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运用小组合作提高课堂实效论文_柳丽君

浅谈如何运用小组合作提高课堂实效论文_柳丽君

武夷山二中 柳丽君

教学活动展开的主要场所是课堂,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课堂教学都是我们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提高中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合作学习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小组合作学习尽管有如此多的优点,在数学教学中使用频率也很高,但不可否认也存在着许多的低效现象,如条件不成熟,时机不适当;分组不合理,规则不明确;目的不明确,缺乏过程控制;缺少反馈和交流等。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以上问题,走出这片沼泽,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笔者认为教师课前认真备课,根据具体教材,抓住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各种契机,精心预设,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合理分组,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

分好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一般在4-6人为宜,分组时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均衡组合,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个人责任,特别是应解决组内学习较困难学生的“陪客”现象,让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这样,缩小了小组际差别,便于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真正体现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惟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效应。那么,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向心力、有凝聚力、能共同促进呢?在实践教学中,我曾经尝试过,让学生自己组合,目的是使成员彼此间在熟悉的前提下,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我发现,小组成员间确实是很有默契,活动也有共同目标,但组间活动效果差别大,有的组在短短时间内就已高效完成任务,而有的组却丝毫不为所动,无从下手。其中原因就在于学生的组合往往是优生与优生走在一起;调皮的与好玩的走在一起;学习基础较差的走在一起。如此一来,小组的合作就难于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于是,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并适当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重新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明显见效了。

二、巧妙设疑,激发合作欲望

有的教师为了赶时髦,不分主次轻重,每节课都用合作学习,并且认为一节课内用得越多越好,走入了教学误区。有的学校在让学生合作时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形:学生只是坐在一起,并没有按老师设定的目标进行。有的在埋头写作业,有的在三三两两、津津有味地闲聊题外话,有的因害羞内向而沉默不语、独自发呆。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形式上简单地让学生凑在一起。这种情况已经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常见到有些老师给学生发布完“下面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就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不指导、监控学生的交往活动。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热情的帮助,在小组中巡回指导,提供必要的启发、帮助和建议,必要时参与其中,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的良好合作氛围,而不能作为一个局外人,造成“放羊式”的小组讨论交流。

“学源于思,而思源于疑。”课堂合作学习中应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鼓励学生合理猜想,经历观察、实验、归纳等数学活动,寻求证据,获得结论。

如当要概括学习内容、发现规律、提取思维精华时,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积极地去发现,主动地去探求,自觉地去运用 。从而不仅理解知识,更重要是学会了方法,锻炼了思维,培养了能力。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了观察、比较 、发现、归纳等方法。

三、组织讨论交流,及时反馈

合作学习是为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每个小组成员都要为了小组的集体荣誉而积极合作、共同讨论、交流信息,最后达成共识。这是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可是很多情况下,讨论没有结果,或者学生有结果,但缺少反馈机制,交流不足,不能达到相互激发思维的目的。

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核心,小组讨论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和决定合作学习效果的优劣。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好讨论的契机,选择好讨论的内容,使讨论成为深化课堂教学、促进合作交流、参与互动、发展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重视合作学习评价

心理学认识: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识和力量。因此,恰当、有效地评价,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快乐,能激起学生参与合作的愿望。

1.课堂评价。“你的想法真了不起”,“这个小组办法多,合作好”。许多教师能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闪光点、成功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有的教师用“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先完成任务,就可夺得红旗”来激励;有的教师在黑板右边画一个统计表,对讨论交流积极,独立思考用心,汇报正确有代表性等,采取记红星、记对号来评价和鼓励。

2.定期评价。在两周或一个单元教学后,进行“个人与小组”评价活动。先上组内评价个人,后组间互评,最后教师综合评价。如“爱动脑筋的学生、乐于助人的同学;红星最多小组、进步最快小组、最团结小组”等均会产生出来。有的教师在开展“评价”前后,利用实践活动等形式,现场组织一次小组合作研讨,让学生体会合作优势,同时加强合作意识和合作习惯培养。

最后,作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在实施这种学习方式时,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做一个成功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能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进行帮助,对学生学习进行有效的调控和促进。通过新课导言的设计,问题情境的创设等,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产生合作学习的冲动和愿望。在合作学习中,要巧妙地把你对学生个人和小组行为的期望传递给学生,从而激活学生的互动技能和社会技能。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尽量多走动,多观察,多倾听,必要时可进行干预。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地指导,长期地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不断校正,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和创新,才能逐步走向成熟,走出沼泽。

论文作者:柳丽君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3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运用小组合作提高课堂实效论文_柳丽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