同领域中起到有机联系的作用,在构建城市生态风景系统、片区规划与城市设计、城市开敞空间与组团景观系统上起到主导性作用。当代风景园林应该是区域规划和景观生态规划的制定者,城市规划和综合规划决策的参与者。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不应仅注重物质环境,而应强调以人为本的社会目标、强调生态观念、强调文化多元等。因此,风景园林作为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综合体,风景园林师应该发挥在解决场地综合问题中的桥梁作用,与多方合作,探讨场地生态、环境、水利、地理和地址等综合问题,发挥其在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运用价值,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手段。
3.2生态观
生态保护理念与技术广泛应用,并成为场地规划设计的基础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环境污染、洪涝灾害、热岛效应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一系列生态和环境危机出现,当代风景园林学科的实践和研究领域已经大大超越了传统园林的围墙,理论和实践中都面临着生态环境等综合问题。麦克哈格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提出生态规划,他倡导保护环境资源和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在研究中他模拟建立华盛顿地区的生态开发模型,预测出在不加控制的无序开发模式下数十年后的城市发展状态。他认为这是一种忽视固有的生态平衡且不适合城市发展的模式。主张在城市发展中要以确切的基础资料为依据进行评价,将城市土地分为适合使用的地区和具备保留价值的城市区域。基于此,他在城市适合度基础上提出城市发展适合度评价,制定出华盛顿地区2000年的放射状走廊式规划。他提出将地质、地形、水文、土地利用、植物、动物和气候等要素作为开发选址的评价因子,通过多层叠加进行综合适宜性评价。当前中国也正在经历类似的转变——以区域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适宜性的等级分析为核心的生态学框架,通过科学的分析方式和合理的竖向设计去解决场地生态问题,其已经成为规划设计的重要支撑。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风景园林所涉及的范围及应对的问题也更加多元化,风景园林作为解决城市问题的重要空间载体,应在保证中国传统园林生命力的同时,去适应城市复合系统的动态变化。
参考文献
[1]孙筱祥.生境·画境·意境:文人写意山水园林的艺术境界及其表现手法[J].风景园林,2019(6):26-35.
[2]孟兆祯.园衍[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57.
[3]杨锐.风景园林学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园林,2016(5):18-19.
论文作者:李宝斌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风景园林论文; 城市论文; 园林设计论文; 生态论文; 当代论文; 风景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